-
夜話港樂
有粵語歌就沒有世界末日 華語樂壇第一作詞人林夕、歌手古巨基誠意推薦 香港的流行音樂是香港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是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甚至九零後成長過程中某種意義上的必修課。本書介紹了填詞人林夕和黃偉文,作曲家陳輝陽,歌手陳奕迅、王菲、楊千嬅、古巨基等人創作及演繹歌曲的心路歷程,並且從歌詞出發,講述了港樂之所以能在華語樂壇獨樹一幟的靈魂所在,以及音樂背後的各種故事。 名人推薦 《夜話港樂》這本書的宣傳口號,我是非常鍾意的,因為,它是比較浮誇,但浮誇得來我又覺得很真實,它說:“只要有廣東歌,就不會有世界末日。”我聽了之後覺得,我替香港很高興,因為我發覺香港有很多東西是仍然值得我們去珍惜、堅持、維繫、搏命的。 ——林夕獲2012年叱咤樂壇填詞人大獎後發表的感言 曾經看過一些戲迷問我為何這些年都不太接戲,此樂評能告訴大家這些年我的時間心血都花到哪裡去。一篇把我十多年音樂演進分析的文章,不錯。 ——古巨基 -
大爱同誌
聚結各方大愛力量 張揚攣直大千色相 大愛同盟成員包括黃耀明、何韻詩、趙式芝、何秀蘭、陳志全等等,致力為不同性小眾發聲,消歧視爭平權,共同創建多元共融社會。《大愛同誌》一書由 大愛同盟策劃,聯同多位知名作家及插畫家獻稿撰文,包括林夕、周耀輝、鄧小宇、蔡康永、陳雪、小克、黎達達榮等等,還有其他宗教界同志友善代表撰文,平機會主席周一嶽先生的訪談,並透過人物專訪,展現不同階層性小眾的生活面貌。大愛同盟亦邀得知名攝影師余靜萍及夏永康,以及藝人劉若英、魏如萱、吳嘉龍和湯駿業,為書中的同志小說拍攝劇照。各方一起以文字和行動,與大家分享他們對多元同志文化以及平權運動的所思所想。 -
闲闲书室读书记
语言学专家林夕(杨成凯)有关词话、古籍版本的随笔集,分三编专谈古代词集、古书题记、古书版本,考证精详,创见颇多,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
你今天末日了沒
林夕第一本的隨筆集~ 林夕第一本的隨筆集思,隨筆者,作者有以下的闡釋:這本一念隨筆,共有一百段字句,管它叫什麼文體都可以,有些像口號文宣,有些像從地上拾到的真理,再把它僭建成土製格言,有些是問號而沒有答案,有些從答案否定問題,都是把草草的念頭,修剪成比較好看的盆景。為什麼要收集在這書裡?因為:有些想法,一寫成散文就俗了煩了悶了囉嗦了。 有些概念,一寫成歌詞,不是複雜深奧,就是社會性太強,口味太重,不是旋律歌詞體裁容不下,就是方今樂壇暫時容不下。有個秘密要自行洩露,書中有些段子,其實是被人遺棄的歌詞,偏偏又都是我的寵兒,一腔熱血賣不了給識貨的,我只好把孤兒削骨削肉,勾出其靈魂,改裝另一副皮殻,在此還陽。我也把這百段碎碎唸,當作歌詞所謂靈感來源的原材料,創作幻想思考的溫床。想不到什麼可寫,或者有什麼很想寫,就會打開這倉庫,參考一下,搜刮一下,勾引一下,挑撥一下。很刺激好玩的,你也可以看一下,試一下。 -
我所愛的香港
因為香港,所以林夕 張愛玲說,香港是座誇張的城市。 是怎樣眉眼緊湊,如何目光迷離的一座城市,誕生出林夕這樣的創作者,而林夕又為何會說:有生以來,我連一釐秒移民的念頭都沒有過。 本書是林夕近期專欄文章集結,全書談的都是林夕所思所愛所想、也是他創作靈感的香港。沒有香港,就沒有林夕,也就不會有盪氣迴腸的〈富士山下〉、〈當時的月亮〉,以及讓我們寄託心事的〈再見二丁目〉…… 藍田玉生煙 香港有林夕 對於老房子的迷戀 大學時代,我常常在三更半夜漫步西環,觀賞那些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蒙塵後一如陳皮質感的混凝土外牆,木窗框有不同顏色的油漆,而且大都是整齊對稱的方格子,較近代的用鐵窗,開關手柄卻是銅造的,樓梯有時是如今已失傳或沒有師傅肯造的水磨石。