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
编辑推荐 ·米歇尔·福柯在“生物政治的诞生”一课中对新自由主义所作的分析,在法国左派阵营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是否福柯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正在变成一个自由主义者?他的这一课不是表明他自1980年代初即开始进入一条危险的道路?这位在1968年5月之后代表激进左派的主要人物,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正在“向右转”? ·本书作者试图为这一系列质疑提供一个全新的且原创性的分析。在作者看来,当福柯决定就新自由主义的传统讲一课时,他其实逾越了知识界中的一条深深的界线;而福柯的巨大勇气就在于把由知识界左派设立的象征性栅栏击得粉碎,尤其是那个反对新自由主义传统而表现为激进的左派。 ·如何去突破左派一系列陈词滥调般的“分析模式”,如何去设想一种新的观察话语并创造一种新的批判理论,如何恢复皮埃尔·布迪厄所谓“左派的极端自由主义传统”计划?作者正是希望通过重读福柯论述新自由主义的文章来回应他所谓“再创左派的任务”。 内容简介 福柯在其晚年关于新自由主义讲课,给左派人士留下了诸多疑问和不解,以至于有人不愿多讲,甚至回避。事情过了几十年,年轻的法国学者拉加斯纳里公开站出来为福柯打抱不平,试图恢复福柯本来的激进左派真面目,这是本书的由来。 但本书不止步于此,其深层的意旨则是要对新自由主义重新进行审视、剖解。通过重读福柯这一课的微言大义,作者指出,福柯的用意在于提供方法,在于将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工具,以此来换一种思路,质疑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质疑权力、法律、国家、解放等传统概念。 如何由此出发去建构一种并非反动的政治,去重新发明一种左派的激进自由主义传统,去重新表述批判理论的话语,去设计一种解放实践?我们需要倾听的正是“福柯的最后一课”。 -
福柯、马克思主义与历史
本书原为考察福柯论社会理论与社会史的最新著作的价值的一组论文。福柯自1968年以来写作的著作包含着某些社会理论和社会史著述中的重要进展。作者试图从其所发现的具有较小价值的其他福柯思想的特征中析出那些进展。作者将福柯的著作置于双重问题式中:社会批判理论的以及称之为“信息方式”的新社会构型的问题式。作者试图证明,福柯提供了包括理论因素的分析模式,如果对这些理论因素进行恰当的解释,就能为批判理论开启新方向,并将之带出他当前的困境。 -
福柯十讲
实际上,本书作者布莱恩·雷诺并不存在。这本书对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李银河《福柯与性》的大段文字进行了一字不落地抄袭。 -
福柯的界线
作 者:汪民安著 页数:339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 简介:本书分为理性/疯癫、话语/知识、权力/身体、伦理学/美学四章,包括疯癫与空间,医学的语法,人的诞生和死亡,考古学和陈述,权力和理性,生活的艺术等内容。 -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米歇尔•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于1952及1953年分别获得精神病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相关文凭,并在此期间聆听了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课程。1954年,福柯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精神疾病与人格》(Maladie mentale et Personnalité),但后来他对这部著作不甚满意,认为它不成熟,因此在1962年再版时做了大量修订,书名也随之更改为《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福柯在此书中强调“心理学只在疯癫被控制之后才成为了可能”,将疯癫的历史放入社会及文化结构中进行探讨。他通过对精神疾病特殊性的分析、对心理学具体形式的研究以及对疯癫状态的定义,呼应了书中的两大方面:精神疾病的心理学范畴以及疯癫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
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