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见俊辅传
【编辑推荐】
※ 战后日本思想界旗帜性人物鹤见俊辅权威传记
※ 以九十三年的传奇人生,折射20世纪日本知识分子的心灵秘史
※ 传记作者自幼时起在鹤见身边度过半个世纪,掌握第一手资料,收入大量珍贵照片
※ 著名学者孙歌作序推荐 第46回大佛次郎奖获奖作品
1.鹤见俊辅出身于日本显赫的家族,却因为过于严格的爱而反叛,早早地便出入花街柳巷,直到被大岛渚改编成电影《感官世界》的阿部定事件吓到。
2.他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蒯因学习,却因为珍珠港事件,被迫在监狱的马桶盖上完成毕业论文。
3.从日美一开战,他就认为正义在美国这一边,却仍然决定坐交换船回国,“在日本人中间迎接战败”。
4.他学习的逻辑实用主义,强调从语言分析开始哲学,但他的字典来自战争,他不得不从恶开始,并陷入维特根斯坦式的逻辑与罪的纠缠。
5.在爱国与民主之间,他站在民主一边,但这并未让他变成亲美派,事实上他后来拒绝再次踏上美国的土地。
6.与丸山真男侧重于构建自己的思想不同,他是要把自己作为平台和中介,通过创办杂志、组织同好会和为无名者作传,让尽可能多的人抵达自己的哲学。
7.在无数次失败的自杀之后,他活成了世纪老人,而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8.他喜欢喝可口可乐,而因为不喝酒,他便将之作为“放荡之味”。在他的棺内四角,便放着小纸杯装的可乐。
我阅读了这部传记,获得了不小的收获,从思想史的视角来阅读,可以设身处地地体验这本书所提供的关于战后日本社会知识活动的很多具体状况,这些状况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鹤见之为鹤见的秘密——他属于一个剧烈转变的时代,他给我们提供了进入那个时代的一把特定的钥匙。
——孙歌(著名学者)
在一家过分拥挤的意大利餐厅里,我们谈到了鹤见俊辅。这是纽约4月的一个傍晚,我与坂本龙一斜对面而坐……在我有限的理解中,他们[丸山真男、加藤周一以及鹤见俊辅]是战后日本社会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塑造了一代人的成长。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作为战后日本思想界并驾齐驱的巨人,继竹内好(1910—1977)、丸山真男(1914—1996)、吉本隆明(1924—2012)之后,鹤见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执战后日本思想与言论牛耳的“战前派”与“战中派”(分别指在战争前与战争期间形成人格的两代人)知识分子就此谢幕。由于独特的战争体验,这些知识分子对近代日本的国家主义展开了透彻的分析与批判,在日本迈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以说,这些知识分子所展现的思想与行动,已然决定了他们作为巨人不朽的一面;他们自身就是战争留给日本以及世界的遗产。
——李永晶(《分身:新日本论》的作者)
【内容简介】
代表战后日本的思想家鹤见俊辅(1922—2015)出身显赫,外祖父是后藤新平(历任日据台湾时期民政长官、满铁总裁、内务大臣、外务大臣、东京市长等),与伊藤博文有深交,父亲是鹤见祐辅(作家、政治家),日本公共外交领域的先驱。
不过在严格的家教环境中,鹤见出于反叛心理,从小品行不良,之后在父亲安排下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学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鹤见乘交换船回国,作为军队文职人员前往爪哇岛工作 。在此期间他的一位同事被选中去执行杀害俘虏的命令,这成了鹤见哲学思考和道德逼问的关键时刻。
日本战败后,鹤见创办并主持《思想的科学》,这本杂志堪称了解战后日本的钥匙,除了出版时间达五十年,还因为它是一个要最广泛深入日本社会肌体的平台。而在这一切之中,鹤见俊辅堪称灵魂人物。
