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喙
该书荣获普利策奖。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一个群岛,几百年前还籍籍无名,甚至很少出现在航海图上。现在,这个群岛看成全世界生物学家心中的圣地,因为达尔文曾经在他的环球航行中考察过这个群岛,他后来所提出的闻名于世的、改变世界的科学理论——进化论就是在这里得到了启发。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格兰特夫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科学考察故事。他们对岛上的达尔文雀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生活在该岛上的这种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展现了一副活生生的演化图,生动说明了自然选择既不少见,也不是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它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我们可以观察得到。 -
生物统计学
本书第1版自1999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被许多高校作为教材。 第2版删去了第1版中“附录:SAS软件基本操作”部分和各章中给出的SAS程序。增加了第十二章“实验设计”。统计分析与实验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只知道统计分析方法,而不知道如何设计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实验,这样的知识是不全面的。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设计实验和独立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增加实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对第1版中“SAS软件基本操作”和相关的SAS程序,做了调整和补充,连同每一章的习题详解及各章的大量复习题另行成册——《生物统计学题解及练习》供读者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学习如何用SAS软件处理数据。 生物统计学的内容很广泛,根据对本科生的要求和学时数的安排并征求了多方意见,确定了本书所选内容。讲完全书大约需要50~60学时。如果学时安排较少,可以适当减少两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内容。尽量保持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假设检验内容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便能很快掌握更多的统计学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系、环境科学系,高等农林院校,医学院校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参考。 -
探索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
本书围绕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概括描述,向读者介绍了近几年来生物学以及医学生物学研究方法上的发展,以及这些方法在研究思维上的深远影响。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三个方面组成一个研究、探索问题的互动平台,使读者对生物信息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利于更深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变异、基因组表达、DNA芯片、蛋白质组学、全基因组学以及基因组学在医学病例中的应用等,同时穿插问题探讨、数学备忘录等使内容更加丰富,并附有图片光盘利于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生物信息学教材或教学辅导书,亦可供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医学、药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
An Introduction to Biostatistics
New publisher! New price! This accessible, complete introduction to the use of statistics in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and hypothesis testing. There are examples throughout the text taken from many areas in the life sciences, including genetics, physiology, ecology,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 The authors highlight the expected value of various test statistics under the null and research hypotheses as a way to understand the methodology of hypothesis testing. In addition, they incorporate nonparametric alternatives to many situations along with the usual parametric analysis. Key features include: 1) each chapter includes a broad set of problem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difficulty, selected answers are located in the back of the book; 2) interesting and easily understood examples are included with each concept; and 3) end-of-chapter problems are randomized within each chapter, requiring students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analysis and helping them to develop critical decision-making skills. -
The Unified Neutral Theory of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Despite its supreme importance and the threat of its global crash, biodiversity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both empi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This ambitious book presents a new, general neutral theory to explain the origin, maintenance,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in a biogeographic context. Until now biogeography (the study of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and biodiversity (the study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relative species abundance) have had largely disjunct intellectual histories. In this book, Stephen Hubbell develops a formal mathematical theory that unifies these two fields. When a speciation process is incorporated into Robert H. MacArthur and Edward O. Wilson's now classical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the generalized theory predicts the existence of a universal, dimensionless biodiversity number. In the theory, this fundamental biodiversity number, together with the migration or dispersal rate, completely determines the steady-stat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relative species abundance on local to large geographic spatial scales and short-term to evolutionary time scales. Although neutral, Hubbell's theory is nevertheless able to generate many nonobvious, testable, and remarkably accurat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s