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家与婆家
在被界定为父系父权亲属制的中国社会,为什么会存在普遍的“妻管严”现象?为什么众多家庭在日常往来中与母系亲戚保持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是一本人类学调查作品,作者以在山东一个村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实践和性别的角度重新考察中国社会的亲属关系体系。亲属关系和亲属制度研究是社会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学术领域。大多数研究者基本上是从已婚男性这一立场出发,关注父系方面的亲属组织和已婚男性的亲属关系,他们认为已婚妇女和她们的丈夫属于同一个亲属关系体系。而这本书的作者发现,已婚妇女的亲属关系往往具有娘家、婆家并行并重的特点,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亲属关系经营活动,构建出了不同于正式父系谱系关系的实践性亲属关系网络,并使妇女在父系体制内创造出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 -
逢场作戏
内容简介: 据说本书的摄影作者曾年一直有些担心,书出版后会被人当成一本研究中国民间戏曲的学术书。事实上,能把日益衰败的中国戏曲展现得如同神秘宝藏一样深刻、有趣和有魅力,是需要深厚的功力的,这跟作者是一名法国人有关,也跟作者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式有关。作者把目光聚焦于真正的“民间戏曲”,也就是说,一直与人民保持深刻联系的戏曲,以文字配合着曾年拍摄的照片,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她实地考察的不同剧种。为了寻找这种戏曲,她深入到了中国的乡村和小城镇,深入到了官方剧团的幕后,进行田野调查,在原汁原味、不加矫饰的生活中寻找民间戏曲的故事。 目录 序《逢场作戏》(叶兆言) 前言 石邮傩戏 川剧:火把剧团 黄河蒲剧 皮影戏 京剧票友 后记 让想象里飞起来的画面(代后记)/沈晓平 致谢 叶兆言的序言选摘 与我们习惯于用一种猎奇的观点来看待西方不一样,庄雪蝉研究中国民间戏曲的功力深厚,完全是以人类学的视角,探讨它们与中国古代或当代社会的深刻关系。为了寻找日益衰败的“民间”,过去的许多年,庄雪蝉去了不同的地方,研究了不同戏曲种类,比如属于面具系的傩戏,比如川剧的火把剧团,比如山西的蒲剧,比如皮影戏,她深入到了中国的乡村和小城镇,深入到了官方剧团的幕后,深入到了那些自主经营的剧团和戏曲爱好者中,比如对京剧票友的独特研究。 ——叶兆言 后记选摘 在我看来,中国戏曲,不管是这本书里描绘的哪一个剧种,都反映了中国社会一种持久和一致的画面。中国戏曲剧种的差异显示出中国戏曲的丰富性。在这纷繁的差异中,我这双西方的眼睛却看到了一种共同的规律,那就是礼乐关系的普遍存在。 在我看来,在急速变幻的当代中国社会中,戏曲代表了一种永恒。我不敢断言中国戏曲能够抵制住现代化的浪潮生存下去,但我所遇到的一切都向我证明许多中国人依然在从事戏曲:尽管中国的社会正在经历变革,但他们仍然认定了戏曲具有根本的价值。2007年,就在我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在石邮村的厅堂里,年轻人们依然在嬉闹着“挤判”;在四川,火把剧团依然在演出改良了的传统剧目;在河北,农民们依然相信皮影戏具有保佑的神力;在北京,票友们依然在聚会活动;在山西,各个剧团依然在走村串巷。在官方布置的橱窗后,中国戏曲依然在人民的生活中存在着。 -
草根的力量
该书作者傅谨博士,1991年获山东大学美学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浙江艺术研究所、杭州大学从事研究教学,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从事中国戏剧与美学研究,已出版有专著《戏曲美学》、《感性美学》、《中国戏剧艺术论》等7部。 据了解,台州戏班现象进入作者视野,始于1993年12月台州地区在温岭举办首届民间职业剧团调演时,时在浙江省艺术研究所任职的傅谨博士,偶然间到温岭一周,看了八个戏班的表演,写了一组三篇《温岭看戏侧记》,在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自此,温岭民间职业剧团现象、台州戏班现象引起了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还专程到温岭拍摄了《温岭民间剧团》的专题片。从1993年开始,傅谨博士一直要对台州戏班作不间断的跟踪研究,几乎参加了1993年以来台州地区、市举办的每次民间剧团调演活动。在这长达7年半的时间内,每年在台州从事超出一周的田野考察活动,期间接触、访问了超过20个戏班的班主和数以百计的演职员,搜集了大量口头谈话记录与书面材料,并且与台州市(原为地区)以及所辖的各市、县、区相关的文化干部,尤其是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保持长期而经常性的接触。2000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则专门用20天时间,先后深入乐清市吴岙、樟北自然村和温岭市钓浜镇、石桥头镇、泽国镇等地,在温岭市青年越剧团、路桥实验越剧团等两个戏班进行更为深入的田野作业,并访问了相关人员。这本28万字的学术专著就是在以上基础上写就的。 该书共分《历史与现状》、《戏班的构成与生活》、《戏班的经济运作》和《表演形式与演出剧目》四章,以一个戏剧理论家的视角,对台州戏班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客观地剖析了民间戏班的存在方式与内在构成,尽可能还原台州民间戏班的真实状态,由此揭示了民间戏班拥有的顽强生命力的文化渊源。 -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ISBN:9787500481744,作者:(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著,张云江 译 -
无父无夫的国度
作者周华山博士在摩梭山区与摩梭人同吃同住一载多,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平反了过去对摩梭人“知母不知父”、“母女共夫”、“无父无母”等不公评价。他在书稿面世前,请摩梭人细阅,在书中他说出了一些摩梭人自己想说却难以用文字系统表达的话语,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如“害羞文化”、“女本男末”、“尊时不贬女”、“重女不轻男”等。特别是“害羞文化”的提出,使过去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豁然开朗。 周华山的研究是让研究主体发出自己的声音来,他触摸到了摩梭血脉中跳动的热点,进入摩梭人内部的生活。他把潜藏的东西发掘出来,然后读者也参与进去,得到启发,也作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这就把学问做活了。 -
如何做田野笔记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 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 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 《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