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1843—1945)
越晚清至民国,上海曾连续不断、日臻规模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先自周边终及全国的文人。文人迁徙的历史图绘,不仅呈示出近代中国文化要素的一种地域流向,复亦见证了传统士人,从“仕途经济”走向职业空间,从庙堂依附者,蜕变为一个以近代知识生产体系为存身空间,拥有文化权力的社会阶层的历史过程。而近代上海——一个处于不断建构中的市民社会,在体现其文化包容性的同时,为中国文人转型,提供了从物质、制度、知识到观念的支持。 《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1843—1945)》聚焦于构成在沪文人生活的“内环境”,即由文人通常行走的那部分城市空间(实体空间),以及相关的文学机制、职业空间、交往领域、经济背景、衣食住行等,兼及文人的心理空问和文本生产。这些“内环境”,不仅印证着文人的城市实践,亦构成了文人的“上海社会”。但有“内”必有“外”,《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1843—1945)》亦试图连接城市社会的大背景,并沟通文学史研究关心的话题。 -
家乡、城市和国家
-
海外上海学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妓女、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 本书分“现状和趋势”、“名著解读”和“名家剪影”三编,分别就海外上海学的研究概况、主要名著和重要名家作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和评析,并且还附有海外上海学著作目录、论文目录、英文博士论文目录,可以说是一本翔实、权威,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个案分析的书。 -
下城
本书是关于美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的著作。作者罗伯特·M·福格尔森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分析:商务区(下城)及美国人对于它的思考方式是如何在1880~1950年间发生变化的。作者重现了地铁等快速交通系统的建立、摩天楼高度的争论、高速公路和停车禁令的引入,以及其他论争。这本书对于城市中心区的兴衰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又令人吃惊的视角。 -
北京的社会调查
《北京的社会调查(套装上下册)》是美国学者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Peking,A social survey,1921年在纽约出版)的中译本。甘博于20世纪初对中国城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用照片、电影胶片和第一手实地调查数据真实记录了当时迅速变化中的中国。《北京的社会调查(套装上下册)》附有甘博自拍的近50幅珍贵黑白照片及38张地图和图表,内容涉及政府、人口、教育、商业、贫穷、慈善业、娱乐、宗教、警察和社会弊病等各个社会层面,当时被誉为“首次对一座东方城市的社会调查”,“世界上唯一的一本关于中国一个大都市的实况调查”。读者可以通过这份既准确又极为有趣的调查报告,了解民国初北京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全貌,伴随北京从古老走进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变迁。 -
西湖百象
《西湖百象:美国传教士甘博民国初年拍摄的杭州老照片》介绍了作者几乎走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和西湖的众多景点,拍下了数以百计表现杭州人文景观的照片。作者于1917—1919年间在杭州所拍摄的一组老照片,总数约有两百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