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人王氏之死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62811 -
衣冠天下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服装发展简史,以中国服装文化的起源、形成、繁荣、发展、演变全过程的物质性特点和精神性特点为对象,记述各个历史时期服装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涉及服装门类、穿着方式、服装制度、服装材料、服饰纹样、发式打扮等诸方面,配上400幅左右的精美图片,使读者从这部小书中领略到我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精华。 -
故宫
《故宫》讲述了: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的一天,朱棣突然召集文武群臣,和颜悦色地与大家谈论起一个关于北京的敏感话题。皇上对北京宫殿的修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民主。而这一次,群臣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不仅一致通过紫禁城尽快动工修建,还不约而同地赞美起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来,强烈要求将明王朝的第一首都定在北京。他们说“北京北枕居庸关,西靠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壮丽,足以控制四方,统治天下,确实是可以绵延万世的帝王之都。”朱棣多年处心积虑的迁都欲望瞬间变成了君臣的“合意”。,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决定意味着中国政治中心开始北移,中国的地域政治文化再次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政治格局,直到今天。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中國歷史,自秦漢以下,即摶成一廣土眾民的大一統國家,常有一大一統政府臨制其上。二千年來,日有擴張,為並世諸民族所無。此於治人治法,皆有關係。其在兩者間之畸輕畸重,亦遞有爭論。黃梨洲《明夷待訪錄》主張有治人,無治法。即針對當時有重法輕人之趨勢而發。 -
幌馬車之歌
〈幌馬車之歌〉是二二八政治受難人、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很喜歡的一首歌。他在一九五○年代的政治撲殺運動中,結束短暫而熾熱的生命。他與妻子蔣碧玉相識相戀、患難與共、尋訪原鄉、加入抗戰……,仿如一篇篇扣人心弦的動人樂章,至今傳唱令人動容。本書作者藍博洲集史料、記錄與文學於一體, 將冰冷的歷史還原重現,讓我們能以全新的視野,貼近這些即將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在悲情城市中反芻那段傷痛與遙遠的記憶。 〈幌馬車之歌〉1988年獲洪醒夫小說獎。《幌馬車之歌》一書在1991年初版,2004年增訂。本書1991年榮獲《聯合文學》作家票選十大好書第一名。 〈幌馬車之歌〉中的很多素材,出現在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之中。侯孝賢曾回憶:押房難友們唱的〈幌馬車之歌〉要有空間聲,所以特別開拔到金瓜石礦廢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 -
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
傳說中的「三不管」地帶九龍城寨,是一個傳說,是一個謎…… 有將近五十年,九龍城寨這個奇特社群是位於香港中心地帶的黑暗世界。城寨沒有法律、漠視基本服務、規劃條例或建築標準,但它不但繼續存在,而且蓬勃發展。但是,在英國、中國和香港政府「三不管」的情況下,這種地方怎麼能存在於一個現代城市之中?誰會在那裏生活?為什麼? 《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不但收錄具份量的歷史篇章,更有俯拾皆是的精彩照片、繪畫、地圖和城寨街坊的口述故事,詳細地探討1945至1990年間城寨的急遽發展,同時研究它過去的黑暗面。城寨總給人詭異和神秘之感,是源於許多關於它的謬見,此書也會道出這些謬見背後的真相。 九龍城寨,是一個逝去的地方,在巔峰時期,曾是三萬五千多人的家,而且至今仍是世人所知人口最稠密的社區,城寨清拆二十年多後,《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記錄了城寨的黃金歲月與消亡,與讀者一同重新思考和認識九龍城寨這個空間和生活其中的不平凡社群,為他們留下獨特的城寨印記,撿拾城寨的凋零與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