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年代
安古兰大奖得主继《春分秋分》之后全新虚构长篇
用清晰线条与色彩光影编织瑰丽华美的中世纪宇宙
上演理想主义和女性力量交汇的现代性寓言
透过反童话的冒险故事探问美好世界的可能
★ 编辑推荐
◎ 耗时5年精心打造幻想中世纪传奇,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完成“公主成人礼”
继自带生命力 的《春分秋分》之后,西里尔•佩德罗萨携手罗克珊•莫雷伊,两人耗时5年,共同完成了一部视觉享受与思想深度兼具的长篇虚构作品《黄金年代》。两位作者在阅读大量漫画后,意识到现有的角色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如性感的太空英雌芭芭丽娜,或是作为男性角色陪衬的《大力水手》中的奥利弗。佩德罗萨认为有必要创造一个复杂的女性角色,她不一定是最善良或最性感的。
公主蒂尔达就是这样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形象——她既不是完美的英雄,也非彻底的反派。在《黄金年代》中,蒂尔达既展现了勇敢无畏的一面,代表了人类在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希望;也表现了冷酷无情的一面,反映了她在阴谋和权力斗争中的自我保护和野心实现。正是这种矛盾和缺陷,使她成为一个真实可信的角色。
◎ 一本远离现实主义绘画的当代画册,用清晰线条与中世纪缩影编织成的混合世界
西里尔独特的绘画风格早就在《春分秋分》中有所体现。在《黄金年代》中,他借鉴了中世纪挂毯、彩绘玻璃窗和手抄本等绘画技法,将角色绘制更加平面化。他放弃使用传统分镜方式,而选择让同样的人物在同一场景中连续多次出现,制造一种动态移动效果。复杂的装饰图案与背景,使得每一幅画面如镀上金丝线般华丽,仿佛中世纪挂毯重现于当代画册。
书中有许多跨页的全景大场面,人、物、建筑、树木山石高低错落,远近有别,动静交织;清晰细腻的线条与丰富鲜艳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动感和生机。这种艺术处理将中世纪质朴、神秘的质感与现代视觉审美完美融合,营造出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奇幻世界,不仅增强了故事的中世纪氛围,而且使我们得以沉浸在一个金碧辉煌的中世纪“梦境”中。
◎ 一则中世纪反童话的冒险故事背后,是对现代乌托邦的理想探求
与经典童话中善恶分明、结局美满的结构不同,《黄金年代》呈现了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世界——其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只有矛盾和挣扎的角色。编剧们精致布景中世纪的舞台,当帷幕拉开后,所有命运的起承转合与“黄金年代”之书的谜底揭开紧密勾连。《黄金年代》不仅是一场体验视觉盛宴的画册,更是尝试探讨权力的腐败与人民的抗争的文学作品。西里尔和罗克珊用笔下的每一寸图画,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社会批评,激励我们思考并追求一个更加公平和美好的世界。
★ 内容简介
老国王去世了。公主蒂尔达准备继承王位,她决意改革,将人民从饥荒和领主压迫中解放。不料她的弟弟阴谋篡位,蒂尔达遭到流放。支持她的领主坦克雷德及其随从贝蒂尔将公主解救,三人在展开的冒险之旅中了解到有关“黄金年代”的传说。
随后,蒂尔达和坦克雷德对阴谋篡位的弟弟一行人展开围城之战,意图夺回王位,重整王国秩序。与此同时,王国内爆发了为“黄金年代”而战、反对朝廷暴虐统治的农民起义,他们攻城略地、势头迅猛……所有人的命运将与传说中的“黄金年代”紧密勾连,而“黄金年代”的力量是如此之大,足以改变世界。
★ 名人推荐
《黄金年代》是一部独特的女性主义漫画作品,故事的女性主角蒂尔达极富个性。
——2018年法国朗代诺漫画奖评审团主题安德烈•朱亚尔
政治寓言和探险故事的结合,想象了一个人类再次自由平等地生活的世界。
——《费加罗报》
迪士尼式的、极富现代性的中世纪传奇。
——法国BFM电视台
★ 获奖情况
2018年法国朗代诺漫画奖
2019年法雅克漫画奖
入围2019年漫画评论家协会(ACBD)大奖
-
梦之囚徒:无穷
一个无限嵌套的梦中之梦
一场企图穷尽无穷的探索之旅
“我思故我不在”的极致荒诞
“结果先于原因”的吊诡悖论
★ 编辑推荐
◎ 欧洲漫画界极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从1990年到2020年,马修凭借《梦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一连串的漫画艺术实验。这个系列不但为他确立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更为他奠定了在欧洲漫画界的超然地位。《梦之囚徒:无穷》是该系列的第七册,也是原版第六册出版7年之后的新作。
