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騰堡的學徒
熱愛文字之美的少年,靠著雙手和信念,改寫了紙本書的命運…… 讀過這個故事,你看待手中書頁的眼光,將從此蛻變。 ★法蘭克福書展560周年焦點小說 ★《出版人週刊》嚴選年度推薦 ★榮登美國獨立書店排行榜 印刷術尚未成熟的15世紀,書籍抄寫員彼德深深著迷於文字的美,每一筆,每一劃,他都感覺下筆時彷彿與書本合而為一。文字,就是他的天命。 因緣際會下,他來到創業家古騰堡的印刷工坊當學徒,展開印製《聖經》的大計畫。他徒手熔煉金屬,運用描繪文字的天賦鑄造鉛字。為讓印刷重現手抄書的藝術性,行距、字距、標點位置、字母的視覺風格,無一不是精細講究,耗損的鉛字更必須反覆重製。彼德踏上了看不見終點的征途,長達一千兩百頁的《聖經》,頁頁都是扎實的手工藝,投入一輩子都不見得能完成……而他熱愛文字的心,還得先通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試煉! 眼看《聖經》印刷進度告急,古騰堡與投資人撕破臉,有心人也圖謀印製贖罪券斂財……當身邊的人只為利益鬥爭,彼德仍深信文字是上帝最美的造物,應透過印刷與世人分享。他究竟該如何憑著雙手與信念,讓文字掙脫黑暗的鎖鏈,自由翱翔? 作者曾在印刷工坊習藝,為追尋紙本書的身世,她構思十年,與印刷老師傅貼身訪談,還原「古騰堡聖經」不可思議的印製過程。靈動的文筆,彷彿帶我們親眼目睹了紙本書誕生的動人瞬間。 ★珍藏紙本書工藝之美 .硬殼穿線裸背裝幀 .美術紙燙金書衣/書背十字鏤空設計 .典雅藏書票一組/收錄書中場景1565年名家版畫 名人推薦top ★各界推薦 小說家細膩的觀察之眼,讓我彷彿與書中主角一同埋首於鉛字印刷,用力活過、愛過了一場!(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作家Susan Straight) 文筆徹底展現了作者身為印刷職人的精準度!(《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盼望好萊塢趕緊將古騰堡的紙本書故事搬上大銀幕,並以這部想像力豐富、考據扎實、架構精巧的小說為藍本!(孟加拉《今日新聞》) 充滿想像力!即使故事舞台是15世紀,反映的議題卻與今日息息相關。如果你對瞬息萬變的出版藝術感到興趣,這是一本必讀之書。(BookPage書評) 傳統印刷工藝的語彙,揉和古今皆然的創業競爭情節,點出了21世紀數位媒體與15世紀的紙本媒體革命之間,那極為迷人的呼應。(《紐約時報》書評) 筆觸優美,讓人徹底沉浸在書中迷人的時空!(暢銷懸疑小說家Rosamund Lupton) -
意有未盡
全球首度完整公開,繁體中文讀者第一手私藏 一段離亂年代的情誼,記錄了一個時代煽動家的身影 一生波瀾壯闊的民國才子胡蘭成 十八年來寫給傾心吐露、視為己出的文人黎華標的書信輯錄 他諄諄告誡:「學聖賢之學亦要有本領,能白手不持寸……」 他念茲在茲收黎為徒:「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 他讚黎像張愛玲一樣:「這種無條件的從善,不執自己,至於無我,這是真的謙卑,如海洋的謙卑……」 《今生今世》後七○年代最直白的寫作 七十二封朱天文讀了直呼煽動的唯一級胡式文字 終於登台 「七十二封信,我遲遲停停,分了五天才讀完,怕一下子讀完就沒有了。當然也是,回回不能盡讀,投袂起身,我得出門走走,因為這些信,太煽動了……」 ─朱天文專序〈願未央〉 ◎胡蘭成與黎華標素未謀面的師徒關係: 本書信集收錄由胡蘭成寫給香港儒家文士黎華標的私藏書信、詩作創作,長短繁簡共有七十二件,最後由黎華標整理彙集成冊、朱天文主編。字字句句透露出胡蘭成60年代赴日後的生活情狀及感情世界。 