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窺狂的國家
從全球通訊網路上二十四小時播放的「監視女孩」網站,到MTV台「真實的世界」,從福斯電視台的「想嫁百萬富翁」,到像「Jerry Springer」的垃圾談話節目,及像「條子」的寫實電視節目,我們成為偷窺狂國度的一員。我們喜歡監看別人隱私的時刻、私人情事、秘密,及骯髒的過去。「偷窺狂的國家」追蹤造成作者所謂「偷窺狂價值觀」的動力與進展。作者認為,雖然旁觀者與煽情文化和目前的新現象無直接關連,今日許多因素——法律、社會、政治及技術——的匯集,卻促使媒體偷窺成為影像為主世界的最前線。我們祈求第一修正案能保衛我們的權力,藉由新技術與與監聽器材窺看其他人最私密的生活細節,而不需要負起法律上的責任。但作者認為,偷窺價值觀犧牲了隱私,並否定民主與第一修正案的原則,即使偷窺最原先是意指觀看,而排除了介入或參與。偷窺事實上超越了民主中對於觀看時不介入或參與的原則。 -
文化+創意=財富
-
超腦零極限
震撼當代的新經典 靈修大師喬布拉醫生 & 腦神經科學權威 譚茲博士 聯手教你突破人類極限 釋放大腦的超能力,反轉退化老化的生命歷程! 在生理性的大腦之上, 有一個靜觀一切、超然存在的藏鏡人——超腦。 它是一個全知的創造者,可以讓大腦做更極致的發揮, 讓它成為心智的彈奏者,演繹出超乎想像的人生。 靈修大師們踽踽獨行於禪定的道路之上已經數千年了,他們的經驗無法為科學所證明,卻真實不誤地傳承於一代一代大師之間。21世紀的今天,科學終於追上了禪修者的腳步,以科學方式開始解釋發生在禪修者身上的種種現象,甚至進一步將這種種修練方法轉化介紹給一般人,以改善自己的幸福指數。這一切的關鍵,就隱藏在大腦裡。 【人類大腦的能耐,超乎你的想像】 □反轉老化,延長壽命 □主動修復細胞 □強化基因優勢 □修補記憶缺損,避免失智 □強化細胞IQ □自然戒除任何上癮症狀 □大幅改善學習效能 □自動過濾負面想法,掃除憂鬱 □排拒環境危險因子 □強化自我療癒能力,擺脫病痛 ………還有更多 超腦帶給全人類的遠景: 各種可能性、機會、好運氣,以及實現夢想所需要的一切因素。 大腦是人類身上的小宇宙,潛力深不可測,只要出力十分之一,它就能從容地應付日常所需。這樣的基礎大腦敷衍你,讓你誤以為你的能力就是這樣,而甘於接受先天體質不良的基因判斷,認命老化帶來的種種病痛與能力喪失……然而,你錯了。 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含有大約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形成從一兆到一千兆個稱為突觸的接頭。為了回應周遭環境,這些接頭不斷在重組。這樣驚人的活動量,每天都在你的腦袋裡靜默無聲地運作。但是,這些回應多數是出於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只能讓你的表現安份守己,無法突破自我的限制,無論是心理或生理都一樣。當你困在自我超越的瓶頸裡,或是為病痛衰老而受苦,你該想想,在醫藥科學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甩掉這一切束縛?幸運的是,辦法是有的,而且不假外求。 現在,靈修大師喬布拉醫生與神經科學權威譚茲博士,要告訴你一個突破人類極限的辦法:由你的意識當家作主,重塑大腦成為一個超級存在。因為你那不足三磅重的大腦,有能力進行不可思議的療癒及持續不斷的重塑。透過這樣的超腦,可以解決基礎大腦難以或無法解決的人生難題或病痛,提升生命的品質,超越感官的尋常接收體驗,更深刻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幸福及美好。 這兩位學有專精的作者一起攜手,結合最先進的研究與心靈智慧,引導你踏出人類演化的一大步,破除限制大腦潛能的常見迷思,讓你跟你的大腦重新建立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藉此改變你的生命及人生。你將擁有不可思議的自我療癒能力,自然脫離老化、憂鬱、文明病,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聯合推薦】 李欣頻 作家/李偉文 作家/張文韜 正觀身心靈整合醫學診所院長/莊凱迪 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Dr. Soul心靈志業創辦人/廖閱鵬 心理學士.佛學碩士.催眠導師/褚士瑩 作家/劉秀枝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第七感研究中心執行長/狄恩.歐尼斯(Dean Ornish) 預防醫學研究學會創辦人兼主席/韋恩.戴爾(Wayne W. Dyer) 心理學博士.心靈成長大師/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心理學家.作家/威廉.摩布利(William Mobley)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梅默特.奧茲(Mehmet Oz)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拜倫.卡拉蘇(T. Byram Karasu) 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主任/賴瑞.金(Larry King) 名主持人 推薦 兩位各有專長的世界級專家生動描繪大腦的精采故事,洗鍊的深知灼見將幫助你的大腦常保年輕。