◎ 在虚构中影射现实,黑色幽默风格描绘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诞世界
《梦之囚徒》系列的主角阿克法克是个勤勤恳恳的小职员,他不虚荣、不自负,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任何观点。他只是一张面具,读者可以戴着这张面具亲自进入他的世界。这是一个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谬和极权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机、交通堵塞、强迫性的准时……马修以一种夸张的黑色幽默描绘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极,让人在忍俊不禁间窥见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叙事手法,创造一段如坠梦境的探索之旅
马修非常善于采用“画中画”无限循环的递归视觉形式,给人一种无限下坠的眩晕感,同时利用各种回文和对仗的语句配合图画制造出一种“déjà vu”的既视感。故事的开场总是阿克法克的一段似是而非的梦境,随后,伴随着某种形式的“坠落”,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变得模糊,随着世界观逐步被颠覆,主角开始经历一段谵妄的解密之旅。而读者也会跟随之开启一段荒诞奇异的阅读体验。读一本《梦之囚徒》如同做一场梦。
◎ 上帝视角,引发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戏,那“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梦之囚徒》系列是马修构建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宇宙。他不仅为角色搭建了戏台,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在戏台,幕后更有一位一手导演他们人生的“造物主”。在《梦之囚徒:无穷》中,主人公在无限缩小的过程中发现了书中世界的二维本质,又在无限变大的过程中窥探到了造物主的力量,最后在无穷空间中思索时间、存在、因果率等宇宙最为本质的概念。
◎ 奇诡的想象力和实验性,将漫画这一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这个系列中,马修创造性地颠覆了封面、画格、色彩、维度等各个方面的常态,用七个创意,一次次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第七册中有22个依次缩小的特规页和一个超大异形拉页,让读者在二维平面见证空间折叠,在翻页间感受天体坍缩,和主人公一起逃离史瓦西半径,最后在多维泡沫宇宙中永存。
◎ 以故事为主导的极简主义画风,只保留恰到好处的细节
马修在画一张画稿时总是极力消除细节,比如把一些区域整个涂黑。他非常注重让每一页的画面都极度清晰易读,以便让读者首先被故事情节吸引。他非黑即白的画风,给人一种强烈的舞台照明效果,简洁却不失张力,成为他独有的图像语言。
★ 内容简介
幽默部的职员阿克法克又做梦了。他的梦碰巧和邻居的梦向撞,形成了无限嵌套的梦中梦。最后,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穷大梦产生了。为了尽快醒来,回到真实世界,阿克法克和邻居一起去找他们的朋友呜呼教授,没想到问题没解决,反倒把教授也拖入了梦中。于是,三人开始游历梦的无穷宇宙,在一系列横跨哲学、玄学、艺术、信息技术、量子力学等领域的荒诞又有迹可循的思考中,携手寻找无穷的边界……
★ 名人推荐
我将自己从现实抽离,和叙事密码周旋,重新创造自己的梦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就是造物者。
——马克-安托万•马修
与卡夫卡和大卫•林奇水平相符的继承人。一部成功引起幻觉的漫画,您将完全沉浸于其曲折的情节之中。就连萨尔瓦多•达利本人都会赞不绝口的变幻之术。您将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并深受其影响。
——Fnac书店评论
一部想象之门大开的漫画。一本关于漫画的漫画,关于它的创作过程,每一本都充满了独特的创造性,作者将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Fnac书店评论
该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的漫画界打下了马克-安托万•马修的烙印,成为新生一代作者的灵感来源。荒诞、无意义和悖论闪耀其中,是书中的主宰,却丝毫不会影响故事的结构。马修巧妙地将我们的真实世界改编成一个有点错位的世界。他用他特有的语言构建他的宇宙。
——sceneario.com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一位高贵的演奏家,一位玩转漫画叙事手法的杂技演员,一位善于发挥漫画这一媒介的一切潜能的高级玩家。别再看我写的文字了:去读他的书吧!