黎華標師事香港儒學思想家唐君毅,並在其師引介下,與當時寓居日本的胡蘭成通信問學。儘管素未謀面,黎仍以「蘭成先生老師」尊之,兩人書信來往十八載,始終無一面之緣,僅見過彼此照片。胡蘭成更數度希望黎能赴日留學,甚至得了「每羨曾國藩與其徒學孔孟之學,相與平太平天國之亂。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一句,讓胡蘭成甘願意有未盡地通信下去。 有感於兩岸三地興起的「胡蘭成研究」,黎華標整理四十年多年前胡蘭成來的信件與詩作。這些珍貴的文字更是首度在華人世界完整公開。 ◎真跡史料收藏難,經典獨厚繁體讀者: 本書信集編整工作難度極高,極具研究珍藏價值。黎華標坦言,光是第一道工夫編年排序,即花費不少心神。胡蘭成的書信習慣常並未明註年份,幾封保存良好者,也許能從郵戳判斷或末期的幾封,記上干支或民國紀元,但大部分信件皆已不可考:「只好憑信的內容,配合腦袋裡零碎稀薄的記憶,排比當年各項大小事件的起迄,一件件破爛舊衣很不容易的勉強補綴起來……。」 接下來的抄寫工作,更因為黎華標年邁眼矇手拙只得放棄,改以現代科技收錄於磁碟中。他卻忍不住一嘆,如此一來卻失去了讓世人欣賞胡蘭成真跡的彌足珍貴:「胡先生寫的字,不論用毛筆或是鋼筆,都是可堪欣賞的,他在日本時,經常有人請他寫字或贈字……特別是詩作,他用的雖然不是毛筆,但依然燁燁生輝,法度井然,可以即時拿出來張貼或作框藏的,它的摹本當然是不可以的了。」 -
夢書之城
◎聯合推薦:詹宏志、郝譽翔、鄭華娟、貴婦奈奈、恩佐、 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傅月庵 書評人/顏九笙 水準書局/曾匯閎 莫爾斯充滿創造力的心靈,彷彿J.K.羅琳嗑了快樂丸。你絕對不可能不心動、不沉溺。 在夢書之城,閱讀絕對是一趟貨真價實的冒險。從10頁的無名氏珍貴手稿,展開百年難得一見的書靈奇幻旅程! 長踞德國暢銷書榜42週!魅力擄獲1,500,000讀者的目光與心跳。 德國天王級插畫家風靡全球鉅著,滿足你所有關於書的想像! 英、美、法、義、俄、南韓、西班牙、匈牙利、荷蘭、土耳其、芬蘭、波蘭等國率先奪得版權。 美國《出版人週刊》/英國《獨立報》/德國《焦點週刊》《明鏡週刊》《世界日報》《Max月刊》/瑞士《Facts》雜誌……等國際媒體好評讚譽。 靈感來自上天的賜予,只向最有心的人顯現?! 一篇神秘手稿,使他驚見靈感的奧妙,勇敢展開瘋狂追索…… 這本書描寫詩龍堡的熱血年輕作家--「傳說雕龍」,如何得到《血腥書》和「奧母」的奇幻冒險經歷,故事從他活了888歲的詩藝教父「音韻旋雕龍丹斯洛」死後遺留下來的一份珍貴手稿說起……話說這份手稿寫得完美無瑕,有幸讀到者一致大嘆真是前無古人、絕妙佳作!就連傳說雕龍的詩藝教父也因此封筆,不再從事創作。傳說雕龍因而萌生找出這名作者的來歷,而所有線索都指向書鄉市--一座飽藏蟄夢書的城市。當傳說雕龍抵達書鄉市,彷彿一間奇大無比、高深莫測的書店就此敞開大門,他也透過偉大獵書徒雷根骰的著作《書鄉市的地底世界》,一步步走進這座充滿絕版書的「夢書之城」,並深深為之著迷。 而在這座佔有書鄉市90%的地底世界裡,閱讀是趟貨真價實的冒險,裡頭的藏書不僅令人開懷大笑、提供精采娛樂,還可能令人瘋狂,甚至奪人性命。傳說雕龍更在行經被遺忘的作家墳場、毒舌巷、編輯弄之後,切身感受到作家們遭受現實景況的悲喜。爾後,他又被書鄉市的文學經紀代理野豬族「哈糞拾豆」所惑,為二手古書商--書鄉市地下總司令的鯊蛆族思霾客所騙,意外陷入無邊無際的地底世界--接著親眼目睹:貪婪的獵書徒為了尋找珍貴藏書,老是神出鬼沒,無所不用其極地獵書奪命;還有傳說中的恐怖書靈們在此唸書、修補舊書、以閱讀維生;以及最具神秘色彩的「影皇」如何主宰整個地底世界…… -
臺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
-
愛國賊
