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的人应该涨工资
中国人的工资为什么这么低?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中国人还蒙在鼓里。 对比世界经济,揭露中国人看不到的真实数据。 中国的分配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不再为政府打掩护,探求中国人工资的真相! 这是一份有数据、有事实、有良心的工资报告,打开国际视野,带你看清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中国人还不知道的工资真相。 瑞典公务员的工资比建筑工人还要低; 大多西方国家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企员工; 美国总统都是越当越穷; 中国的最低收入比很多非洲国家还要低; 比照巴黎,北京的合理房价是2134元/平方米; 美国标价5万美元的房子比比皆是;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考公务员热”; 古巴收入极低,却衣食无忧…… ——这些,你知道吗? 现行分配制度到底有什么问题? 国家统计局到底忽略了多少中国人应该知道的数据? 应该出现一个声音,让中国正视它的发展模式了。 内容亮点: ◆中国的相对最低工资不及多数非洲国家。 ◆比照巴黎,北京的合理房价是2134元/平方米。 ◆新加坡人说:别侮辱我们了,新加坡没有高薪养廉。 ◆美国公务员平均45年涨一次工资,提案者不受益。 ◆瑞士:公务员工资低于建筑工人 。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公务员热”。 ◆中国行业之间工资差高达3000%,是世界平均值的43倍。 ◆法国人有400种福利,中国人呢? -
微观经济学
我们不妨把这本书看做是以教科书形式组织起来的集大成式著作,其作者是桑塔菲学派的代表人物。它总结了20多年来博弈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对个体行为和制度演化的最新理解及应用,尤其体现了作者及其合作者提出的“制度与偏好共生演化”思路,从而迥异于我们从前见到的任何“微观经济学”教材。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人”理性假设,它以“情境依存的偏好”为基础;相对于经典的价格理论,它代之以对交换中的契约与权力的分析;相对于标准经济学中制度分析的缺失,它把解释经济制度及其长期演化视做理论目标。虽然对于经济学的新古典传统而言,这本书无疑属“离经叛道”,但它确实处于更大的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传统之内。要了解关于行为与制度的前沿进展,这本书不可不读。 -
加尔布雷思文集
《加尔布雷思文集》: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1929年的大崩盘》、《新工业国》、《经济学、和平与笑声》、《一个永久开明人士的记述》、《没有把握的时代》等。这些著作曾经引起很大反响,直至今天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加尔布雷思文集》选录了他的一些经典文章,另外还收录了对某些经济学前辈——亚当·斯密对政治经济学术语的贡献和为政治经济学奠定的基本结构,托尔斯坦·凡勃伦傲慢、独特的观点,以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经济学界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的影响——兴趣的文章。 -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govern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used by many individuals in common is an issue of increasing concern to policy analysts. Both state control and privatisation of resources have been advocated, but neither the state nor the market have been uniformly successful in solving common pool resource problems. Offering a critique of the foundations of policy analysis as applied to natural resources, Elinor Ostrom here provides a unique body of empirical data to explor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common pool resource problems have been satisfactorily or unsatisfactorily solved. Dr Ostrom first describes three models most frequently used as the foundation for recommending state or market solutions. She then outlin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lternatives to these models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diversity of possible solutions.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s she uses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o examine different ways - both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 of governing the commons. In contrast to the proposition of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argument, common pool problems sometimes are solved by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rather than by a coercive state. Among the cases considered are communal tenure in meadows and forests, irrigation communities and other water rights, and fisheries. -
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
新制度主义兴起于对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的反思。政治学研究范式随着政治形态的演变而变化。近代以前,政治理论一直以国家或政体为研究核心,探讨良好的政治制度形式。现代民族国家诞生后,形成了作为学科的政治学.它也是以国家或制度作为其研究核心,表现为法律主义、结构主义、整体主义、历史主义和规范分析。彼得斯把此时的政治学研究称为旧制度主义。但是,这一学术脉络在二战后发生了突变。 制度主义:我们在讨论什么 关键是要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既不能轻信大多数理论自己宣称为制度主义,又能排除任何试图批判制度主义阵营的理论。是什么使一种政治和社会行动的分析方法成为特别“制度”的?答案的细节会根据要讨论的流派而有部分不同,但是.如果说存在着值得讨论的学术研究的共同体的话,就应该有一些能够把所有制度主义流派统合为一体的共同核心。 也许,一·个制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和/或政体的结构性特征。这个结构或许是正式的(立法机关、公共官僚机构或者法律框架),或许是非正式的(组织的互动网络,或者一套共享规范)。如果是这样的话,制度就超越个人,指涉由个人组成的一个个群体,这些群体基于行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按某种可预见的互动模式而组成。不同制度所要求的可预见程度的变化很大——大学需要课程时间的预见而在其他方面要求甚少,而监狱需要严格遵守时间表——但所有制度都需要管制。 制度的第二个特征是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一群人也许决定某天下午去喝咖啡。那很惬意,但那不是制度。当他们决定在每周四的同一个时间到同一个地方去喝咖啡的时候,那就开始具有了制度的特征。再进一步,如果这些人都是议员,那么,他们的聚会就和我们政治学中所说的制度相关了。一些制度主义流派认为,制度的某些特征极其稳定,基于这些特征,可以预见一些行为,而另一些特征则使制度易于变化,但是制度的所有特征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制度的第三个特征是它一定影响个人行为。我们继续以上文的咖啡聚会为例,如果聚会人员并不赋于聚会以重要性而积极参加,那么这个聚会就不是制度。换句话说,制度应当在某种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再强调一次,约束也许是正式的也许是非正式的,但是如果有制度存在的话,就必须要有约束。 -
转轨中的福利、选择和一致性
本书为十个东欧国家的卫生部门改革献计献策,给出了九项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则。作者讨论了物定部门的相关特点、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主要的初始条件,并主线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以有组织的公共财政支持基本医疗、以私人资金支持补充医疗,以及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有管理的竞争。与此同时,政策制定定者必须寻求一种平衡,以通过全面普及基本医疗服务而确保社会的一致性,并通过自愿补充保险来扩大个人的选择范围、强化个人的责任。作者还考察了卫生部门中的有效市场竞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