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後歐洲六十年:(卷一)進入旋風1945~1953
普立茲獎決選名單 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 撒繆爾·強森獎決選名單(Samuel Johnson Prizes) 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倫敦書評、Foreign Affairs、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推薦 《紐約時報書評》《新政治家》《觀察家》《獨立報》《衛報》年度選書 從殘酷的種族計畫到人權價值的倡議; 從法西斯主義席捲全歐到赤色紅軍劃下冷戰鐵幕; 從二○年代的自由資本市場到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大政府福利國家; 從彼此間鉤心鬥角的軍備競賽到成員國相互合作的歐盟; 從關稅壁壘、彼此間貨幣不得兌換到統一貨幣歐元, 歐洲是個人類活動的實驗室,經歷了各式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經濟秩序、社會制度、文化思潮的洗禮和試驗,無怪乎Tony Judt說「像狐狸一樣,歐洲懂得很多。」 這是一部龐大的寫作計畫,耗時十多年,相對於以美國為中心的歐洲史,這部作品提供了真正「以歐洲為中心」的歐洲史。Judt從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文化、電影、服飾等等各面向,將二戰之後,歐洲複雜的歷史發展,做了深入淺出的呈現,寫作功力深厚,將如蜘蛛絲一般糾纏的歷史事件,串連一塊,煉鑄成一部有意義、有個人見解的歷史著作。 ******************** 卷一《進入旋風》涵蓋時期為1945~1953,主要事件為美蘇對峙,冷戰逐漸成形,鐵幕劃下歐洲史無前例的東西陣營對立,成為往後數十年,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主要結構。 戰爭剛結束,各國元氣大傷,通貨膨脹相當嚴重,一包香煙比貨幣來得值錢。在這樣的挑戰下,各國如何從廢墟裡重建?美國的「馬歇爾計畫」、歐洲自身的「煤鋼共同體」、對抗蘇聯集團的「北約」組織,以及各式政經、文化的聯盟與合作,成為歐洲局勢詭譎多變之下的操作籌碼,以及和蘇聯交鋒的前緣。 史達林將東歐納入自己的羽翼之下,施行大規模恐怖統治,掃除異己,整肅擅自有主見的人士,擺樣子公審風聲鶴唳地進行,透過媒體向內部,也向西方傳送。他們高舉文化戰的旗幟,提醒著「可口可樂也是美國的情報網」。 -
病夫、黃禍與睡獅
本書以「病夫」、「黃禍」和「睡獅」三項當代所熟知的西方視野之中國形象,研究其在近代中國思想論述的豐富意涵,系統性地了解這些符號對於近代中國思想論述中有關國族建構的影響。本書藉由釐清分梳百年來東西跨文化和跨語境互動過程的錯綜複雜關係,深入理解與分析中西文化百年來交會過程中,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面對強勢的西方文化價值,其愛憎交雜的糾纏心情;並剖析在公共集體記憶中,國族符號背後的複雜形成歷史,因而得以重新反思百年來「病夫」、「黃禍」和「睡獅」,持續作為近代國國族認同符號的深遠意涵。 -
明天是舞會: 十九世紀法國女性的時尚生活
吳怡文 1970年生。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畢業,曾任日系生活情報雜誌副總編輯。2003年赴日進修,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曾譯有鹿島茂在台出版的第一本作品《巴黎時間旅行》。 舞會,是瞭解十九世紀末歐洲上流社會階層生活的最大密碼,《戰爭與和平》的開場是女主角娜塔莎的第一場舞會、《傲慢與偏見》的故事發展全圍繞著一場場的舞會;包法利夫人一生抱著對巴黎舞會的憧憬生活、巴爾札克的《兩個新嫁娘》更根本是少女初入社交界的舞會指南。 生活在現在的我們其實很難想像,舞會本身在十九世紀當時竟然是那麼地重要。它是少女們一生夢想的起點與終點,生活的主軸與生活方式的總體展示,時尚產業的支撐與推手……,但更重要的是,舞會是維繫貴族社會繼承及經濟制度的中心,甚至可以說它就是上流階層人士的「工作」。 