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完美的花园
梳理人文主义思想史,探究现代生活的8个关键词 ★法国思想史家托多罗夫又一学术力作。 ★论及蒙田、笛卡尔、孟德斯鸠、卢梭、贡斯当等16至19世纪的法国重要人文主义思想家。 ★探究了现代生活的8个重要层面:自由、社会性、独处、爱、多元与普遍、价值选择、道德、热情。 ★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周莽翻译。 本书中作者分析了法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学术资源、局限、开放的可能性,并将其与科学决定论、保守主义等同时期的社会思想流派相比较,涉及的学者包括蒙田、卢梭、贡斯当、孟德斯鸠、托克维尔,每一章都讨论了关涉人类生存状况的某个人文主义议题,包括社会生活、独立性、爱的不同类型、自我、价值观的塑造,由此引导读者正视并反思遗留于当今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
我们与他人
本书是托多罗夫的重要作品。分析了18、19世纪数位有影响力的法国学者的思想,包括蒙田、托克维尔、米什莱、戈比诺、巴雷斯、勒南、谢阁兰及列维-斯特劳斯等,讨论的重要议题包括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种族与民族,异域风情,人文主义,展现出对于人类多样性的观念如何受到西方殖民扩张实 利的影响,逐渐从启蒙运动初期的具有开放性的思想变为殖民的理论工具。 这本书讲述的主题是“我们”(所隶属的社会文化群体)与“他人”(这一群体之外的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的关系。法国知识界刚刚掀起对这一话题的再度关注,我个人更是对此情有独钟。 不过,与其说我想借此书发表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不如说我是在向法国的先哲们提问,这些先哲早已对这些问题有过深入的思考:从孟德斯鸠到谢阁兰,从蒙田到列维-斯特劳斯。既然真理并非在握,我便要上下求索,与这些先哲们一起,有时同行,有时背道而驰。 要做到这一点,我就不得不放弃历史学家们的那一套做法。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我的目的是求知,不光要知道事情原本是如何,还想要知道事情应该是如何。我不光想要了解,更要做出评判。因为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研究他人,我们是要和他人一起生活,时时、处处、在在。 茨维坦•托多罗夫 此书是一本兼顾了学术水准和趣味性的思想史著作,研究了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从法国的视角反思了“他人”这一问题。……这种研究的基础就是向托多罗夫所说的批判人文主义的重要转向,即人文学科从形式主义向历史主义和伦理道德评价的转向。……这本厚重而有趣味的书将长期作为博学多识与批判性研究的典范。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 W.Said) -
个体的颂歌
15世纪初,在欧洲发生了一场艺术革命,个体进入图像,肖像画作为一种艺术体裁诞生。参与这一运动的画家均出自佛兰德斯地区,其作品因而被统称为“佛拉芒艺术”。在这一时期,画家真正关心的不再是《圣经》里那些被神圣化的人物与事件,而是当我们走出家门每天都会碰到的“普通人”,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个体的时代。 托多罗夫把这场精神革命置于图像的历史之中,重建了这些绘画创作的神学、哲学和社会背景,并以新绘画的先驱罗伯特•康宾、将新绘画推向顶点的扬•凡•艾克和他们的继承者为例,探讨佛拉芒绘画的特点,并得出结论:尘世间的生活本身便值得被观察、被描绘,图像与思想对于绘画缺一不可。 -
日常生活颂歌
17世纪的荷兰绘画作为西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来受到包括黑格尔在内的西方学者的关注。托多罗夫在《日常生活颂歌》里评述了荷兰风俗画所产生的独特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有关17世纪荷兰绘画的几种主要阐释模式,并分析了其文化与伦理的内涵。 -
象征理论
通过这本《象征理论》,我们在掌握西方两千多年以来主要思想家在象征问题上的理论外,也能了解托多罗夫本人对这问题的看法。 象征是美学和文艺理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同时还涉及到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同人类思维有关的许多学科。国内虽时有论及这一问题的文章,但对象征理论从历史方面系统地进行论述的专著却尚未见到。 -
脆弱的幸福
卢梭是最强有力地塑造了我们的现代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在理想城邦的理论家与孤独的漫步者之间,在描绘爱的小说家与立场坚定不移的教育者之间,卢梭如何实现不同身份之间的调和?《脆弱的幸福》从一个唯一却根本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卢梭的思想:在进入生存状态的人面前展开了哪些道路?在每一条道路的尽头又有什么在等待着他?托多罗夫在此的回答让我们隐约看到许多危险,但也看到那通向一种“脆弱的幸福”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