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父亲
★这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获得者袁琼琼,落笔之处如画面有声。 ★小时候我们没有想过要了解父亲的过去,也从来没有倾听过他们的光荣与失意。 ★很多年后,才明白爱原来有很多种方式,父爱无声,却是这一生都不可或缺的守护。 我有两个父亲,生父和继父。 生父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抗战征兵报 名,他说:“大丈夫赤条条一个人。”就此改名为“一”。这个“一”,把他的人 生分成两半,也把他前半段平空抹去了。 母亲说,在我念小学时,他给我写过八页长的信。可是我不记得了。我记得的是去医院,房间里床铺得好好的,人却不在。他死了。他没有机会老去,我便不再长大。我把记忆留在他的死亡里陪他。 生父去世后,家中困窘。有人劝嫁掉女儿,母亲说:“与其嫁掉小的,不如嫁掉老的。”于是有了继父。 继父清瘦,严肃,口拙,与母亲的争执中始终落于下风,像影子一样疏离于家人。他九十九岁往生。之后,我才发现他做了剪贴本,专门收集我发表的文字。 我有时会想象:在另一个世界,这一胖一瘦两个父亲坐下来谈话。继父会告诉我的生父,我们是怎样长大的。 -
歡迎大家收看: 王偉忠的※◎△#...
我做了三十年電視節目,對觀眾說了無數次「歡迎收看」。 現在的我有一份專業、一個老婆、一場人生,日子還算精彩有趣。 這樣的人生也歡迎各位收看, 如果本書可以讓你哈哈一笑、通便清腸,那我就很感謝了! 一個從眷村出來的窮孩子,他的起跑點不比別人強,卻不到三十歲就成了知名製作人,而在起起伏伏的電視圈,他一再為觀眾創造驚喜,創意源源不絕。從「連環泡」、「週末派」、「全民亂講」、「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全民大悶鍋」、「康熙來了」、「超級星光大道」……王偉忠彷彿能透視大眾的心,製作出膾炙人口的節目。 但是,他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厲害的。他曾經熬夜寫劇本,曾經每個想法都被罵「爛點子」,曾經被開除過,曾經懷疑自己能做什麼……,甚至成名之後,他還「一直很擔心有朝一日沒有新點子,這個『我』就掛了!」 人生中,低潮總難免,而王偉忠卻能把低潮化為創意的養分。「眷村記憶」是他的創意起點。如今眷村逐漸消逝,而記憶猶似活化石,撫索著活化石的軌跡,在老把戲與新創意之間,王偉忠總有說不完的故事。 在眷村裡,什麼都有限,空間有限、物資有限……唯一無限的是溫暖的人情與開放的心胸。眷村長大的王偉忠,學會不把限制當成「阻礙」,只簡單的視為「人生」,擁抱這有限的一切。他平靜看待老天爺給的劇本,透徹世事人情,隨手拈來都是創意,用自由自在的心靈,演齣絕妙好戲。 不論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是創意也好,是行政也好;不論你拿到什麼樣的人生劇本,喜歡也好,討厭也好,千萬不要把過程中的低潮「珍藏」起來喔,那可是會變成「宿便」的。如果你正為「宿便」所苦,不妨暫且放輕鬆,來看別人怎麼演齣好戲。 這是老天爺編劇,王偉忠製作演出的好戲,歡迎大家收看。 ------------------------------------------- 編輯筆記 客廳裡,電視正播出「超級星光大道」, 楊宗緯打敗了踢館的挑戰者蕭敬騰, 蕭敬騰高分敗北,一時之間難以自己,就這麼在台上哭了起來, 楊宗緯看了也跟著掉起眼淚, 他說,他相信對方也是有夢想的人。 最後,兩人攜手合唱一首歌曲,為這場比賽畫下美好的句點。 看到這裡,我也忍不住熱淚盈眶, 腦海中浮現書稿中的句子: 「超級星光大道」在企劃的階段就已經鎖定節目不只要選出優秀新人, 更重要的是,要讓「草莓族」之稱的這一代懂得接受「失敗」, 進而學會如何在失敗中學習、成長。 這就是王偉忠。 在大家評論現在的年輕人抗壓性低,禁不起失敗的同時, 他起而行,為年輕人開創一個舞台,一個學習失敗的舞台。 這些年輕人在淚水的洗滌下,未來的輪廓更清晰; 電視機前的觀眾,也看到「草莓族」的率真與努力。 而更早之前,當大家對政治罵聲連連, 他製作了「全民亂講」、「全民大悶鍋」,打破所謂「政治正確」, 他說: 我想玩的不只是模仿,而是透過節目反威權。 想要革命,最快的方法就是透過喜劇下手…… 假設有一天,政客都有幽默感、懂得搞笑了, 那我們也就可以進入「全民好好講」的時代。 「草莓族」、「政治」對王偉忠來說,不是無法跨越的障礙,而是創意的起跑點。 就像,跨欄賽跑,你面臨的限制愈高,看到的未來就愈寬廣,爆發的能量也愈強。 王偉忠要做的,不只是搞笑的節目,「還要有高度,更重要的是能與社會對話」。 我不禁開始好奇,製作出這些節目的王偉忠,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什麼樣的人生經歷,造就這樣的功力? 為什麼和他合作過的人,都能不怨不恨,笑談被他罵到狗血淋頭的經驗? 在編輯過程中,我發現時而嚴肅、時而逗大家笑翻天的他, 其實骨子裡,是一個羞赧、有俠氣又熱愛自由的眷村小男孩。 眷村裡聚合了來自五湖四海、感情強烈的人生悲喜劇, 自然而然造就一種人生哲學: 「不論如何悲情,都可以換種講法,讓人生鮮活起來。」 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他,繼承了豐富的寶藏。 然而,編輯這本書,最令我感動的,不是得知他之所以成功的「撇步」, 而是他的故事,讓我覺得每個人的過去都有值得發掘的「寶藏」。 你也許生在都市,沒有體驗過眷村溫暖熱鬧的人情,也無緣親炙各種人生悲喜劇, 但是孕育你的環境,也造就了你獨一無二的體驗, 只要你不把限制當阻礙,不要隨便放棄,懂得擁抱這有限的一切, 你就會看到王偉忠所說的「寶藏」,其實一直在身邊等待你運用。 編輯過程中,我時而嚴肅時而流淚時而爆笑,從書裡得到很多能量, 希望大家也能從書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寶藏。 就像書名「歡迎大家收看──王偉忠的※◎△……」, 這「※◎△」究竟是什麼,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詮釋, 這也是王偉忠的風格──永遠追求自由。 -
