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达尔文革命-用进化论解释人类学习的过程
本书将阐述关于生物体与环境的适应的种种推测和解释。开篇对生物适应的三大理论进行对比,解释为什么自然选择论(无论是通过多代还是一代实现的)在如今是解释生物适应的最佳理论。接下来对自然选择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用自然选择论来解释生物体——特别是人类——所展示的多种适应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如何用以变异和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来解释从哲学到技术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多种知识的增长的。 鱼的流线型体型表明鱼对水的物理特性知之甚多; 鹰的翅膀的形状也表明鹰对空气动力学有很深的了解 …… 这种惊人的生物适应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体是如何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取知识来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的呢? 达尔文揭示出了物种进化的秘密,而这“第二次达尔文革命”指的是什么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mnois)教育心理学教授G·齐科教授提出的“第二次达尔文革命”就是将自然进化的理论用于解释人类知识的演变过程。他认为,一个物种的生物特性可以看成是一个知识系统。比如鱼的流线型身体可以看成是鱼对水的知识的表现,鹰的翅膀的形状是对空气动力的理解的表现。这些知识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具备流线型身体或者说了解水流特点的鱼生存下来了,而不具备的鱼则被淘汰了,因为它们不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知识也遵循同样的法则:一个理论、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习惯、一款眼装、一门技术、一个产品都是“随机变异,有意选择”的结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人类知识的进化过程中实施选择的是有意识的人,所以“选择”不是自然的,而是“有意” 的。 G·齐科教授在书中详细地讨论了进化论用于解释人类知识增长和人类个体学习的价值,同时给教学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建议。开篇解释了为什么自然选择(无论是通过多代还是一代实现的)是解释人类心理进化的最佳理论。接下来对自然选择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从自然选择论的角度解释生物体——特别是人类——展示的多种适应现象,包括人类大脑的进化与发展;知识的起源与发展;行为的变化;适应环境的行为、思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教育的性质等。 掌握了人类心理进化的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时代所指示的方向。 -
中国文化心理学
《中国文化心理学(第3版)》一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而成系统。全书共16章,就心理问题而言,包括中国人的社会化观、自我观、尚“和”心态、人情观、面子观、心理卫生观、心理测量观、军事观、文艺心理观、人格心理观、思维方式。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20世纪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怀疑到肯定、从分散自发到组织自觉,乃至最终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世纪!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之后,便陆续有10多位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先驱,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为数不多的论文。建国后的头3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中国心理学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直至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著名心理学家潘菽、高觉敷的组织与学术带领下,逐步有领导有计划地展开了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当说,建国以来的后20年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头一个黄金时代。 -
中国人类学逸史
在中国人类学经过7多年的风风雨雨,进入了承上启下的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世界比过去更加开放,社会文化人类学也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或者正在发生一系列的重要变化。中国的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自7年代恢复和重建以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没有得到一个从幼年到成年的自然生长过程,面对内部的需要和外来的影响,显得有些准备不足。虽然它们对国家的学 -
发展的受害者
文化变迁、现代化及经济发展,对全世界部落社会及土著居民产生了巨大影响,本书调查了过去和当代人类历史中有关种族灭绝、种族文化灭绝及生态灭绝的案例,揭示了数百年来世界土著居民为何及如何成为现代化及全球规模文化的受害者,发达国家如何运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手段,逐步使土著居民沦为发展的受害者,阐述了土著居民为争取自治所付出的卓绝努力及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研究了人们之间冲突的真正与普遍的缘由。作者对小规模文化的独到分析,也使我们看到了土著居民从发展中受益的曙光。本书不仅适合国内高校学生阅读,更值得民族研究人员借鉴。 -
菊与刀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英、法,中、日、西等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
毛发的故事
这是一本有关毛发的最有趣的书。 路易十三因为不愿意每天秃着头上朝而引领了戴假发的时尚;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为了突出自己的权威地位,在定期举办的庆典舞会上,让男臣穿女装,自己则换上男装,并规定不论男女,都尽可能将自己身体裸露出来的部位的体毛剃除干净。 戴安娜、希拉里·克林顿、切莉·布莱尔的简单的发式倡导了新的审美观。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大头发”反映出她坚决、果断、永不退缩的性格,她的发型是整个民族状态的完美象征。 贝克汉姆“鸡冠头”形象在世界杯上比英格兰国家队走得还远,被日本青少年竞相模仿。 毛发式样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趋向,更同政治密不可分。一部毛发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历史的政治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