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博蒙书
1763年问世的《致博蒙书》是反映“卢梭的宗教 ”的重要文献。文中那句“我是基督徒”,不仅带有显而易见的真诚,更是萨瓦代理本堂神父所建造的朴素然而坚实的神殿里的拱顶石。这不是什么情感流露或抒情活动:我们已然触及良知光照下的理性,自《论科学和文艺》直至《爱弥儿》所建立的哲学的核心。卢梭将这种基督宗教称为“人性的和社会的宗教” 。换言之,基督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彼此的内涵中找到了共同本质。 《致博蒙书》这封长信就像一出戏剧。主角是卢梭本人。他本色扮演了一个不幸受迫害的作家。 -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
从古典时代至19世纪末,色诺芬一直是认识苏格拉底的重要源泉。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是2003年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古典学系发起并组织召开的首届色诺芬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集中讨论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明确了如下问题:古典时代更为关注的不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而是有德性并作为德性倡导者的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正是这位苏格拉底,才可成为西塞罗(Cicéron)所说的那个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的人。 -
越界的现代精神
既然我们承认尼采的 “敌基督”和两次世界大战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那你为何扮演白痴,仍旧做一个基督徒呢? 本书展现了作者罗森斯托克-胡絮迎接时代的挑战、并自身理智朝圣的历程。他认为未来的哲学要将哲学从死魂灵(departed souls)的世界引回附有身体、活生生的灵魂领域中;要将哲学从神圣、自足的观念领域的至福中拉下来,进入人类苦难。 作者认为由耶稣所启示的活的上帝,永远与哲学家们的纯粹概念的上帝相区别。上帝不是个对象,而是位格;而他所有的,不是个概念,而是名字。没有人可以看到一个作为对象的上帝。上帝看着我们,在我们张开眼张开嘴之前,他就已经看着我们了。他就是使我们言说的力量。他将生命的言词放在我们的唇舌之上。 “将问题放入我们口中,并使我们回答它们的力量,就是上帝”。这就是大卫(David)和耶利米(Jeremiah)的处境,它也同样是我们今天的处境。 -
霍布斯的修辞
论题:霍布斯的修辞 卡恩 霍布斯:一种逻辑的修辞(吴明波 译) 马西 霍布斯《利维坦》中的理性与修辞(胡镓 译) 索雷尔 霍布斯的非亚里士多德政治修辞术(吴明波 译) 采朋 情感对抗品格和理性(赵雪刚 译) 巴格比 教条对抗数理:通过霍布斯的思想了解现实主义构想(吴明波 译) 格雷蒂 基督教国家的自然法(胡镓 译) 古典作品研究 周春健 元儒吴澄与《中庸》三题 方旭东 为何《中庸》说“忠恕”与《论语》不同? 旧文今刊 吕凯 郑玄对谶纬之贡献 吕凯 郑注纬书略述 思想史发微 张文江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三) 盖伯哈特 重访“政治”概念 (徐志跃 译) 评论 施米特 利维坦三百年 (刘鑫 译) -
笛卡尔的精灵
《笛卡尔的精灵》讲述了:量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
走向古典诗学之路
目录 中译本前言(刘小枫) 序 引子 第一部分 相遇 第一章 芝加哥大学(1948一1952,1954—1955) 第二章 雅典、罗马和佛罗伦萨(1952—1954) 第三章 圣约翰大学(1955—1957) 第四章 哈佛(1957—1960) 第五章 布兰代斯、纽约大学和新学院(:1960—2001) 第二部分 反思 第六章 从模式到活力 第七章 “不确定二分组合” 第八章 爱欲与城邦 第九章 哲学与科学 第十章 基督教与古罗马作家 原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