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识的向度
《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
《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是作者2004年访问北京大学时发表的有关后现象学和技术科学的系列讲座的演讲稿,是将美国的技术哲学这一全新领域介绍给国内读者的初次尝试。作者融合了现象学和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从一种“后现象学”的诠释学出发,来考察技术在知识生产中具有的建构性作用——它是如何使“物”或者物质性的东西“说话”的。 -
眼与心
-
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为“建筑文化与思想文库”中的一本,从存在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进展进行探讨。从海德格尔的场所论,到梅洛-庞迪的知觉论,作者分别论述了建筑的场所与生活的世界的关系以及建筑知觉与生活体验的关系,并讲述了设计中的现象学以及建筑学中的问题。 -
人生第一等事(上下)
本书是瑞士汉学家耿宁关于阳明心学的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尝试用现象学方法论解读阳明心学,这种尝试并不是希冀将阳明心学转换为现象学的研究,而是希望现象学作为一种探寻“本心”(阳明心学语“致良知”)的工具能够为人所接受。 本书由上、下两部构成。第一部分论述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主要围绕其“致良知”的主张进行。第二部分致力于论述欧阳德、王艮、邹守益、钱德洪、王畿、聂豹、罗洪先对“致良知”在本体论、工夫论方面的各种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产生的相互论辩,以及通过论辩而得以展示的种种诠释可能和修习可能。在此过程中,阳明心学于各个方向上得到实质性的充实和进一步的展开,当然也同时经历着可能的自身分化与离异。 -
海德格尔与存在论历史的解构
本书是对海德格尔前期仅次于《存在与时间》的重要著作《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一书的引导性研究,集中探讨了海德格尔的“解构”思想和它在海德格尔整个哲学发展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书中论述说,海德格尔呈现了三条具有明显差异的进入哲学史的“解构”道路:作为解释学之途径的“人类学解构”,作为基本存在论之任务的“存在论历史的解构”和作为存在论方法之环节的“现象学的解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的哲学史解构以存在论的四个基本问题为指引。这些问题是:(1)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或存在论差异问题;(2)存在的基本分说问题;(3)在其存在方式中的存在的基本样态问题;(4)存在的真理特性问题。本书主体内容就是对四个基本问题的梳理。它在最后试图表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的哲学史解构,不断把我们对存在论基本问题的批判性考察引向追问哲思是如何趋向于“主体”的问题,亦即对此在进行预备性的存在论阐释。如果说《存在与时间》的此在分析是为一般存在的意义问题奠基,那么《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要以诉诸于历史的方式再次为此奠基,而非直接通达一般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