──梅默特.奧茲醫師(Mehmet Oz),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兼外科副主任 狄帕克.喬布拉的每本著作都很精采。這次他與魯道夫.譚茲合著了《超腦零極限》,這本可以輕鬆閱讀的著作一定能幫你發揮最大潛能。──賴瑞.金(Larry King),名主持人 充滿說服力的內容探索最先進也最具爭議的議題,建議讀者如何有效開發心智,以便引導大腦用對健康有益的方式運作。《超腦零極限》一書中的故事與科學原理,闡述了內在感知如何讓我們擺脫自動駕駛模式,打開通往新生活的大門。在這樣的新生活裡,我們將與自己和我們身處的廣大世界有更豐富的連結。何不趁現在創造一個更幸福、更有意義的人生?──丹尼爾.席格醫師(Daniel J. Siegel),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第七感研究中心執行長兼教授;《第七感》(Mindsight)作者 考慮周延、引人入勝、平易近人……一本能幫助許多人改善生活的書。解讀大腦之謎,拆穿最常見的迷思,同時提供有力又實用的做法,幫助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超級大腦。如果想讓自己最有力的工具保持健康、長壽,發揮最大潛能,一定要看《超腦零極限》。──狄恩.歐尼斯醫師(Dean Ornish),預防醫學研究學會創辦人兼主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臨床教授;《歐尼斯光譜保健法》(The Spectrum)作者 驚人巨作……請仔細閱讀,再用全新的超級大腦吸收內容。──韋恩.戴爾博士(Wayne W. Dyer),《正能量修成手冊》(Wishes Fulfilled)作者 整合心智與大腦科學所產生的智慧,喬布拉與譚茲提供了重要而實用的建議,能幫助我們促進幸福,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威廉.摩布利醫師(William Mobley),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 《超腦零極限》是一本大腦的使用者手冊,立論依據並非過時的資訊,而是世上最先進的研究結果,為讀者提供全新的不同觀點,而且確實有效!從過度肥胖到憂鬱症和焦慮症,能幫助各種類型的自我療癒。請閱讀此書,它一定會改變你的信念、行為與人生。──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恩寵與勇氣》(Grace and Grit: Spirituality and Healing in the Life and Death of Treya Killam Wilber)作者 在這本精采的著作中,喬布拉與譚茲清楚說明現代科學界最先進的突破,如何幫助你充分利用神奇的三磅宇宙。──拜倫.卡拉蘇醫師(T. Byram Karasu),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尼采說:「人類是唯一需要被鼓勵努力活下去的動物。」精準地點出人不認識自己的神奇,未認知到人本身就是奧祕與奇蹟。兩位各有專精的作者,駕馭豐富的大腦科學新知與靈性洞察智慧,給出了確實可行的應用技巧,足以令人當下活得更好,不愧為一本希望之書。──廖閱鵬,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催眠導師 -
植物的秘密生命
植物的存在現象本來就充滿許多不可思議,但還沒有到這樣匪夷所思:它能夠和悉心照顧它的人靈犀相通,不管離得多遠;它能夠感知旁邊即使只是一個單細胞的生命終結,以明白而強烈的方式;它會記得曾經催折它同類的人,而且顯示它的恐懼;為了欺騙對它有敵意的人它會假裝昏迷,好像不能逃過一劫至少也可換來一個較為愉悅的死亡……難道這是在說,植物也有智慧,而且------它們會思考? 然而這部當代經典並不是要提供一個茶餘飯後的趣味話題,雖然它是那樣神祕而有趣。在它那引人入勝、教人為之屏息的內容中,讓我們看到人與自然萬物無礙溝通的可能,也揭示了一個同時性宇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終極祕密。 -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全球瘋行的習慣改造指南 讓你不再好習慣學不會、壞習慣改不掉 《紐約時報》排行榜、amazon書店暢銷書 本書2012年初一出版,就引起歐美主流媒體爭相推薦,暴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二名,並且熱賣至今,高踞排行榜不墜。作者也親自拍了精采的宣傳影片,解說如何有效地診斷並改變習慣、進而改造生活與事業。 一流企業(寶僑、微軟、Google等)與世界級大學(哈佛、耶魯、劍橋、MIT等)都在研究的最熱門學問——「習慣的力量」 不論你想聰明理財、規律運動、成功減重、養育小孩、增加工作效率、革新企業組織都能利用「習慣的力量」達到目的 一名年輕女子走進實驗室,過去兩年她整個人改頭換面,不但不再抽菸,開始跑馬拉松,工作也一帆風順。神經學家發現,她的腦部活動模式已經完全改變。 寶僑公司的行銷人員觀察家庭主婦鋪床的過程,他們想知道新產品該如何廣告才能打動人心,之後發現一個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的行為模式,於是稍稍改變一下廣告內容,最終一年賺了十億美元。 ◎寫「飲食日記」可以減肥? ◎失去記憶的人畫不出住家位置圖,卻能順利走回家? ◎工廠注重安全措施,結果增加營收與獲利,股價大漲? ◎星巴克如何讓一個EQ有障礙的人成為明星級店長? 其實,它們都是透過改變日常「習慣」而達到的。 原來,人每天的活動中,逾40%是習慣,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 譬如:我們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出門前會跟家人說的話、走哪一條路到辦公室、上班時組織思緒或安排作業程序、上餐館會點什麼菜、多久運動一次等等,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方式,很少不是因為習慣。 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一開始,我們會動腦決定自己該吃多少,在辦公室該專心做什麼,該多久去小酌一次,或什麼時候該去慢跑。不過一陣子之後,我們不再深思,也不再選擇,一切變成自動自發。這是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習慣成形後,人腦便停止全心全意參與決策過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對抗某個習慣,或是意識到其他新習慣存在,否則該行為模式會自然而然啟動上路。 幸好,習慣強而有力,卻也脆弱易摧;習慣會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出現,卻也能刻意培養;習慣常未經同意便自行探出頭來,卻也能被拆卸重新組裝。本書作者引用近二十年科學家與商業界的「習慣學」研究,包括數百篇學術研究、三百多位科學家與企業主管的訪談,以及數十家企業的實地研究結果,分成三部分來探討個人的習慣、成功企業或組織的習慣以及社會群體的習慣。他教我們:只要掌握「習慣迴路」,學習觀察生活周遭的提示訊號與獎酬,就能輕鬆拆解習慣的步驟,達成每一件你想做到的事。 只要學會利用「習慣的力量」,就能讓人生與事業脫胎換骨! 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在於每個人的習慣到底從何而來,深入探索習慣養成的神經學原理,新習慣如何養成,舊習慣又該如何戒掉。 第二部分深入分析成功企業與組織的好習慣,譬如一家面臨瓶頸的公司如何靠著一個核心習慣而成功轉型,變成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裡的第一優等生;也說明當組織慣例亂了調,會犯下怎樣要命的失誤。 第三部分檢視社會的習慣,看一位精神領袖如何替人們建立新的習慣而成功改良社會觀念與風氣。最後還深入探究棘手的道德問題:英國一位殺人犯若能頭頭是道說服他人自己是因習慣而殺人,能否因此重獲自由? -
關懷的力量
很難得有一本書,教我們如何真正關懷他人 並且,找到人生的意義 父母關心孩子,愛之深責之切,但如何真正幫助他成長? 老師關心學生,但是要如何教導,引領他找到自己的路? 對於公司裡的同事,我們視為理所當然,常常忘了關懷…… 一般人忙碌了大半輩子,才幡然醒悟,我這一生為何而來?人生有沒有意義? 本書的作者米爾頓‧梅洛夫,是美國的哲學教授、作家。 他的這本小書《關懷的力量》,於1971年首度出版,是極少數專門討論「關懷」這個概念的一本書。四十年來,本書深深影響了教育、醫療護理等領域,甚至一些企業人士也很推崇它。而本書的文字之美,也創造出一種讓人安心、反思的情境。 從近年來傳出許多教育問題、校園霸凌的問題,不管是為人父母,當老師,或在家庭、公司裏,我們常常會忽略了關心他人的細微之處,而人又是最敏感的。或許這本充滿啟發的小書,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如何關心別人。 作者認為:關心一個人,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幫助對方成長和實現自我。比如說,一位父親關心他的小孩,他會尊重這個孩子是個獨立的存在,而且有成長的需求。他感覺到孩子需要他,並回應他的需求而去幫助他成長。但是,關懷並不是利用他人以滿足自己的需要,關懷不是一種手段。 關懷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人會與他人產生聯繫,關係得以發展,而透過彼此信任,關係的品質會改善而且深化,友誼也會隨之出現。不論是父母關心他們的小孩、老師關心學生、心理治療師關心他的病人、或先生關心妻子,都具有同樣的模式。 然而,我們也會關心一個想法(idea)、一個理想(ideal)、或是我們所在的社區(community),就如同作家會關心他的著作、音樂家關心他的作品,這些也是關懷的行為,而具有同樣的模式。 關懷的行為落實在生活裏,可以為他的價值觀和日常活動建立起秩序,因而他的生活會有一種穩定性出來,他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就定位」(in place),不會四處漂泊、沒有歸宿。他能夠活出自己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能在這世界上找到歸宿,不是靠著征服、解釋、欣賞,而是透過關心別人,以及接受別人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