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ontinuing his groundbreaking analysis of economic structures, Douglass North develop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explaining the ways in which institution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economies, both at a given time and over time. Institutions exist, he argues, due to the uncertainties involved in human interaction; they are the constraints devised to structure that interaction. Yet, institutions vary widely in their consequences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some economies develop institutions that produ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ile others develop institutions that produce stagnation. North first explores the nature of institutions and explains the role of transaction and production costs in their developmen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ook deals with institutional change. Institutions create the incentive structure in an economy, and organisations will be creat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ies provided within a give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North argues that the kinds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fostered by the structure of an economy will shape the direction of change and gradually alter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He then explains how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may lead to a path-dependent pattern of development.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book, North explain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nalysis for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history. He indicates how institutional analysis must be incorporated into neo-classical theory and explores the potent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dynamic theory of long-term economic change. -
制度是如何演化的
《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简介:对有些读者而言,职业培训并不是最闪耀思想火花的主题,这一点我很清楚。但我依然希望他们能够耐心地听我讲完整个故事,我会告诉他们在职业培训故事中含有很多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理论方面有价值的洞见。就我个人的研究而言,我在追问是什么界定并维持了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模式的多样性?技能形成体制是我研究的一个分支。 -
通志(三册)
《通志》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但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列入“三通”之一。也有将其列入百科全书类的。全书200卷 ,有帝纪18卷 、皇后列传2卷、年谱4卷、略51卷、列传125卷。作者郑樵,一生勤于著述,曾几次献书。《通志》为纪传体,但把年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保存了《晋书》的载记部分。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除礼、器服、选举、刑等略外,其余各略都有新意。《 通志 》现存 最早的刻本为元至治元年(1321)摹印元大德本。 -
唐代州郡制度研究
《唐代州郡制度研究》是作者积七八年之功,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又经数年努力修改、增补而成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以后,中国两千余年都实行中央控制下的郡县制度,只是地方设置或为二级,或为三级。唐前期实行州(郡)县两级设置,后在中央和州郡之间设置了“道”,形成三级建制。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大体上都为三级的建构。地方机构无论为二级抑或三级,州郡都是中央实行统治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变革时期的唐代州郡制度的演变,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唐史的研究中对于州郡的探索却甚少。 -
文献通考(全二册)
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现在征得商务印书馆同意,据万有文库十通本重新影印出自:《文献通考》(全2册)。 -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内容简介 在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诺思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经济变迁过程的方式。二十年前,道格拉斯•诺思通过揭示经济绩效大体上是由支撑市场的制度类型及质量所决定的,激发了经济史上的一场革命。正如他在开启新制度经济学之门的两本经典著作中所表明的,产权和交易成本是基本的决定因素。这里,诺思阐释了不同社会是如何形成制度性基础的,这种制度性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经济轨迹。 诺思认为,经济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适应性效率,即一个社会在创造生产性的、稳定的、公平的以及广为接受的制度上的有效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制度要足够灵活,从而在应对政治和经济反馈时能够被变更或被取代。虽然坚持了早期对制度的定义,即制度是约束人类行为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但是为了探究这些规则的演化以及经济变迁的深层次决定因素,诺思拓展了先前的研究。利用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诺思把意向性作为关键变量,揭示了意向性是怎样成为社会学习的结果及其随后是怎样影响经济的制度基础的,进而影响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书不仅解释了过去的制度变迁,而且解释了当今各经济体之间的不同经济绩效。因此,这部大作也是改进发展中国家绩效的重要指南。 名家评介 这本由大师创作的简短著作将为人们广泛阅读、探讨和争论。它大胆地迈向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是一本比经济增长甚至是经济史更加雄心勃勃的著作。它的主题是经济变迁,并且敢于提出那些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仍将迷惑多年的论题。 ——乔尔•莫可里,西北大学 正如诺思早期的经典著作《制度与制度变迁》引起了主导90年代的理解制度的革命一样,他的新著——《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寻求同样革命性的变迁。现在,诺思把认知成分融入这种分析:意识是怎样运行的,我们是怎样形成有关世界的信念和理解的,以及社会怎样解决——或没有解决——它们所面临的问题的。本书是诺思的上乘之作。 ——巴里•温加斯特,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 在这本著作中,诺思再一次开创了经济研究的新前沿。他提倡探究人类意识,以寻求关于个体和社会获取的知识如何在文化上和制度上影响变迁过程的理解。他勇敢地闯入了大多数经济学家比较陌生的领域,如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并用这些发现深化了我们对当今时代最为迫切的经济问题的理解:现代技术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可是为何许多经济体仍然未能实现繁荣? ——阿夫纳•格雷夫,斯坦福大学 这本著作使诺思的研究历程达到了顶点,并指明了解决当今经济学中最有价值但也最不易解决的问题的方向: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当第一次读这本著作时,我立即发现了它对我研究工作的意义,并开始反思有关经济体及其政府如何相互联系的几个基本想法。从诺思那里学到的东西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这种改变是对其智力影响的最好测度。 ——约翰•约瑟夫•沃利斯,马里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