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冠中速写意境
《吴冠中速写意境》之所以热销,除了所选图文做了极品方向的定位外,还因为速写、照片、文字配合之精巧,美妙。更重要的是,《吴冠中速写意境》整体设计的视觉效果极富美感魅力。看来,选编者所追求的《吴冠中速写意境》整体效果的独创性已为广大读者认可,不少读者对之爱不释手,认为这是一本很有收藏价值的书。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先生的这部名作,目前是国内被阅读最广的美术史著作,影响深远。 -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这本书正如其名,是一部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不论纯稚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阅读起来都不会感到晦涩,因为它的主旨很单纯,那就是——唤起人们的“爱美之心”。 作者蒋勋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与画家,年轻时曾赴法国巴黎大学专门攻读艺术史。为和更多朋友分享艺术欣赏的喜悦,他走出围墙内的学院,投身美学教育的普及工作,在社会的讲堂上开讲美术,并陆续撰写了《美的沉思》、《给青年艺术家的信》、《天地有大美》等多种著作。其中,《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广受青年朋友欢迎的一种。这本书以简明生动的文笔,依照朝代次第,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与发展的脉络。通过这样一次对传统的梳理,作者不仅希望向读者传递知识,更希望传达出历代中国人对美的独特感受。 -
维纳斯的明镜
《维纳斯的明镜》是随笔集,记录了孟晖对法国卢浮宫美术馆收藏的部分绘画精品的观后感想。 -
画外音
吴冠中为文不刻意造作,洗练而又饱蕴深情。其文字质朴清新,所用语言皆自然率真,不应时俯仰、随人长短,皆为自己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曾说:“我写得十分浅近、直白。我觉得,描写感情应当直抒胸臆,不应该用一个多余的字词。这,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宁肯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英国文艺评论家迈克・苏立文在评价吴老文章时,曾说:“单凭他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样强烈、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可与他所崇拜的梵・高媲美。”《画外音》一书精选吴老散文随笔作品70余篇,“均系画笔所无从表现者”。既有清新唯美回忆韶光、颇具《故乡》风格的《水乡青青育童年》,也有读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回想与己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妻的《他和她》;既有不足千字、在画界引起轩然大波、为其带来无尽笔墨官司、字字珠玑的《笔墨等于零》,又有为伪作“炮打司令部”官司所感、慨叹“鹿死于角,獐死于麝,我得死于画乎”、长达万余言之《黄金万两付官司》;既有让他未成“曲调”语先塞,每每向人介绍时,“往往自己先就激动了,却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感受”的《梵・高》,又有对画界现状深感不安、有感而发之《美盲要比文盲多》;既有表现其不屈从于金钱、更不附庸于世俗的品质,将不满意之作付之一炬,而作的《毁画》,又有悼念恩师林风眠先生、拳拳深情的《雁归来》…… -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
初到博物馆,大家最常见的反应就是:这破瓶烂罐断壁残垣的,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呀!或者:名画里的老几位不是穿太多就是什么都不穿,这都谁是谁呀?每到此时,“为了捍卫人类文明的尊严”,我都不得不跳出来“嘚啵”几句,尽可能地在大家丧失好奇心和耐心之前,解释博物馆之美。什么历史背景、艺术家生平、风格流派……甩开了招呼。渐渐地我发现,这貌似高冷的博物馆背后,真真地隐藏了无数的“彩蛋”“包袱”和“密码”,令人抑制不住地想“说话”,也让我的“听众朋友们”真正爱上了游博物馆,品味到了艺术经典带来的美好和乐趣。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本书里,我总结了西方博物馆、画廊内的一些“神叨事儿”和“花花事儿”与大家分享,希望您“爱听”。 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诸仙,还是《新约》《旧约》中的圣人先知,他们的故事都是西方艺术最主要的灵感源泉和表现对象。这不仅因为这些传说本身富含并能进一步激发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因为它们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虔诚的信仰。用艺术以教化,这便是博物馆收藏顶级艺术品的宗旨,也是我们趣游博物馆的目的之一。当然,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千百年前的艺术珍宝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会找到比教化更有趣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