當時舞會的時間大概都是晚上十點,一直延續到隔日的早上四、五點。為配合這些上流階層人士的作息,於是出現了「早午餐」這種特殊時段的進餐方式。早午餐後,則是這些為金錢或家族而結婚的人與情人見面的時間,為方便擁有各自的隱私,現在我們常看到男女主人房間分居左右兩翼,各有私設的樓梯方便情人自由進出的西式建築,就是因此產生。之後則是展示自己品味及社交地位的公園散步,搭乘的馬車、穿著的服飾,都是重要的判斷依據。到劇院看戲是更重要的視線戰場,西方劇場包廂式的設計方式其實不是為了看戲方便,更重要的是要被別人觀看。在這所有的生活方式之上,舞會是流行時尚的最前線,也是競爭的最終戰場。 本書以巴爾札克《兩個新嫁娘》中命運截然不同的兩個年輕女孩子為敘述的骨幹,一一詳述了當時社交界及流行時尚生活背後的豐富舞台,法國文學的最佳說書人、十九世紀巴黎的代言人,日本的法國專家鹿島茂又再一次精采地帶領我們與巴爾札克、福樓拜同遊十九世紀的巴黎。 -
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綠島監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從盤古開天寫到八國聯軍,是柏楊的代表作品之一。 《中國人史綱》有許多空前突破性的特點: 一、以一世紀(一百年)為敘述單元; 二、以公元為計算時間的標準; 三、直呼帝王及歷史人物姓名; 四、重視史實之陳述; 五、加敘東西方世界。 柏楊說他把《中國人史綱》獻給孫觀漢先生,他形容獄中寫書的艱難過程:「叢書是我在火爐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牆角,或坐在地下,膝蓋上放著用紙糊成的紙版,和著汗珠,一字一字的寫成。參考書的貧乏使我自慚,但我別無他法。而且心情惶惑,不敢想像這些艱難寫出的書稿,會遭受到什麼命運。所以不可避免的會錯誤百出,唯有乞求方家指正。” -
大清留美幼童記
一八七二年到一八七五年,大清王朝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年齡在九歲至十五歲的官費留學生,遠涉重洋,踏上美國的土地。曾國藩和李鴻章說,這是「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 ... 「留美幼童」被「召回」後,親身經歷了近代中國的風雲激盪 ... 他們中,有中國偉大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有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有中華民國的第一位總理 ... 清政府是如何作出這些決策的?幼童在美國經歷了怎樣的生活?他們回國後走過了怎樣的路?他們有怎樣的歸宿?他們對近代中國的發展有什麼重要影響?歷史的吊詭叫人唏噓不已 ... 他們的命運,離奇且曲折;他們的故事,美麗而憂傷 ... -
另眼看歷史:一部有關中、日、韓、臺灣及周邊世界的多角互動歷史
作者試圖從研究思想和社會價值觀演變的角度來剖析歷史的過程和脈動,希望用「通史」的概念,把中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裡各個民族的起源、朝代興衰,以及歷史上的雙邊或多角互動關係都包括在裡面,將東亞歷史相互間關聯互動的關係論述清楚。作者將各個平行的國史變成交叉縱橫的網狀區域史,用大區塊的歷史解讀幫助讀者用不同角度去看我們與鄰國的關係與歷史,希望藉由對彼此歷史的瞭解,有更開闊的胸襟視野客觀地面對歷史全局,進而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衝突。 我要特別指出,呂先生試圖從研究思想和社會價值觀演變的角度來剖析歷史的過程和脈動,這是一個有意義而值得鼓勵的方向。 ──中央研究院院士兼副院長王汎森序 正理兄一再重複他在〈自序〉裡寫的一句話:「以我個人的看法,比較現代企業的起落和歷史朝代的興衰,其間實在沒有很大的差異。」深獲我心。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院長史欽泰序 一個人如果只讀自己國家的歷史,而對別國的歷史所知有限,通常不會知道一個發生在本國的歷史事件究竟會對另一個國家產生什麼樣的衝擊。很少人會聯想到,本國人民所歌頌的豐功偉業,常常是由另一個國家的人民付出代價。 ──作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