about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In many ways Hubbell's theory is the ecological analog to the neutral theory of genetic drift in genetics. The unified neutral theory of biogeography and biodiversity should stimulate research in new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irections by ecologists, evolutionary biologists, and biogeographers. Table of Contents: Preface ix 1.MacArthur and Wilson's Radical Theory 3 2.On Current Theories of Relative Species Abundance 30 3.Dynamical Models of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pecies 48 4.Local Community Dynamics under Ecological Drift 76 5.Metacommunity Dynamics and the Unified Theory 113 6.The Unified Theory and Dynamical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 152 7.Metapopulations and Biodiversity on the Metacommunity Landscape 202 8.Speciation, Phylogeny, and the Evolution of Metacommunity Biodiversity 231 9.Sampl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the Generality of the Unified Theory 281 10.Reconciling Dispersal-Assembly and Niche-Assembly Theories 319 Literature Cited 347 Index 371 -
系统生物学导论
《系统生物学导论:生物回路的设计原理》首次对系统生物学研究工作的核心和细节进行深入阐述,为直观理解生物学中一般原理建立了基础。全书内容编排体现了下列特色:对网络模体等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做了细致深入的阐述,指出了系统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阐明了转录调控、信号转导、发育网络中的基本回路; 检测了鲁棒性原理; 清晰地说明了如何用进化优化来理解最优回路设计; 仔细考虑了动力学校正和其他机制是如何使生物信息处理中的误差减到最少的; 包括了习题、问题的解答以及关于背景材料的附录。 《系统生物学导论:生物回路的设计原理》对于初涉系统生物学研究的读者理解和领会这门学科的内涵会有很大帮助,可以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热门参考书,更可作为相关学科的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序言 很高兴《系统生物学导论——生物回路的设计原理》中译本跟大家见面了。 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r)是一门诞生不久又急速成长的交叉学科,它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的核心知识,是一门知识高度集成、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虽然距2000年11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一次系统生物学国际会议还不到10年,但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却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我国得到重视和开展。中国科学院和许多高校均相继成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系统生物学几乎成了最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但是,系统生物学研究到底如何开展,如何实践,国内外都还是处于探索阶段。2001年,Hiroaki Kitano(北野宏明)出版了“FoLmdations of Systems Biology”(系统生物学基础)一书(此书中译本已于2007年出版),这是系统生物学领域的第一本专著。此书虽对系统生物学做了较全面的基础性介绍,但大部分内容仅停留于宏观的描述,对研究工作的细节和核心部分都没有作深入的展开。这也正反映出当时系统生物学还处于萌芽状态,其全貌一时还无法精细地刻画。但这是一个急速发展的领域,近年来相关的书籍纷纷面世,这些著作都以特定的视角介绍系统生物学。 2007年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Uri Alon(尤拉·阿隆)依据他的团队的科研实践撰写了“An Introduction To systeros Biology”(系统生物学导论),则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实践提供了一本非常有用的指南书。作者依据自己的科研实践对相关的知识做了精心的梳理和选择,特别是对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如网络模体等,更是做了细致深入的阐述,指出了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全书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内容自成一体,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即可进入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前沿。加之作者又为全书添加了相应的习题,这对初涉系统生物学研究的读者理解和领会系统生物学的内涵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本书不仅可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入门参考书,更可作为相关学科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上海大学数学系生物信息学实验室的研究生彭新俊、周文、刘祥、沈称意、李冯、冯铁男、阎正楼、张玉滨、孟炜、张亮生、刘焕、王飞飞、赵洁苑、吕玉龙、沈青松、江浩、王晶、高松、龚云路、茅嘉、秦殿刚、薛晓怡、林合同、金鼎立、李建华、王群群等参加了本书的研讨和翻译,全书最后由王翼飞统稿并校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丁达夫、李亦学、赵慕钧研究员,李载平院士,上海大学数学系史定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郭本瑜教授,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编辑等对本书的翻译出版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文摘 插图: =-=-=-=-=-= 当我第一次阅读生物学教科书时,好似在看一本惊险读物,它的每一页都会带来新的震惊。作为一名物理学家,我习惯于研究那些遵循精确数学法则的事物,然而细胞是一类不断变化着的物体,其结构自发地组装,以执行精细的生物化学功能,并且在功能实现后能够容易地分解。生物分子在编码及执行信息时几乎不会出现差错,尽管它们事实上是处于很强的热噪声下,而且被包埋在浓厚的分子汤中。这是如何做到的?是否在这些生物系统中存在一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之问区别的特殊的自然法则? 我们渴望知道自然法则以及简化的原理,然而生物学是如此的复杂以致难以实现。每个生物化学相互作用都是异常地精确,而且细胞中存在着包含成千上万个这种相互作用的网络。此类网络是进化的结果,而进化则是通过产生随机变化、并选择能够生存下来的有机体来实现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化得到的结构依赖于历史上的偶然性,同时也满载着在每种情形中都需要特别说明的生物化学细节。 尽管存在这样的复杂性,科学家们也已经在试图辨明那些贯穿于整个生物学史的一般化原理。对于这类原理的探索正在进行之中,而且还远远没有完成。然而,随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进步,通过实验手段已可以获得关于生物学意义上相互作用网络的详细的、可以理解的信息,从而使得这样的研究成为可能。 事实上,随着此类研究的开展,我们将会发现一些可应用于生物网络的一般规律。生物网络在进化中出现是为了实现各种功能,所以生物回路并非是随机或偶然形成的。它具有确定的形态,系统的这种形态必须实现功能。尽管进化是通过随机调整来起作用的,但是通过一次次的进化它将收敛到一个确定的回路元件的集合,这种集合遵循一般的设计原理。 本书的目的是突出生物系统的一些设计原理,同时提供一个数学框架,使得在这个数学框架中,这些原理可用来理解生物网络。重要的信息是,生物系统包含着固有的简单性(simpIicity)。虽然细胞的进化是为了实现功能,而不是为了便于理解,但是简化的原理却使得生物学设计更易于为人们所理解。 本书的读者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为了阐述一些重要的原理,书中虽然给出了几个已经有较好研究的生物系统的详细描述,但我们还是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基因名。本书展现了一条以数学原理为基础的学习系统生物学的途径,其中很少强调实验技术。书中的一些示例都是作者非常熟悉的。在每章结尾处列出的资源以及本书最后给出的扩展读物中可以找到其他的指导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