宝岛眷村
1949年,一百多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六十年来,他们心中带着重返大陆的期望,在眷村从暂时落脚到落地生根,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人乃至第三代。而眷村,也从暂居之所,逐渐变为故乡。 六十年,一甲子的光阴,有太多可以记述,也有太多可以遗忘。不管记忆或忘却,历史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在这条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有故事。差别只在,有些故事波涛汹涌如大江大海,有些故事缓慢清淡如小溪小流。 于是,我们邀请了15位不同领域、不同世代的人物,细细诉说眷村的一切。他们是朱天心、赖声川、王伟忠、张茂桂、毛训容、李俊贤等。他们就像15台照相机,在深浅不一的聚焦中,呈现出一幅幅即将消逝的眷村图景:眷村的形成、眷村的现状、眷村的凋零和保存、眷村文学、眷村爱情、眷村女性、眷村美食、黑帮少年、寻根之旅、家族变迁、眷村方言……所有的叙述,都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台湾。 眷村,见证了台湾六十年的发展,也承载了两岸六十年的情感与记忆。 -
我叫他,爷爷
许知远撰序推介 台湾重量级新闻人王健壮怀念父亲的感性之作,获2013台北书展大奖 本书是王健壮于《中国时报》“三少四壮集”专栏回忆父亲的文章集结。 方正不苟言笑的父亲,四分之一的人生在战火中流离,每一天都被死神从背后追赶,这段从对日抗战到国共内战、历史中一个微小军人的亲身见证却从来不曾在父子之间交谈过,平凡的存在彷彿不存在。直到孩子出生,父亲升格为爷爷,两代人的疏离才逐渐化解。 父亲去世十二年后,王健壮终于鼓足勇气,尝试着从一小块一小块的记忆碎片中,拼贴出父亲一生的图像;五十篇故事,穿梭时空,寻寻觅觅,最终所得,仍只是一幅残缺未全的寻父图,以及,一部人子忏悔录。 德儿出生那天,我从医院打电话给我父亲:“老爸,你当爷爷了!”一个月后,他只带了一个行军袋,里面塞了一床棉被和几件衣服,搭火车到台中住进我租的一间透天厝里,开始扮演他一生最快乐的一个角色:爷爷;但他这个角色只扮演了十八年,太短了。 ——王健壮 -
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為齊邦媛、王德威教授主編,收入與老兵、眷村、探親有關的散文/小說。入選文章之作者包括:孫瑋芒、朱天心、張啟彊、蕭颯、白先勇、桑品載、李黎、王幼華、張曉風、戴文采、遠人、李渝、袁瓊瓊等當代名作家。本書完整體現了台灣外省族群的離散故事,譬如少小離家的老兵、眷村族群、海峽兩岸開放大陸探親的感人故事、偉人將軍的歿落、外省人兩代之間的代溝問題、外省人來台的心境等。本書也將台灣歷史上這一頁長期被爭論的議題給予適當的文學定位,將之予文學歸文學、政治歸政治。本書並有齊邦媛、王德威教授的序,清楚交代編纂此書的心路。本書堪稱二OO四年度台灣總統大選時的台灣人應該重新反省自己的必讀書,也是泛藍軍、綠陣營應予以重視的預言書。本書英譯本已於二OO四年初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 -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早在眾生開始喧嘩之前,朱天心即以文學的姿態力挽偏向的狂流;這是一部為城市中的畸零族群凍結時間的作品,在「淡乎寡味」、「陷刻少恩」的筆調裡,我們看見了朱天心最真切、最執著的深情。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的朋友阿里薩》寫一個看來有些過份感性的中年男子的「頓悟」和破滅;《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同情地刺穿了一個政治受難者的信仰神話和自我催眠,歷史與文學交織的「可能性」卻為朱天心帶來前所未有的攻訐;《預知死亡紀事》描寫一群無法失憶的「先知」面對生死的無常感,使得老靈魂從此成為朱天心的代名詞;《袋鼠族物語》為無處發聲、形單影隻的年輕母親寫了一則動人的本事;《春風蝴蝶之事》是酒神後裔隱身於日神國度的幽微考察;而《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則為在城市裡散落、在記憶中淡去的族群留下一個無須質疑立場的口述歷史記錄。 當信仰逐漸化約成教條,當所謂的選擇只能經過唯一的真理標準檢驗,當文學幾乎被所有人忽略它最重要的價值,我們不能忘記朱天心曾以這樣的筆和勇氣書寫過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