「賣國賊」,這我們耳熟能詳,甚至不用提示,都能想出幾個名字。但「愛國賊」呢?「愛國賊」是「為愛國而賣國的人」,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最佳寫照。「賣國賊」和「愛國賊」的相同點,在於言行的結果,兩者都損害了國家利益;而不同點則在其言行的主觀出發點——是以權謀私還是自以為愛國?當然,「賣國賊」比「愛國賊」更加惡劣,但是在一個正常國家裡,絕大多數的人不是「賣國賊」。與此相比,自以為是個愛國主義者,卻成為實際客觀上的賣國主義者的人——「愛國賊」的數量龐大。 哪些人可能成為「愛國賊」呢?政客、記者、作家、學者、明星、軍人、運動選手、官員、精英分子、知識分子、一般上班族、基層公務人員,甚至是普通老百姓當中的你和我,都有可能。而且,絕大多數的「愛國賊」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愛國賊」。這很麻煩,也是「愛國賊」無形蔓延,卻難以控制的根本原因。 作者在中國生活了八年,二○○五年在北京的現場觀察「反日遊行」後,開始認真思考何謂「愛國賊」?並在書中大膽地談論了靖國神社、釣魚台之爭、中日兩國人民的「二戰觀」等敏感議題,以及草根民意對國家外交的巨大影響。「愛國賊」和國家利益非但不是遙遠的存在,還和我們切身相關。「愛國」不應該自以為是,更不應該盲目自大。看完本書之後,我們都該捫心自問:「我是『愛國賊』嗎?」 -
Wabi-Sabi
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正要打掃滿是落葉的庭院。 首先,他仔細地將地面與草地清理得一乾二淨。 然後,他搖晃其中一顆樹,好讓少許的葉子掉下來。 這就完成了。 每個日本人都知道何謂wabi-sabi,但若要解釋,他們可能會猶豫很久,最後抱歉地說:「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體會。」這個神秘、日本人才懂的概念,正是日本千年美學基礎。無論京都的寺廟、庭院、屋瓦,還是東京的建築、茶碗、服飾,到處都是這個概念的展現。特別是在茶屋裡,每個動作與每樣器物,幾乎都是為了體會wabi-sabi而存在。 面對一個茶碗,我們應該從何開始欣賞?仔細檢查?還是單憑直覺?wabi-sabi的幾個觀念,可以轉變我們對事物的態度。比方說,本書提到「美其實只是一種與醜妥協的條件」。千利休曾經有個茶碗,在眾多茶碗並不突出,只是有一次,千利休將幾個茶碗放著讓弟子挑,最後剩下這個沒人拿,於是就稱之為「木守」(日本人稱最後沒被摘走的秋柿為「木守」),藉由命名與故事,利休改變了人與物的關係,從別人的「醜」產生了「美」的氛圍,這就是wabi-sabi。 是的,千利休正是將wabi-sabi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實踐者,而這本書則是第一本把wabi-sabi整理出來,讓大家都能懂的書。本書內容用簡單的條例、比較與例子來帶領我們進入wabi-sabi的世界,設計者可以從中獲得創造的切入點(美國Amazon書店的讀者留言一再表示,這本書每年都讓他設計出新作品),一般旅遊愛好者、生活家,則可以找到新的支點,從此改變看待世界的態度。下次走進京都的廟宇,或捧起一個茶碗,除了驚歎,wabi-sabi還會讓你讀出它想說的話。 本書作者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曾在日本生活多年,擔任過著名日本雜誌BRUTUS的專欄作家長達三年。雖然受過專業建築訓練,但只蓋過一座茶屋。他在1994年寫下這本談wabi-sabi的專門著作,至今仍然是最多人引用討論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