本书是自幼时起在鹤见身边度过半个世纪的黑川创,翻阅全部著作及相关文献,对这位“稀世哲学家”九十三年人生历程的追寻,是可以成为今后所有鹤见研究基础的真正的评传。
-
岩田先生
本书取材于HOBO日刊ITOI新闻所刊载的岩田聪先生的大量访谈,以及任天堂官网上登出的《向社长询问》栏目,将“岩田先生的话”按照时间、主题的顺序,重新编排,汇集成册。从来自札幌的高中生“天才程序员”,到扭转巨额负债状况的小型企业社长,再到世界顶尖游戏公司任天堂主理人。岩田聪传奇的一生,他的经历与经验,价值观与哲学,经营理念,以及对于创意的思考,尽在这本书中。书中还特别收录了宫本茂和糸井重里谈岩田先生的追忆文章。
-
被偷走的人生
一段追不回的青春,一個令人心疼的真實故事 從被綁架的那一刻起, 她的18年被濃縮在一張床和一個房間裡…… 震驚全美性綁架案當事人潔西.杜加親筆撰寫 美國上市三個月銷量突破100萬冊 《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榜第一名 亞馬遜書籍排行榜冠軍 2011年美國自傳類書籍銷售冠軍 吳淡如、陶晶瑩、范瑋琪、張珮珊、紀惠容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陳藹玲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蔡詩萍 心疼推薦 1991年一個尋常的上學日,住在加州南太浩湖小鎮的11歲小女孩潔西.杜加,在上學途中被一位男子開車尾隨靠近,男子拿出電擊槍擊昏潔西,把她帶回家中的後院倉庫,從此作為他的性奴隸。潔西在18年囚禁生涯中,於14和17歲共生下兩個女兒,直到2009年8月26日獲救。 本書由僅唸到小學五年級的潔西親筆撰寫,從小父母離異的她,和母親以及繼父與妹妹一同生活,在這個破碎的家庭中她很少感受到愛,書中她從被綁架那一天為始,記錄在密室囚禁的非人生活:她懼怕、傷心、不解、懷疑、她第一次的性、她以表現乖巧換取微小的心願、她忍受不合理性侵(尤其是綁架者嗑藥的時候)、她懷孕、養育小孩及至最終獲救等等。 有別於同類傳記的是,即使書中不乏令人髮指的行為,然而潔西不以控訴口吻,沒有憤恨加害者的強烈情緒,當然回顧過去也並非毫無痛苦,但她選擇無私說出遭遇,希望同樣的悲劇不再發生。本書是美國2011年度自傳類銷售冠軍,從潔西自述的故事中,讀者看見人性猥瑣敗德的一面,更且認識了年幼無助的潔西如何從微小的事物中得到支持生存的力量,並在得救之後,又如何揮別不堪的陰影,擁抱遲來的自由。慈悲如潔西.杜加,她是所有身在幸福而不自知者的人生導師。如果閤上這本書時你曾流下眼淚,或許是因為我們共同感受、見證了潔西的勇敢所散發出來的溫暖。 後記:2011年6月2日,加州政府以綁架和性侵罪名判處綁架者菲利普.加里多431年無期徒刑,他的妻子南希則以誘拐和強姦罪名獲判36年無期徒刑。 ******** 被強暴犯軟禁十八年的潔西,在應該剛要成長的青春期就當了小媽媽,面對這麼不公平的際遇,她充滿了感謝和善念。她有的不是毀滅的念頭,她說,有一天如果她自由了,她要出去幫助更多的人。闔上書,除了為她掬一把辛酸淚,更希望這冷漠的世界,能夠有更多人打開心、睜開眼,路見不平,仗義相助。或許,牽一個小妹妹過馬路,就能讓她平安地度過一天、或者一年、一生。──陶晶瑩 故事令人震撼,她的無怨與寬容使人鼻酸,這是一部讓人心痛的真實人生恐怖片,即使潔西遭遇許多不人道的對待,卻仍然能懷抱希望迎接未來,祝福她!──范瑋琪 也許正因為風險難免,也許正因為人性始終在光明與黑暗中擺盪,這本書於是有了悠悠傳世的價值。畢竟,唯有苦難者,方知何謂幸福,何謂人間的摯愛!唯有看透人性之幽暗者,方知人性底層那一抹微光的照射何其珍貴!──蔡詩萍 勇敢、充滿人性尊嚴、誠實到令人心痛。──《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令人震驚、具有啟發性……文字簡潔具有感染力。──《美國今日報》(USA Today)三星推薦 我們無法不愛潔西的毅力。她實在了不起,潔西教給我們太多事情了。──歐普拉(Oprah Winfrey)Twitter發言。 我對她的毅力感到驚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不認為她的價值因為這次經歷減損,只知道自己徹底折服於她的勇氣。──《美國娛樂周刊》書櫃人生專欄(Entertainment Weekly/Shelf Life) 扣人心弦。──《洛杉磯時報》捷克特.寇皮(Los Angeles Times/Jacket Copy) 閱讀的過程很痛苦,但是值得……我看完後還哭了……《被偷走的人生》是一本了不起的書,今夏必讀。──《好萊塢記者網》(HOLLYWOODREPORTER.COM) 對每一個美國人而言,這是一本必讀的書。──《蓋瑟網》(Gather.com) -