想像住在裡面,開一盞暗燈,影子落在牆壁上,活活就是張愛玲筆下的人物了。那時多想以後就挑這樣子的唐樓來住。 --〈走馬陽台〉 怎麼學普通話 不如我不怕慚愧在這裡說一下我學普通話的經過。 我首先跟一個北京老師單對單一期三課每課兩小時,從漢語拼音學起,大概半年時間,老師根據那三本初中高階的課本都學完了,我還不滿足,就拿張愛玲的小說唸給她聽,那可以接觸到一些不常用的字眼,然後再訂台灣的〈中國時報〉,在她面前讀報紙,兼吸收台灣的常用語。 --〈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 最潮的是什麼 潮流和自由相反,住在沒有自由的地方比自由的城市更了解自由,因為沒有呼吸,才能發現呼吸的存在。潮流相反,你不能與潮流達到同時呼吸的地步,情況就有點像從〈時代周刊〉(亞洲版)去理解王菲,從〈亞洲周刊〉去知道周星馳的魅力。你又會幾理解? --〈觸覺〉 旅行在異地 現在我去東京,會離群漫步南青山,沿途看那些美麗的建築,比較商廈名店與民居的分別。有一次耳邊還有ipod 傳來的〈再見二丁目〉,那情景,也堪稱畢生難忘。我漸漸覺得,旅遊是該享受這種走到哪裡是哪裡的悠閒。而非比上班還要早就爬起床出發,弄得精神憔悴,成為自助的鴨仔。 --〈自助鴨仔〉 愛一個人無法擁有他 戀愛大不過天,誰也不屬於誰。即使貪色愛上美似會行會走的大衛像,可以摸可以抱可以跟他同行,他的分子構成卻是與萬物同在而湊巧與你發生過關係的生物。 相愛很難,嚇走一顆心卻很易。你試著處處想擁有他的一切,他自會忽然害怕失去一切,嚮往自己自在的天地,因為他是個獨立的生物。為著想有太多的愛而失去愛,真是諷刺的愛情現象,卻又每日發生,淪為不夠資格見報的真人真事。 --〈生命中不能擁有的〉 搬家時對舊屋的不捨 如今為時已晚,看得太遲,依依不捨的只是習慣。我懷念的只是寫劉華〈觀世音〉歌詞時三天三夜不眠,在書房中苦思如何為歌詞結尾的苦行僧經驗,連坐都需要氣力的體會。當然是看過漂亮日出日落,但懷念的是寫完這詞的喜悅,記住的只是那追咖啡普洱花旗參陪我捱過的日子。 那麼看,我還是有救的。 --〈我懷念的〉 -
我所痛愛的香港
"作者書中的序,已把此書的主題,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007年出過一本書叫《我所愛的香港》,當時有朋友說這書名改得不好,為什麼?那人呸的一聲,都沒有人愛香港。噢,即是說,這書名不合時宜。 其實,自2003年之後一直發展下來:守護、捍衞、爭取,都是愛之所致,十年一瞬間,今天怕得不到的真普選,怕終將失去的價值觀,正應了那句: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登什麼對,不就是港人與港的生死契闊與子偕老? 2014年,是我城關鍵年,崩壞已經開始,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書名《我所痛愛的香港》,再也不能說不合時宜了。愛前加個痛字,與什麼屈原體的憂患意識無關,千萬,別;說坦白點,只是為了劃清界線,別讓人誤會是愛港力愛港之聲之流出的愛港文宣。今時,愛港愛國都別有深意,說不好,聽不得。」…… 我城,2014,我所痛愛的。 有時候,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崩壞如是,痛愛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