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乐美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莎乐美作为一个女人,她与基洛特、保罗·雷的精神恋情、与尼采.里尔克的情人关系、与丈夫四十多年的婚姻、与弗洛伊德的师生情谊!.在所有这些交叉的、重合的、毫不张扬的关系中,疯狂与焦灼的恰恰不是作为女人的莎乐美。她是基洛特的神学、尼采的哲学。堕尔克的诗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学生、听众、阐释者和评论人。她以超凡而罕见的自然、从容与纯粹,分担着一些超凡而罕见的男人的命运。如果有人试图从道德出发,与其挑战她,不如挑战她所经历的男性更为公正。几乎在莎乐美与尼采、里尔克云游德语俄语国家,际遇托尔斯泰、帕斯捷尔纳克、瓦格纳的同时,同为贵族之女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以其意识流小说和大量的随笔及沙龙女主人而闻名于英语国家。该书作者弗朗索瓦丝·吉鲁是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还是传媒巨头,拥有不凡的身世和传奇经历。 -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由莎乐美原著,黄宏译著。她是一位沙皇宠爱的俄国大将军之女。十九岁毅然离家出走,在欧洲各国游历,最后定居德国。在罗马结识哲学狂人尼采,并用特殊的方式拒绝了尼采的求婚;但同保尔·里和尼采结成独特的“三位一体”。安德烈亚斯强行求婚,四十多年没有性生活的婚姻惊世骇俗。然而她超人的学识受到杰出男性的青睐,和德国著名诗人李尔克的邂逅充满了诗意,三十多年的情爱感人肺腑……完整的人生体验构成非凡的一生,面对死亡她写下了《生命的回顾》。《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适合传记爱好者阅读。 -
师从弗洛伊德
从文化史料建设或者远距离窥视伟人私生活尤其是婚恋生活的角度,莎乐美与弗洛伊德等人的通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本书添加了无穷的趣味。但我最喜欢的,是她所记的学习心得,那是老师巨子们讲课内容的浓缩,也是她个人思想的结晶,里面有疑问、感叹、比较和分析,袒露的既有学习的过程,也有思想的练习。它们犹如一篇篇隽永的思想随笔,给了我陌生的精神启迪和盎然的审美愉悦。莎乐美思想之勤快、文笔之精美尽在于斯。 莎乐美身上最闪光的,或者说,最让我辈钦佩的,是她永远不知疲倦的学习精神。为了学习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学术思想,她到处拜师。哪位大师的思想最前沿,她就去哪儿程门立雪。 1911年秋天,在魏玛举行的精神分析学大会上,她与弗洛伊德谋面。她强烈要求跟弗洛伊德学习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却嘲笑了她,因为那时没有一个人在思考这门学科的教育问题,直到后来才在柏林和维也纳为年轻的一代建立了一些教育机构。由于弗洛伊德拒绝收她当徒弟,年过半百的莎乐美一开始只好自学,她相信,只要她自己先把精神分析学学好了,就有向弗洛伊德学习的资格,弗洛伊德就会对她另眼相看。靠着超群的悟性,她花了六个月,居然就学完了精神分析学的基础课程。1912年春天,她去维也纳拜访弗洛伊德,再次提出拜师的要求。她提出,同时想跟阿尔弗雷德·阿戴勒学习。她不知道,精神分析学领域当时已经门派林立,壁垒森严,老师们甚至狭隘到不让学生互相串门,弗洛伊德就是如此。荣格、陶斯克等都曾是他的高足,但在他们提出自己与他相左的理论之时,他们都成了他的敌人。他那时与阿戴勒也已经对立,谁要想跟着阿戴勒学习。就休想在弗洛伊德门下注册。因此,在莎乐美在弗洛伊德面前说要以阿戴勒为师,这无疑使弗洛伊德的颜面尽失。但或许是弗洛伊德被莎乐美迷惑住了,他居然对这样一个在自己面前不识抬举的冒失鬼网开一面,没有发怒。他先是笑而不答,进而原谅了莎乐美的天真,几乎是无法自控地,他把莎乐美收做了及门弟子。莎乐美本身的思想缺乏总体意义上的独创性,但她能理解大师们超前的奇思妙想或奇谈怪论,经过消化容纳之后,她又能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把大师们的言论复述出来。当然,这并非说她是传声筒、复印机,她在学习传播大师们的学术精髓时,对他们的大手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疑问。在相互斗争的学术流派和相互矛盾的学术观点之间,她有过动摇和苦恼,但最终有她自己的选择,而且她会说明自己的选择的理由。有时,她在老师们的夹缝中,感到了无所适从的痛苦;因为她的选择不仅是学术思想的选择,也是人际关系的选择。这种种情况在本书,尤其是莎乐美与弗洛伊德、阿戴勒等人的几封信函中有原生态的展现。 从文化史料建设或者远距离窥视伟人私生活尤其是婚恋生活的角度,莎乐美与弗洛伊德等人的通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本书添加了无穷的趣味。但我最喜欢的,是她所记的学习心得,那是老师巨子们讲课内容的浓缩,也是她个人思想的结晶,里面有疑问、感叹、比较和分析,袒露的既有学习的过程,也有思想的练习。它们犹如一篇篇隽永的思想随笔,给了我陌生的精神启迪和盎然的审美愉悦。莎乐美思想之勤快、文笔之精美尽在于斯。 -
在性与爱之间挣扎
莎乐美是谁?因为她复杂的人生经历、过人的才华和特立独行的言行,想用一两句话概括她十分困难。《在性与爱之间挣扎:莎乐美回忆录》一书的封底用了8行字来“定义”这位非凡的女性:“俄罗斯流亡贵族的掌上明珠、怀疑上帝的叛逆、才华横溢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女权主义者、不守妇道的出墙红杏、为尼采所深爱、受弗洛伊德赏识、与里尔克同居同游。”或许,只有这样繁琐的表述才能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莎乐美。 尼采有句名言:“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尼采对女人的这种憎恶情结正是缘自本书的作者和主人公——莎乐美。 “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会听见你……”里尔克的这首感人的情诗是为莎乐美而作。 细心读者可以从本书的一幅图片中发现,弗洛伊德的书架上摆放的居然是莎乐美的照片。 -
莱纳·玛丽亚·里尔克
本书含两部作品:《莱纳·玛丽亚·里尔克》和《与里尔克一起游戏俄罗斯》。前部作品是是后人研究里尔克其人其作最详实的资料。后部作品是里尔克在俄罗斯的日记作品。 莱纳·玛丽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生于铁路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迁居瑞士。他的早期创作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但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欧洲旅行之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表示抗议,对人类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著名作品有借赞美上帝以展现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精神矛盾的长诗《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晚年,他思想更趋悲观。代表作为长诗《杜伊诺哀歌》(1923)和诸多14行诗。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它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书介绍的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的传记。 -
莎乐美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这个女性的名字和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的名字紧紧相连。这本传记讲述了莎乐美在生活上自由不羁,精力充沛、意志顽强,敢于反传统、敢与破除历史之积淀的非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