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Wyman寫的"他和時裝之間"的故事,寫得和他的歌詞一樣精彩。買對的,買錯的,沒有買的,打算買的,打死也不會買的,不必買而擁有的......都一一記錄下來。他以四十多個星期一字一句一針一線地熬過,他喻為災難性的回憶錄,是他生平第一次用從來有出無入的興趣來賺取週薪,希望可以抵償一下多年來時裝的孽。他認為不是讀者的老,而是同班同學,他藉以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行的冤枉路,與讀者一同分享...... -
蘋果的中文是什麼?
不妨試試捉弄朋友,方法如下: 跟朋友說: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得儘快回答……(裝作若無其事地問)蘋果的中文是什麼? Apple。 十個人,九個答 apple。 蘋果的中文是 apple? 反應快,不一定是好事。 為了達至速度,我們犧牲了多少真正思考的機會? -
香港詞人詞話
本書採用詞話的體裁,文章長短不一,看似零零碎碎,沒有系統,實則言簡意賅,足堪細味。這種體裁的好處是閒來隨意翻讀一兩段,既舒適也無壓力,偶爾會得到一些體悟,從而對讀詞寫詞有新的進境。本詞話共分三大部分:上編「以古為鑑及技與道」,從古代詞人的作詞心得,到粵曲及粵語流行曲的精妙處,意在總結前人的作詞之道;中編「六名家話詞∕詞話六名家」,是香港六大詞人黃霑、鄭國江、盧國沾、林振強、潘源良及林夕的創作經驗談及作品點評;下編「轉益多師」,涵蓋了一眾四十多位職業及業餘詞人的事跡及經驗。如能與本書的姊妹篇──《粵語歌詞創作談》一起閱讀,相信對粵語歌詞的創作和欣賞,將有更深的體會。 -
號外三十
作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雜誌之一,《號外》自一九七六年創刊以來不斷以獨特的角度檢視本土文化,影響甚鉅。香港三聯書店出版《號外三十》,可說為《號外》出版三十年作一個總結。 《號外三十》特集由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主篇,共三冊,包括:《人物》、《城市》及《內部傳閱》。《人物》與《城巿》輯錄歷年《號外》的精選文章──前者以人物特寫及訪問作主題,囊括不同年代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後者以Lifestyle及思潮作主題反映香港文化,特別是一群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眼中的獨特香港文化。《內部傳閱》則探討《號外》雜誌的特點,內容有各具特色的作者、態度、美學、主題等,試圖反映香港精神之所在。 《號外三十》以盒裝形式推出,一書三冊,書盒有十款不同知名人物(如林青霞、張國榮、梁朝偉等)的經典封面供讀者挑選,甚具收藏價值。 -
梳頭記
一天,闹闹小朋友问我,周耀辉你知道么? 我摇头。 闹闹姑娘顿时泄了气。但她还是耐心继续问道,达明一派你知道么? 我点头。 就是给达明一派写歌词的。 闹闹姑娘聊起这个话题,是想让我看一本书,书名《梳头记》,周耀辉写的。她用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包包珍而重之地包着带来,让我看完,又追着收了回来,塞进包里。 话不投机半句多,闹闹姑娘按理是不会与我就周耀辉说这么多的,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她是受晴朗之托,让我见识一下这本书。 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两位出场人物。闹闹姑娘,著名的恋物癖,各种限量版物品的追捧者,终于把她自己也弄成了限量版的可爱小朋友。晴朗兄弟,小众与小资的代言人,各种非主流音乐人的酒肉朋友,终于把他自己也弄成了小众版的市场经纪人。 《梳头记》这本书,是周耀辉二十年前写的,当时印量就极少,周自己也没有留下。上海一位歌迷,按照自己珍藏的当年那本书的版式,一丝不苟地重新制作了简体版。晴朗让我看的,就是那位歌迷的疯狂产物:纯手工制作,只做了几十本,与共好把玩。 我对这本书没什么感觉,但有人能这么执迷地鼓捣出来,肯定是有她的理由的。 周耀辉从二十年前为达明一派填写《爱在瘟疫蔓延时》开始,创作了达明一派《忘记他是她》,黄耀明《一个人在途上》、《下世纪再嬉戏》,王菲《色盲》、《流星》等数百首作品,现旅居荷兰。晴朗已经把他请回来,组织在京沪穗等地的讲演,北京的讲演已经定下来,6月7日下午两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报告厅(无需门票,免费入场)。晴朗还制作了一批《梳头记》,准备只在现场发售。 我突生想法,应该在俺的淘宝小店里卖卖,让那些没机会来讲演现场的周迷和达明一派的歌迷也能拥有这本小书。尽管,说句实话,这本书我是不会买的。 我就求晴朗从上海空运了二百册过来,准备在淘宝小店(http://shop35372084.taobao.com/)做一次限量发售,售完为止(没有开通支付宝的读者按《读库》的邮购办法汇款即可)。现在书已到货,开始发售。 这本《梳头记》,是周耀辉二十年前在香港出版的文集,题为“一个二十六岁男子的日记”,放于现时应称为“博客”。此版为“二十年后简体复刻版”。文章一字不改,但邀请林二汶(at17主唱)重新配画。统一售价为每册五十元人民币(香港库布里克书店的售价是七十港币)。本店的邮购价格为每册六十元(包括快递费)。 如果你对买这样一本昂贵的书有任何一丝犹豫,强烈建议收手。把这本书留给那些不计代价的达明歌迷吧。 http://pigu6.ycool.com/post.1937644.html -
壹種風流
怕拍照,怕拍到皮膚粗糙;驚望鏡,驚望出憔悴臉容。開始穿涼鞋,又怕腳生癬,結果穿了襪子著涼鞋。人生就持續在自我放縱與保護間廝磨拉,燃燒著我這七十年代出生,剛開始要走下坡的凋零人生。文字像射精,寫多了,射多了,都會稀。潑墨經年,恰似縱欲,卻又何嘗不是初登涅槃,一種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