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小说史略
-
南北朝文学史
本书编写的总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了我古近代文学的基本面貌,要求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限于主客观的种种条件,实际的工作必然和上述要求有所距离,书中的不当以至错误必然不可避免。 下面是对编写工作中一些具体问题的说明: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负责总纂,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协作编纂;本书各册的编写方式不取一致,采用主编或编著者负责制,即各册的学术观点、学术质量统一主编或编著者;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本书中不仅对少量用汉语写成的少数民族古典文学作家、作品作了论述。 本书的断限上起刘宋,下迄隋代。其中“十六国”文学大部分产生于东晋,陶渊明的不少重要作品则在刘裕代晋以后。为了叙述上的方便,经编委之间协商,决定把“十六国”文学划归本书,陶渊明划归《魏晋文学史》。 -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的主要内容是:本文认为,20世纪中国戏剧史研究在对象与方法上长期存在严重的缺陷。现当代文学史和戏剧史无视本土戏剧的存在、成就和影响,使中国戏剧史出现一条巨大裂痕。本文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为例,指出国剧在20世纪戏剧与文学史中遭遇的“有意识的忽视”,其理论根源在于将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片面理解成话剧的引进与发展的过程,把剧种的分野当成现代性的分野,将本土戏剧排斥在现代化进程之外。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方法论层面上解决三个问题:不能以新文学史代替现代文学史、不能以剧种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文学史观念应该有民族视野。这样才能使20世纪中国戏剧史在对象上更为完整、在方法上更为科学。 -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
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上下)
《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修订本)》分章分节,详析了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文学、浪漫主义、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主义与战后写作;从乔叟直至今天的希尼,涉及重要作家和作品二千三百之多;写文学也写历史,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对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分子发展的强大冲击。《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修订本)》一九九四年初版,深得英语国家评论界好评,分别于一九九六年,一九九年和二千零二年重版,并作修订。《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修订本)》不仅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长版,而且在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有了译本,是一部适合所有读者和学者的读本。其开放、新潮和包容的态度,深得同行的赞赏。 -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中国文学史(第2版)(第1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学术研究著作。《中国文学史(第2版)(第1卷)》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之说,各卷之后附有研修书目,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出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成果,对内容也有所增删,体例和文风得到进一步的统一。 《中国文学史(第2版)(第1卷)》适合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