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文学史(第二册)
《英国文学史(2)(英文版)》内容简介: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 is to serve as a textbook for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a companion-course to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
文学史的权力
本书是学术史丛书中的《文学史的权力》分册。全书共分五章,其内容包括新知识秩序中的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一个历史主义的神话、作为教学的“中国文学史”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资料翔实、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史》编写的总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古近代文学的基本面貌,要求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限于主客观的种种条件,实际的工作必然和上述要求有所距离,书中的不当以致错误必然不可避免,敬希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为国家教委七五规划中的文科教材,与之配套并出者,尚有《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共有四卷,始于先秦,迄于清代中期。 本册为第一卷,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纳粹德国文学史
实际上,我首先想推荐的并不是这本新出版的《纳粹德国文学史》,而是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德国近代文学史》,该书下卷600余页的篇幅与《纳粹德国文学史》涉及的时段大体相当。尽管《德国近代文学史》由苏联科学院编撰,因此沾染着让人有些不耐烦的意识形态气味,但必须承认,编撰者视野之广、文献之熟,都是《纳粹德国文学史》的作者里奇望尘莫及的。那么推荐这本新书的意图何在呢?首先,中国读者对1933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的德国文学缺乏了解,由于缺乏了解,也连带着缺乏兴趣,《纳粹德国文学史》的出现多少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再者,英国学者毕竟不像苏联学者那么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读起来不至于不耐烦。顺便提一句,译者似乎对德国文学比较隔膜,像施台凡·格奥尔格、内莉·萨克斯这类早有固定译名的诗人都被译作“斯特凡·乔治”、“耐莉·萨琪”,读者阅读时须多加注意。 -
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学也有着极其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独特的观点,他曾经计划写作《中国文学史》,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留下来的只有这本《汉文学史纲要》。该书原系鲁迅于1923年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该书虽然只写到西汉两司马,但在这短短的十节讲义中,无论在选材、体例和观点上,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我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收入的还有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此外,鲁迅其他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短文作为附录列于书后。本次出版,还配以精美插图约100幅,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大师经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