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
本书是海德格尔于1924年夏季学期举办的马堡讲座《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讲课稿。本书文本主要根据当年聆听过海德格尔讲座的多位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辑而成,同时编入海德格尔的讲座手稿。这部讲稿既是海德格尔早年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的成果,又是他撰写《存在与时间》这部平生最重要著作的准备。由此来看,本书之于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自不待言。 -
语言存在论
《语言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是一本以描述和诠证为重的西方哲学史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为孙周兴,书中包括了:还原·建构·解构、反逻辑主义的实存论语言观、“存在”一词的语言学探讨等内容。《语言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立足于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的位置,对二者的时间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空间思想和历史思想作了一个现象学-解释学的比较研究。为了开辟道路而作的对黑格尔哲学史观念的解构工作构成了准备性的绪论:从经验和历史到哲学史源初发生的境域。接下来是主要部分的三章:黑格尔的这一个和海德格尔的缘域、黑格尔的点性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黑格尔的圆圈和海德格尔的圆环。最后,在总结和引申性的余论里探讨了时间问题和存在论、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问题,展望了未来的思想或另一个开端将会如何到-来?在这个到-来中,中国思想传统也许能够给予未来思想的事情一点可能的启发? -
依于本源而居
本书收录了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讨论艺术问题的四篇重要文章,按照写作(或演讲)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依次是“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年)、“筑·居·思”(1951年)、“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1967年)和“艺术与空间”(1969年)。这四篇文章各有重要的意义,尤其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最,后者已经是当代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了。此外,这四篇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造型艺术(绘画、建筑、雕塑等)相关联。本着系统化的理由,这里把它们汇集在一起,是为了方便有兴趣的读者进行专题阅读。 -
海德格尔、艺术与政治
本书是拉巴特关于海德格尔纳粹问题研究的代表作。海德格尔加入纳粹的行为,对西方二战后一代知识分子而言是难以释怀的重大事件和焦点话题。拉巴特的批评建立在对海德格尔整体思想的深入理解之上,将思想的尊重与无情的剖析相结合,融入拉巴特在浪漫主义、艺术、模访论、哲学史和德国历史等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揭示了海德格尔的“错误行径”与其思想的内在关联,以及海德格尔哲学与纳粹主义的复杂关系。是一部既富于批评激情、又不乏严谨思辨的简洁坚实之作。 编辑推荐 拉巴特1987年携此作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时已年近五十,此时他已著译等身,而参加论文答辩的是德里达、利奥塔、格拉内尔、乔治•斯坦纳这样级别的人物。对此,我们一方面感慨他的博士头衔的惊人含金量,另一方面也确证了此书是久经岁月沉思辩驳的成熟之作,是作者重大思想成果的一次结晶。 如何受益于海德格尔思想又不至于被其吞噬?拉巴特以此书作出了典范,并彰显了法国思想家在形而上学之外的广阔人文领域的敏锐触觉与批判天赋。 -
海德格尔导论
本书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总体介绍。从最早期的实际性的解释学到最晚期的四合思想(Geviert),作者都基于海德格尔文本做了深入浅出的勾勒与描述。本书不仅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主题,即亚里士多德、时间、荷尔德林、尼采、技术等主题给与充分关注,而且对原始基督教、恩斯特·荣格等这些为中文学界所忽视的主题进行了必要阐明。这将带来对海德格尔思想更加完整的理解。作者对海德格尔思想有长时间的研读和根本同情,对想要概观海德格尔思想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可靠的入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