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酱缸
“酱缸”是柏杨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尖刻而形象的比喻,这个“酱缸”酱了两千年,里面堆满了猛料,奇味难闻。但现代以来,总有些不安分的人要搅动它,让它的味道散发出来,让人们面对它,看到里面的糟粕和丑陋。从鲁迅到柏杨,无疑都是激烈的搅动者。柏杨一方面指出中国文化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它在日常生活本性这点上就出了问题,由此上升而成的政治文化更是离谱。柏杨要展开的批判就在于中国传统至今的日常性文化,这就是世俗生活本身的文化。柏杨并非没有直接批判政治文化,但他的深刻之处也许正在于,他是立足于世俗的立场来看待政治文化的弊端,只有他如此看重世俗文化,看重日常性文化。 -
丑陋的中国人
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丑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本书删了《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中国人的十大奴性》两篇。 -
教育:向联考制度开火
学生老爷恶补的唯一目的是考上学堂,教习老爷恶补的唯一目的也是使学生老爷考上学堂——学生老爷必须能考上学堂,教习老爷才有钱可拿。补习班老板好像月下老人,把双方撮合在一起,两情相悦,各取所需。跟美容院一样,有它存在的社会条件,再大的力量都无法把它们拆散,更阻挡不住它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
柏杨家书
本书选录台湾作家柏杨和女儿佳佳持续八年的两地家书,以及信中写给女儿的一则叫做“小棉花的故事”的童话。当时柏杨先生在火烧岛(今台湾绿岛)受冤狱。他对她说,直到眼泪流枯,变成笑容,这才是人生。在这样的温暖中,远离父亲、母亲改嫁的佳佳成长了,从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成长为十六岁的亭亭少女,也有了自己的人生。 爸爸是饱经忧患的人,告诉你是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眼泪和遍体鳞伤的感触,但爸爸并不世故,也不老奸巨猾,我不但要把这话告诉你,还希望告诉天下所有的女儿和所有有女儿的父母。 1968年柏杨受冤狱入台湾绿岛(火烧岛)八年;妻离子散,女儿年方八岁;狱方规定,每周只可通信一次,每信不超过200字。温暖女儿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温暖自己。 “国际桂冠诗人”张香华为丈夫柏杨作长诗《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并在宏大的交响乐背景下深情朗诵,震撼全场(随书附赠VCD)。 -
倚梦闲话3
《倚梦闲话3:红袖集、立正集、剥皮集》内容简介:《玉雕集》写女人,自顶上之发,脸之眉、眼、鼻、唇、牙、耳,身体之颈、乳、腰、手、肌肤、腿,以至女人的高跟鞋、玻璃丝袜、口红等等。描述女人用心力于其上的辛苦,男人观感如何,反映出西风东渐与中国文化的交会。 总体来说,本集的特点有三:第一,笔调幽默辛辣,诙谐有趣,引用古事今典,调侃女人,也涮了涮男人。第二,作者勇敢揭开“圣人”的假面目,凡传统观念中以不合理理由束缚女人的,以假道学面貌训诫的,皆一针见血,直指核心。第三,女人种种,此类话题人们多有禁忌,只在心里想,不会提出来谈,即使提出来,也脱不去礼教偏见对女人的压力。柏杨敞开心胸,谈得详细,教人仔仔细细地正视女人的眼耳鼻舌,是大大的学问。他在轻松、趣味之中,剥除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桎梏。 《怪马集》中柏杨借镜时事、电影以及古今中外典故以作为议论的基础,论辩人们认为理所当然之事,特别显现此类观念于中国文化的植根之深与破坏力之强大。传统文化逐渐成为柏杨的火力焦点。此外,他又借李宗吾之“厚黑学”——中国官场之心黑脸厚、逢迎做作,仿拟古典语法叙写今事,不但达到以古讽今的效果,亦同时解构了经典的权威性。其街闾巷弄式的嘲弄,遂与其严肃的心志形成庞大的张力,加强了正义之怒的强度。 《凤凰集》用较大篇幅比较了中外的典狱制度,借对日本的吉田石松案及法国德雷福斯案昭雪过程的分析,及中国古代“七世夫妻”的传说,指明正义力量的伟大及无畏精神的可贵。 -
崇洋
《崇洋西崽情意结》内容简介:判断一个国家是文明抑或野蛮,只要看他们的车辆对斑马线、对红绿灯的尊敬程度,马上就可得到结论。一个国家的汽车摩托车如果随便靠哪边走都可以,如果视斑马线如无物,视红绿灯如无物,纵是写两火车引经据典、布面烫金的精装巨书,都成不了文化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