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文化史(1-4卷)
这部文化史是试图对人类进化的过程进行追踪寻迹,亦即我们的祖先为了更好地顺应或扭转这一进程而锤炼出的反映人类进货的种种表现形式的进展过程。这些人类的表现形式极富人情味,饱含着人性,总之,是完完全全渗透着人类精神的。这一重担今日以又落到了文化史家的身上,他们在人文科学大合唱中理应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许这也是对此所作出的一份功绩。洪流总是以同样奔放的激情卷走着现实和现实的幻象、存在和梦想、痛苦和希望、特质境况和力图超越这的愿望。 《法国文化史》,较之法国和欧洲及国内上进或编撰的同类著作,它是一部厚积薄发、完整系统的法国文化通史。它是图文并茂的文化通史,其中许多历史文物插图为法国首次刊载。它是一部在材料上具有原创性、在学术上具有前瞻性的文化史著作,它出自经院学者这后,无经院学人通常的学究气,文字精练流畅、清新可读。 -
利维坦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腐朽 ,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地志,服从他的判断。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领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 -
枪炮、病菌与钢铁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但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精)》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
无情的革命
一部具有挑战性的史学作品,带您领略过去五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兴衰成败! “《无情的革命》是一项很高的成就,它展示出资本主义内含的价值观、理念与供给、需求、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一样多。这部书意义深远,是具有挑战性的史学作品。”——肖恩•威兰茨,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民主的兴起:从杰斐逊到林肯》的作者 “乔伊斯•阿普尔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她是一名优雅的作家,也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和洞察力的思想家。《无情的革命》是阿普尔比最棒的作品:节奏轻快、立场公正地讲述了一段有关资本主义及其影响的历史。”——T.J.斯泰尔斯,《第一大亨:范德比尔特的史诗生活》的作者 “乔伊斯•阿普尔比是我们这一代领先的历史学家之一,她涉猎的题材极其广泛,还有她对现代经济社会形成的分析都吸引了大批的读者。这部书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高点,是商业人士的必读作品。”——丹尼尔•沃克•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利策奖获得者,《上帝成就了什么:美国1815-1848年变形记》的作者 “《无情的革命》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这一巨大课题。阿普尔比从中世纪的英格兰开始,到2008年掀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结束,探究了资本主义在过去五百多年里的兴衰成败。这部书内容包罗万象,易读又迷人,能很好地启发和娱乐那些有兴趣了解世界经济源自何处、又将去向哪里的读者。”——杰弗里•弗里登,哈佛大学,《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的作者 -
美国人
◆余秋雨专文推荐 ◆入选哈佛大学百位教授推荐必读书目 ◆北大、复旦、浙大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美国人》(三部曲)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前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三卷分获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和普利策奖。 “殖民地历程”卷是写殖民地初辟时代的美国。现代美国各州的格局和特色的形成,美国人大胆探索、不拘一格的性格的来源,清教、贵格会等教派的缘起,《独 立 宣言》的内幕,凡此种种均在本书中有详尽生动的描述。 “建国的历程”卷讲述美国独立后到内战前的历史,披露了许多有趣的史实,如美国如何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并得到佛罗里达,华盛顿生前死后受到的截然不同的遭遇和评价,1776年独立宣言的真相等。美国如何摆脱殖民地桎梏,冉冉上升为世界舞台新生力量的过程,极富启示性。 “民主的历程”卷叙述的是从美国内战前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现代美国在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全方位崛起的脉络,在本书中获得了详尽生动的梳理和描述。 ★一幅宏伟的美国生涯全景图。由最早的殖民地开始,历经独立战争激情岁月。 ——布鲁斯·兰开斯特《星期六评论》 ★这段历史讲述的是一个在人民眼皮底下一次又一次重新启程的国家,我只能一再重复:这是一部精心之作——当然富于争议,同时也富于勇气和见地,使人振奋。 ——《纽约时报》书评 ★关于美国,我从布尔斯廷教授这本新书受教良多。他了解我们这个国家的程度,少有历史学家能及……我读此书,乐趣无穷,亦心怀感激。 ——索尔·贝娄 ★一部宏大而迷人的综合著作,一场振奋人心的探险,带领我们穿越合众国历史,时而大道疾行,时而小径漫游,可谓无与伦比。 ——约翰·K.赫琴斯“每月读书俱乐部”书评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的论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是他最知名的著作。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不是对新教的详细研究,而其实是韦伯后来的著作的介绍,尤其是他对于许多宗教思想和经济行为之间的互动的研究。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清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宗教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发生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 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韦伯指出,若是只考虑到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时,这样的精神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但是这样的个人—英雄般的企业家(韦伯如此称呼他们)—并不能自行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资本主义)。韦伯发现这些个人必须拥有的共同倾向还包括了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隐藏在这个倾向背后的观念,便是认为工作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负担,尤其是当工作超过正常的份量时。“为了达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自然吸纳了资本主义的特质,能够以此支配他人”,韦伯如此写道:“这种精神必定是来自某种地方,不会是来自单独的个人,而是来自整个团体的生活方式”。 在定义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后,韦伯主张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应该从宗教改革运动的宗教思想里寻找这种精神的根源。许多观察家如孟德斯鸠和济慈都记载下新教和商业精神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韦伯指出某些形式的新教的教义—尤其是喀尔文教派—支持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以及世俗的活动,将这些行为赋予了正面的精神以及道德的涵义。这并非是那些宗教思想的最初目标,反而像是其副产品—这些教义和指示所根基的内在逻辑,都直接或非直接的鼓励了对于经济利益的忘我追求和理性计画。一个常见的例子便是新教对于制鞋匠的描绘:一个缩着身子专注于制鞋、将整个人努力贡献给上帝的人。 韦伯称他放弃了对于新教的进一步研究,因为他的同僚恩斯特·特勒尔奇 (Ernst Troeltsch),一名专业的神学家已经展开了另一本书的专门研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篇论文已经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观察点,使他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里继续比较其他的宗教和社会。现代所称的“工作伦理”这一词便是源自韦伯所讨论到的“新教徒伦理”。不过这一词不只用于新教徒的伦理,也能套用至日本人、犹太人和其他非基督徒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