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呼吁与忠诚
-
掠夺之手
安德烈·施莱弗(Andrei Shleifer),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为哈佛大学经济系琼斯讲座教授。1982年获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今,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1991—1997年,任俄罗斯政府顾问。1999年,获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 罗伯特·维什尼(Robert W. Vishny),现任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格利切尔讲座教授。1981年获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1998年,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公司财务研究项目主任。1992—1994年,任俄罗斯私有化委员会顾问。1993—1995年任美国金融学会董事。 -
用商品生产商品
本书基本上遵循古典经济学派的传统,研究经济体系中各生产部门周而复始地进行生产的基本状态。作者把社会产品在各阶级间分配的法则作为研究中心,进而研究社会产品和剩余产品的产生,以及在生产中劳动与生产资料的比例对于决定商品价格的作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
传播理论史
《未名社科·传播政治经济学译丛·传播理论史:回归劳动》将传播理论的发展,放置在世界史与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内容涉及美国的生产者共和论、传播行为研究、从杜威至米尔斯的学说贡献及缺陷;美国的大众文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传播政治经济学名家席勒提纲挈领地勾勒了欧洲大陆的结构、后结构与后现代派别,以及哈贝马斯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作者不仅检视传播本身,更着墨于“传播”与“劳动”这个较少在传播学著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主张用“生产性的劳动”(productive labor)克服劳心劳力之分,如此才能建构“文化的劳动理论”。 -
亚当·斯密在北京
本书是作者两部早期著作《漫长的20世纪》与《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的续集和延伸,集中论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成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过程:一个是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世纪计划”的出现与消亡,另一个是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复兴的领导者。 本书的主要分析重点是美国和中国,它们是全球变革演进的关键角色。 本书的目的既要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来诠释全球政治经济中心从北美向东亚的转移,又要根据这种转移来诠释《国富论》。为实现这个双重目的所做的努力贯穿于全书始终。 -
巴西现代化道路研究
拉丁美洲是发展中国家最大、最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实验室”。这里积累了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艺术足球、桑巴舞、狂欢节……除此之外,巴西,这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南美巨人,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又带给我们何种启示? 在巴西现代化进程中,1964—1985年的军人政权占有重要地位,它创造出经济增长的“奇迹”,同时在政治上以排斥性的、专制的威权主义为特征。本书主要从巴西各社会阶级、集团在现代化的模式和战略选择上的分歧与斗争入手,分析军人政权产生的根源、它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成败、威权主义统治的特点和后期向民主政治的转变,并对同一时期拉美国家盛行的军人政权和第三世界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做了有意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