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vincializing Europe
First published in 2000, Dipesh Chakrabarty's influential "Provincializing Europe" addresses the mythical figure of Europe that is often taken to be the original site of modernity in many histories of capitalist transition in non-Western countries. This imaginary Europe, Dipesh Chakrabarty argues, is built into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very idea of historicizing carries with it some peculiarly European assumptions about disenchanted space, secular time, and sovereignty. Measured against such mythical standards, capitalist transition in the third world has often seemed either incomplete or lacking. "Provincializing Europe" proposes that every case of transition to capitalism is a case of translation as well - a translation of existing worlds and their thought - categories into the categories and self-understandings of capitalist modernity. Now featuring a new preface in which Chakrabarty responds to his critics, this book globalizes European thought by exploring how it may be renewed both for and from the margins. -
现代思想中的建筑
《现代思想中的建筑》共分为三部分,包括了论述英国建筑与早期现代思想的关系,中国建筑与中国20世纪初期的现代化的牵连,以及建筑评论;涉及的思想领域主要集中在科学理性与建筑,民族国家与历史,品位与美德,以及理解培养“制作技艺”的重要性。建筑既是思想的产物,也是创造思想的手段。《现代思想中的建筑》集以“现代思想中的建筑”为焦点,从多文化、多空间的角度来讨论这个中心论题,关注现代化的多个领域在建筑中的体现。 《现代思想中的建筑》适用于从事建筑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对建筑学专业的师生及相关从业人员也颇具参考价值。 -
无限与视角
人们往往把现代世界的兴起与科学态度在16、17世纪的出现尤其是哥白尼联系在一起。然而,要想理解现代世界的兴起,就必须理解它在中世纪的开端。全球性的现代文化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自我演进的一种产物,其先决条件是人的自我理解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与对上帝、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的理解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兴趣是理解这种发展的一把钥匙,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对此作了简洁表达。但与此兴趣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上帝无限性的神学思辨,库萨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别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联。 现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后现代思想已经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提出了质疑。然而,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正是本着这一精神,本书最后呼吁一种或可称为后后现代的(post-postmodern)地心说。 -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是由米歇尔·艾伦·吉莱斯皮著,张卜天译,是一部颇具原创性的深刻著作。它把现代性追溯到中世纪晚期,认为从唯名论革命开始的西方神学传统的内部张力是现代形而上学、科学、政治、宗教哲学、人类学、虚无主义等等的真正发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和现代思想分别对应着把人、神、自然置于存在者领域的优先地位。通过深入探讨奥卡姆、彼特拉克、路德、笛卡儿、霍布斯等人的思想及其内部争论,《现代性的神学起源》表明,要想化解现代性危机,必须首先理解现代性是如何起源的,现代性并非如传统看法所说是用理性战胜了宗教迷信,而是源于提出一种新的融贯的形而上学或神学的一系列尝试。《现代性的神学起源》能够大大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性和目前的哲学、科学、政治、文化处境。 -
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时代: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提供了宏大叙事思维方式与微小叙事思维方式共生演化的精彩样本,折射中国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对中国"大转变"进行探测和争论,让我们窥见了置身于同一进程的中国知识人对于这一进程的不同理解。对于中国的"大转变"的不同解释,也意味着对于未来中国的不同构想。邀请国内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三位优秀学者以对话的彤式,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思想领域进行一次昼面的回顾与梳理 作者站在高处清理历史、面向未来,具有开风气之气势。对话以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为背景,多层面、多角度来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问题、经验和教训。对话既能体现学界对中国问题的最新思考,又因其现实针对性而具有极大的开放空间。 -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本书对何谓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进行了阐释,集中探讨了当代西方社会的内部结构脱节与断裂问题,指出,资本主义历经两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经济、政治与文化三个领域间的根本性对立冲突。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种价值观念和品格构造方面的冲突将更加突出,难以遏制。目录:1978年版前言;初版序;初版说明;导论:领域的断裂;第一部分 现代性的双重羁绊(1,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2,文化话语的断裂;3,60年代文化情绪;4,走向伟大复兴:后工业时代的宗教和文化);第二部分 政治的困境(导语:从文化到政治;5,动荡的美国;6,公共家庭:论财政社会学和自由社会);1996年版后记;人名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