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内容或缠绵缱绻,或闲适淡然,或凄婉断肠,或山水陶然。情伤处令人潸然泪下,不能自己意适处使人欣然颔首,乐在其中。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白话则拓展了文言的意境,简洁如话,却又不失原文的优雅别致,可谓相得益彰。注释点到即止,既决释疑难.又不妨碍读者的阅读兴致,可谓画龙点睛。因此,这《浮生六记》的可读性、文学性都堪称上流,值得读者闲暇之时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导读 卷一 闺房记乐(古文) 卷一 闺房记乐(白话文) 卷二 闲情记趣(古文) 卷二 闲情记趣(白话文) 卷三 坎坷记愁(古文) 卷三 坎坷记愁(白话文) 卷四 浪游记快(古文) 卷四 浪游记快(白话文) -
浮生六记
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部薄薄的小书,却有一种颇不寻常的魅力。 此书得以以“美文”“情文”风行于世,当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得力于林语堂、俞平伯、顾颉刚、赵苕狂等知名学者文人的激赏。 原书文字简约隽逸,本是一天然妙品,这里译成白话,总觉其间神韵难以追摹仿佛。不过,基说“言不尽意”,三白的文字,偏让人觉出无穷意蕴。若说“言尽意”,将它译作白话,自也就有了其存在的理由。其实,一切语言就是也都只是桥梁*道,帮助你到达意义的彼岸。 《浮生六记》有《独悟庵丛钞》本、《雁来红丛报》本等。今亦传有所谓《足本浮生六记》,是根据五十年前是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排印而成,该书收入朱剑芒所编《美化文学名著丛刊》,后附赵苕狂之《考》,然据当代学者考证,后二卷为伪作,系从曾国藩、李鼎元、张项等著作中摘抄而成。此已为学界共识。此书今又有多家点校本,这里岳麓书社重新出版它的译注本,笔者参酌上述各家,校订文字,疏通词句,译叙全文,或更利于读者阅读欣赏这一名作,玩味其韵致,领略其精神。能如此,斯愿足矣! -
浮生六记·秋灯琐忆
-
浮生六记(外三种)
这本书共收清人小品四种:沈复《浮生六记》,冒襄《影梅庵忆语》,陈裴之《香畹楼忆语》,蒋坦《秋灯琐忆》。这四种书中涉及的四个女性,都是很有文才的人,而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遭遇,四书作者都以抒情的笔调,表现悼亡的主题。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一本追怀往事的书。“事如春梦了无痕”。然而,用敏感的心灵细细同味,再久远的事情也会依稀币现。大概人生总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温以获取一些活泼的暖意。清乾隆年间,一位不那么有名的书生沈复,用简约俊逸的文字,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光里所经历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快……处处流露不随人是非的市美眼光和浪漫情怀。沈复深情的双眸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爱美、襟怀、气概和痴情,让读者“阅而心醉”。 《浮生六记》流传久远,“浮迷”众多。其中两位超级“浮迷”——林语堂、俞平伯的贡献,让其成为经典并走向世界:1924年,《浮生六记》由俞平伯整理标点并首次以单行本印行后,迅速广为流传;民国时期,《浮生六记》精彩片段被选入《国文》课本;1935年,《浮生六记》由林语堂译成英文,并相继被译成德文等多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