藍儂回憶:1970年滾石雜誌完整專訪
假如七0年代的降臨意味著搖滾音樂史上一連串殘酷的幻滅,那麼約翰.藍儂這篇最為震驚後世的訪談,很可能是其中最狠最痛的一擊。1970年,藍儂早已對昔日的「披頭」身分、以及所謂六○年代神話深惡痛絕。身為這樁神話的創建者,他決定當著萬萬千千觀眾的面、親手揉碎它。套用作者楊.韋納的話,在當時,Beatles是「地球上最受矚目的現象」。用藍儂自己的話來說,則是「比耶穌更受歡迎」。於是我們多少可以想像藍儂要打破的那個神話,是多麼難以逼視、牢不可摧。 那是不只一整個世代共同擁有的記憶與夢想,那是數以億計的青春年華共同見證的笑聲與淚水,那是當我們對自己生命中種種不堪感到絕望時,重新賦予我們力量的泉源。而藍儂幾乎親手毀滅了這一切:「夢已經做完了」。這篇石破天驚的訪談錄不妨視為一次壓抑了三十年纔終於爆發的嘔吐,讓全美發行量最大的音樂雜誌Rolling Stone站穩了青年世代媒體霸權的地位。 多年來,《藍儂回憶》一直都是所有「文化人專訪」的參考座標,也是「深度搖滾書寫」的經典範例--每個雜誌記者,夢寐以求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寫出像這樣專業、深入、「後勁十足」的對話錄,而能留名青史。 -
毛泽东自传
建国六十周年献礼 伟人自传首度公开 《毛泽东自传》的最初版本是一部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是毛泽东于1937年亲自向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口述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曾在解放前的“国统区”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发行,具有很高的史料和珍藏价值。书中记述了毛泽东同志从诞生至革命早期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脉络。 本次全新出版,经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重新审定和整理,同时收录《毛泽东自传》原始版本及首次在刊物上发表时的珍贵书影,从不同侧面展现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与领袖风范。对于当代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毛泽东的伟大一生具有重大的思想和研究价值。 -
不合理的行為
麥庫林,公認為當今世上最傑出的戰地記者。他的影像備受討論,他的作品連英國政府也畏懼,他的經歷令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大為折服;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比大多數小說、電影都精彩,卻又很少有男主角能如他一般剖析自己的黑暗與卑懦。戰火不曾擊倒他、軍方的格殺令阻止不了他,唯有良知令他退出了戰場。 我們全都受天真的信念之害,以為只需憑著正直,便能理直氣壯地站在任何地方。但倘若你是站在垂死者面前,你需要更多理由。假若你幫不上忙,你便不該在那裡。試著「拍下」和平吧,這其實比拍攝苦難影像更難,卻是一個改變當今好戰世界的辦法。 他對生命的體認來自最直接的撞擊與目擊,沒有一絲作偽或誇大。他的人道精神不是透過閱讀養成,而是出自一生經歷的創痛。 简体中文版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