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敵
除了聖經,美國總統歐巴馬最想帶進白宮的書 如何讓敵人變戰友 普立茲獎得主Doris Kearns Goodwin經典巨著 林肯獎 美國歷史圖書獎 美國全國圖書評論獎決選 《紐約時報》暢銷書 林肯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個性使然,他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了解其他人的動機與欲望。入主白宮後,他延攬才華洋溢的競爭對手入閣,他解釋道:「我們需要黨內最有能力的人出任閣員,這幾位就是最強而有力的人選,所以我沒有權利阻止他們為國家服務。」他的智慧並不僅止於以氣度、幽默和政治直覺,組織最好的人才,更在每個重要的時刻,都能讓他們牢記他的目標、觀念和決心。對時機和輿論脈動有過人的敏銳度,讓他能使分裂的群眾共同支持「自由的新生」。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像林肯這樣同時具備高尚人格和領導天才的人,屈指可數,他不僅是政治人物的典範,更令我們神往。 解放黑奴,贏得南北戰爭、維護國家完整,並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治國願景,林肯之所以能成就這些偉大的事蹟,乃因他(一)選用頂尖人才,組成政敵團隊;(二)分享成就、承擔責任;(三)高EQ;(四)懂得反省,並從錯誤中學習;(五)擁抱危機中的契機。而根本則在於他具備仁慈、感性、愛心、誠實、同理心等特質。其中,林肯不與任何人為敵,因而能創造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在政治冷感的台灣,人民心底其實更盼望能出現「林肯型領導者」──他同時具備高尚人品和領導才能,為正義和真理而奮鬥。對領導人而言,閱讀本書,猶如親炙偉大政治家與領導者的信念和做法,是自我超越的最佳指引。對大眾讀者來說,林肯化敵為友的智慧與突破逆境的故事,更激勵人心! 封面圖片為一八六二年時,林肯於內閣成員前首次宣讀解放宣言(The first reading of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before the cabinet),由法蘭西斯.卡本特(Francis Carpenter)所繪。人物由左至右為:戰爭部長史坦頓(Edwin McMasters Stanton)、財政部長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總統林肯、海軍部長威爾斯(Gideon Welles)、內政部長史密斯(Caleb Blood Smith,站立者)、國務卿蘇爾德(William Henry Seward,坐者)、郵政部長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與司法部長貝茲(Edward Bates)。 -
滿洲 安寧飯店
作者冈田和裕 1937 年出生于中国东北的丹东,职业是新闻记者和杂志编辑,专门研究近现代史。日本战败那年,冈田先生 8 岁,假如当时他没有移居日本,就会在出生地中国迎来日本投降的消息了。 冈田的作品有 “满洲边境纪行”(光人社 2003 年出版)、“满洲安宁饭店――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光人社 1995 年出版)、“囚犯部队――英帕尔日本陆军囚犯的生与死”( 光人社 1998 年出版)。作品内容均以满洲和满洲国为主线,以出生地发生事件为素材取材。 引用來源:http://article.yeeyan.org/compare/115976 -
太平天國(下)
-
中東現場
多年來,堅持追縱新聞真相的張翠容從未停歇過採訪的腳步。 2006年的傾力新作《中東現場》,即是她多次深入向來有“火藥庫”之稱的中東地區,透過與當地百姓對話、實際訪談生活於現場的具影響力的民運組織領導人,抽絲剝繭地從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因素,一一剖析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阿拉伯等國相互衝突,彼此糾葛的來龍去脈。 一開始,她在《中東現場》前言,便對「恐怖主義」該如何界定提出質疑,並且呼籲世人能更客觀持平地去省思中東地區的問題,而非跟著西方社會的聲音起舞。 緊接著,她將焦距轉至埃及,從社會、政治生態探討穆斯林兄弟會如何在埃及興起,以及與親西方的世俗民族主義者如何拉扯對峙:一個是世俗民族主義者,主張政教分離,推行現代化政策;另一個是基本教義派,主張伊斯蘭神權政治,堅持一切以伊斯蘭為本的復古政策。兩方各據立場,互不妥協。 豈料,埃及擺脫了殖民,卻在世俗主義與伊斯蘭主義之間展開一場大鬥爭,不知不覺提供了英、美勢力介入的空間。 介乎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的黎巴嫩,處境更是尷尬,不論是地理位置或政治氛圍。作者先把鏡頭調至貝魯特:「站在貝魯特市中心,我似乎仍然看到內戰時期那一條『綠線』,這條綠線把貝魯特分成東西兩邊,基督徒聚居的東貝魯特和穆斯林聚居的西貝魯特。兩邊居民實際往來不多,從有形的綠線到無形的綠線,就好像柏林圍牆,倒下了,但心牆卻豎起……」這樣的景象活脫是黎巴嫩政治縮影,其宗教派系複雜,政治體制也形同多派系,大家各懷鬼胎…… 置身紛爭不斷、政治利益糾葛難解的烽火線上,張翠容試圖透過庶民百姓的生活,他們的觀感,忠實地反映出埃及、以色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阿拉伯世界,多少年來恩怨情愁。 -
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
強調方法與方法論的優先性,是臺灣地區歷史學訓練的普遍現象。本書作者從音樂與文學的角度,論析五四史學的方法與方法論意識,並探討五四史學方法與方法論的優先性,如何影響現代中國史學與當代臺灣史學。 國族建構是晚清學者的重要論題,後五四時代民族主義史學的興起,繼承了國族論述的脈絡,本書作者提出考據與經世雙主題變奏的觀點,論析後五四到抗戰時期民族主義史學興起的緣由及其影響。 臺灣地區的歷史學研究與歷史教育,是作者近年關切的主題;本書以計量方式客觀呈現臺灣地區歷史學研究的趨勢,並論析臺灣中、小學歷史教育的種種面向;對國民中學認識臺灣課程所引發的教科書風波與論戰,歷史教育的國家立場主體性,九年一貫課程面臨的挑戰等論題,均有深入分析。 本書論題環繞現代中國史學與當代臺灣史學,書中各篇所論,具有與時代同呼吸、共脈搏的特色,史料翔實,見解新穎,允為相關論著之佳構。 -
三元凶全画传
二战风云人物全画传。 《三元凶全画传》一书记录了嗜血恶魔希特勒、法西斯魔鬼的缔造者墨索里尼和杀人狂徒东条英机的残忍而暴虐的一生,详尽记述了他们曾经为满足一已私欲而对全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全部经过。该书通过丰富的文字资料和宝贵的历史图片,全景式再现了他们在历史事件中最重要的时刻和最精彩的细节。与文字同样精彩的图片,记录了他们最具个性的瞬间,弥补了文字无法表达和描述的历史的细节。文字与图片的有机结合,会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当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的变换和人世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