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园哲人伊壁鸠鲁
《菜园哲人伊壁鸠鲁》第一部分介绍伊璧鸠鲁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在先前的国内研究者中大多还未曾引起过重视甚至注意,却可能是我们真正理解伊壁鸠鲁的关键所在。第二部分关涉伊壁鸠鲁在西方思想史中的传承与影响,选文所及的范围仅涵盖了这一影响的某些极为紧要的部分,对学界深入理解伊壁鸠鲁对西方思想史深广而隐秘的影响当有所帮助。 -
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
西方的启蒙思潮不仅横扫了中国的学术统绪,也终结了西方的古典时代。然而,随着20世纪末的来临,启蒙思潮也免不了被自己的西方子孙横扫命运“道术为天下裂”,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学问因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适应已然支离破碎——世纪之交,新思潮、新学说风起云涌,惶然心态千姿百态。 科学与学问既不当浑然不分,亦不可渐行渐远,一者关乎种种解救时弊、整顿现实生活的实用知识,一者关乎个体乃至国家的精神教养。学问的资源不在现代以来不渐推陈出新的科学原理,而在冲和古秀的历史经典。如今,无论西学、中学均面临如下抉择:要么追随现代之后学彻底破碎古典学问,要么修复古典学园、重新整顿精神教养。 -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
本书收录了施特劳斯对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会饮》三篇解释,是施特劳斯研究色诺芬的重要文献。 -
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将尼采对苏格拉底的关注视为尼采的“核心关切”——尼采曾认为,柏拉图在精神上的竞赛对手是荷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作者则认为,尼采在精神上的竞赛对手是苏格拉底。由于苏格拉底气柏拉图无法分开,尼采的竞赛对手也可以说是柏拉图。《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按照尼采著作的先后顺序,逐一细究尼采对苏格拉底的关注,以此展开对尼采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精神竞赛的考察。施特劳斯曾说,在苏格拉底身上,哲人的疯狂和节制结合得完美无比——这也等于是对柏拉图的赞美。《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作者的结论是,在尼采身上,哲人的疯狂有余而节制不足。就哲学写作而言,尼采不及柏拉图的地方也在于此,尽管尼采在写作时用的面具比柏拉图还多。 -
中世纪的心灵之旅
波纳文图拉描述了人的心灵向上帝上升的六个阶段。人的心灵有六种能力,即感觉、想象、知性、理性、悟性,以及心灵的顶峰,即良心的闪现。对这种能力的描述相应于心灵向上帝上升的六个不同的层次。“因此,依照上升至上帝的六个阶段,我们灵魂诸官能的阶段也有六,即感觉、想象、知性、理性,悟性以及心灵的顶峰或神性的火花,通过它们我们由最底部攀升至最高点,由外部深入到最里面,由暂时抵达永恒。这些官能根植于我们的本性中,后为罪恶所扭曲,又为恩典所改造,为正义所净化,为知识所陶冶,为智慧所完美。” -
美德可教吗
政治哲人的那些纲领性文本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们具有向人们教授美德的教育规划,富于创造性,且经常引发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