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的福音
2006年6月25日,“股神”沃伦·巴菲特宣布将85%的个人财产(约370亿美元)捐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委托后者用于公益事业。这一巨额的捐款使巴菲特超越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和盖茨,成为历史上最慷慨的慈善家。据说,世界第二富翁巴菲特曾亲自送给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本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著作——《财富的福音》。而盖茨也常读《财富的福音》,并以卡内基的警句“拥巨富而死者耻辱”自勉。 -
财富的归宿
《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内容共分两大块:第一、第三部分论述美国公益事业的历史渊源,现代基金会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相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对其所代表的思想理念以及动机和效果的探讨;第二部分是各类基金会的实例,列举了20世纪初、中、后期约20家各种类型有代表性基金会的发展历程、思想理念和运作方式。此外,作者还集中论述了美国基金会与中国的关系,概述了近年来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状况。 从卡耐基洛克菲勒,从福特到凯洛格,从索罗斯到比尔与梅琳达·盖茨,美国的各大基金会的影响进入了每一个美国人生活当中。基金会在社区服务、教育、社会福利、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以及有关可持续性发展等多个领域,不但对美国社会有深刻影响,而且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
索罗斯的救赎
《索罗斯的救赎》在《超越金融》中所讲述的索罗斯社会理想和哲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他的理念和哲学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应该说,是索罗斯最新思想、慈善事业的总结。 《索罗斯的救赎》讲述了索罗斯对慈善的种种认识,从开放社会的角度阐述了索罗斯这个自称为自私的人如何创办了一个无私的基金会。书中对其多年来从事慈善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并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也讲述了索罗斯在开展这些项目时的一些理念和方式。 对于希望了解索罗斯的人生哲学和理念,对于希望从他身上学到更多关于如何开展慈善项目的人来说,《索罗斯的救赎》不可错过。 -
施善与教化
本书是台湾学术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对明清的慈善组织的渊源、组织形态,主要活动以及与明清社会经济及思想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该书可供从事该项课题研究的人士参考阅读。 -
那卡的曙光
★ 在那浓重的黑暗里,人生必须继续下去,即使死亡将我们往下拉。 ★ 2012感动美国CNN年度英雄杰克逊,将内心之善化为举手之劳,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希望、信念与爱。 ★比《三杯茶》更真实感人,比《生命如歌》更温情励志!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王静联合推荐! 从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开车到那卡叶兹村要一整天,在这祥和宁静的起伏山丘与农地田野间,那卡的孩子们与破碎的梦想、营养不良及没有文化为伴。 在这里,两美元就能让一个孩子吃饱一个礼拜,十五美元就能买到一学期的书。 杰克逊在当地一座小农场里长大,幸运的是,父母勉强付得起他的学费。他在学校表现卓越,得以进入国立大学,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当他和妻子回到乌干达时,很震惊地看到许多人在他父母家门外排起长队,想向他求助。其中很多人生活艰困,难以扶养死于艾滋病的亲人的孩子,他发誓要为孤儿们开设国内第一所免费学校。 面临着几乎不可能跨越的种种障碍,杰克逊从一英亩土地开始,和当地人一块一块石头地盖起了一间间教室…… 这是一段奋力拯救一代儿童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个关于反哺、梦想与承诺的感人故事。 这是那卡的孩子们在黑暗中努力睁大眼睛,看到越来越多星星闪烁的温情画面。 -
施善与教化
善会及善堂是明清社会的新现象,由地方士绅商人等集资、管理慈善机构。这些慈善组织兴于16世纪末期的明代,盛行于清代,甚至民初仍有不少传统善堂仍在运作,本书研究重点则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历史。它们遍布全国,是清代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重要性及社会意义不容忽视,其中渗透了复杂而具体的文化因素。本书既从客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从施善者的主观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与性质,从而深入解读了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作者透过慈善组织发展的历史,看社会经济改变与价值观改变的关系,并与海外汉学对话,回应了中国有无“福利国家”传统之问,为明清社会描绘出一幅活泼的历史场景,丰富了世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