——Actualitte.com
如果所有的漫画书中只能保留一本,那只能是这一本!一个超级棒的画中画,表达出角色对他所处的世界、他的起源和他存在的理由的思考。
——亚马逊读者
《梦之囚徒》适合作为礼物送给不了解漫画或对漫画有偏见的人。这是一部既滑稽又聪明的漫画,图像富有表现力,而且玩弄的是漫画本身的创作规则。我们无法将其划归为现有的任何一个漫画种类。
——亚马逊读者
-
我,你,我们
☆如果我和你之间没有不可减少的差异,就不可能有我们。平等的策略,如果存在,就应以承认差异为目标。
☆法国当代著名女性思想家露西•伊利格瑞经典作品《我,你,我们:迈向一种差异文化》中译本首次出版。
☆要更女性,不要更男性。男性话语和女性话语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何确定不同性别的不同权利?如何创造我们的美?你多大年纪了?因此,我们何时“成为”女性?
《我,你,我们:迈向一种差异文化》为伊利格瑞代表作之一,收录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演讲文章、采访及所写短文,着重讨论女性主体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这一主体将有别于男性主体,并独立于男性主体而存在。
伊利格瑞从对于西方男权传统的批判中,寻找女性话语的可能,努力倡扬真实的女性自我。作者提出了如何在语言、外表、母性(自然和精神)、年龄和健康方面“成为”女性,关注分析和纠正男女之间所谓的不平等,并理解和重视彼此之间的差异。
-
导读萨特《存在与虚无》
《存在与虚无》是让-保罗•萨特最负盛名的作品,任何想要进入萨特思想迷宫的人都绕不开这部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经典。塞巴斯蒂安•加德纳的这本导读书系统地探讨了《存在与虚无》中的基本论题,并在现当代哲学的思想史语境中把握该书的脉络与地位,为职业学者乃至普通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往萨特思想的捷径。
-
法兰西的陷落
【编辑推荐】
★沃尔夫森历史奖得奖作品;
★法国史权威朱利安·杰克逊代表作;
★军备、军力、统帅、战略,多角度解读德法军事力量;
★深度剖析法国战前社会、政治、经济,揭示法国战败深层次原因;
★大量军事动线图、军力对比图表,细致再现战争实况;
★全景式展现战争混乱而复杂的真实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1940年法国沦陷的全过程。这是一场著名的失败,短短六周时间,一个拥有强大陆军的国家便沦为纳粹的附庸。这次战败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格局,使法国至今仍然笼罩在耻辱的阴影之中。作者从军事、政治、经济乃至法国社会状况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这次溃败的根本原因,展现了身处战争中的法国社会全景,并真实地告诉人们,军事史上那些流畅而简单的叙述与混乱而复杂的战争现实是多么不同。
本书获得2004年沃尔夫森历史奖。
【媒体推荐】
出色的研究,展现了1940年德国迅速击败法国的过程,及其在当时和现在的广泛影响……将会成为二战历史学家讨论的焦点,并引起军事史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柯克斯书评》
法国在1940年5月令人震惊的失败是西方民主史上的重大灾难之一……杰克逊评估了这场灾难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以及外交、情报和军事背景……这是一部令人钦佩的复杂的事件分析史。
——《大西洋月刊》
杰克逊的书以扣人心弦的细节讲述了关键的几个星期里有关法国的军事、社会和政治故事,这些故事对此后几十年的欧洲地缘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本观点犀利的著作也为旧时代日渐衰落的文化谱写了挽歌。
——英国《金融时报》
才华横溢、具有权威性的书,对20世纪最让人费解的事件之一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理查德·埃文斯
一部精美、有力、可读性很强的书。杰克逊给讨论带来了新鲜感和尖锐感,读者将被直接吸引到行动和氛围中。
——罗伯特·吉尔德
-
形影不离
《第二性》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小说手稿首度面世。
一部曾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
波伏瓦养女作序导读,附波伏瓦珍贵照片、手稿、信件。
——————
九岁那年,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 蕾 。她从未见过如此酷的女孩。与乖顺的“好学生”希尔维不同,安德蕾聪慧却叛逆,对一切若即若离。她经历过可怕的烧伤,身上带着火的印记。为了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她不惜用斧头砍伤自己。
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 步步挣扎,逐渐成为困兽。
——————
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次失去对她影响至深,一次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挚友扎扎的去世。扎扎去世后至少30年里,波伏瓦都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波伏瓦传》
我们一起与摆在我们面前的、令人厌恶的命运抗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为自己的自由付出的代价。——波伏瓦 《端方淑女》
——————
《形影不离》收录于磨铁经典第一辑“发光的女性”。本辑所选5部作品(《小妇人》《简爱》《一间自己的房间》《形影不离》)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呈现出一条关于女性自我发现、丰富和创造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