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昏裡的男孩
本書收錄了余華的十二篇短篇作品,這裡的作品是與現實最為接近的,它是最令人感到親切,但也是最令人感到不安的,余華發現自己的寫作已經建立了現實經歷之外的一條人生道路,寫作使他擁有二個人生,現實的和虛構的,它們的關係就像是健康和疾病,當一個強大起來時,另一個必然會衰落下去,於是,當他現實的人生越來越貧乏之時,他虛構的人生已經異常豐富了。 -
世事如煙
本書收錄余華27歲時發表、一鳴驚人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以及堪稱短篇小說極品〈世事如煙〉等八篇。余華,首位中國作家榮獲由澳大利亞與愛爾蘭共同舉辦的「懸念句子文學獎」,以下是獎評- 你的故事反映了現代主義的多個側面,它們體觀了深刻的人文關懷,並把這種有關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懷回歸到最基本最樸實的自然界,正是這種特質把它們與詹姆斯.喬伊斯以及賽謬爾等西方先鋒文學作家的作品聯繫起來。在作品〈芬妮根守靈〉中,喬伊斯把利菲河充分溶入了女性的力量,而在〈瓦特〉中,賽謬爾賦予風以神的力量。你的作品則反映了自然實體的生存狀態,它們既不是聖潔的,也不是聳人聽聞般的,它們只不過是一種類似於天氣般的存在,一種存在於宇宙當中的原始經驗。 現在,有一種全世界都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與生俱來的環境的不斷損毀導致了人類的掠奪天性。而你,一位中國作家賦予21世紀的生活以道學的精神,由此帶來一種全新的視野,這也是為什麼喬伊斯把「荷馬史詩」中的奧德修斯稱作領航的大師,他始終與風浪相連,這個人物最終成為他創作《尤利西斯》的原型。──詹姆斯.喬伊斯基金會 -
呼喊與細雨
本書是余華的長篇小說.「當漫漫的人生長途走向尾聲的時候,財富榮耀也成身外之物,記憶卻顯得極為珍貴。於是這個世界上出現了眾多表達記憶或者用記憶來表達的書籍。我雖然才力上捉襟見肘,也寫下過一本被記憶貫穿起來的書──《呼喊與細雨》。這雖然不是一部自傳,裡面卻是雲集了我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感受和理解,當然這樣的感受和理解是以記憶的方式得到了重溫。」──余華作者簡介 余華 一九六0年四月三日出生於浙江杭州,一九八四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呼喊與細雨》、《我能否相信我自己》等,並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日文、韓文等在國外出版。其中《活著》曾獲中國時報十大好書獎、香港《博益》十五本好書獎、義大利格林札納.卡佛文學獎。 -
呼喊與細雨
與《徬徨少年時》的赫曼•赫塞同行的余華! 余華因此書榮獲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 這並不像是一部小說,而更像是一部少年成長的心靈史。 這也不只是一個少年的受難,而是一代人的集體式受難。 愛的嚴重缺席、倫理的空前崩落、道德的徹底沉淪、青春期的性啟蒙…… 從「南門」到「孫蕩」的農村社會,充滿著癲狂的失序狀態…… 無賴的父親、體格健壯的寡婦、 性格執拗的少女、對往事沾沾自喜的祖父…… 每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個個賣力於自己的人生表演。 只有讀過此書, 我們才可能從余華的心靈風暴中突圍。 「當漫漫的人生長途走向尾聲的時候,財富榮耀也成身外之物,記憶卻顯得極為珍貴。於是這個世界上出現了眾多表達記憶或者用記憶來表達的書籍。我雖然才力上捉襟見肘,也寫下過一本被記憶貫穿起來的書──《呼喊與細雨》。這雖然不是一部自傳,裡面卻是雲集了我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感受和理解,當然這樣的感受和理解是以記憶的方式得到了重溫。」 --余華 小說如此開頭:「一九六五年的時候,一個小孩子開始了對黑夜不可名狀的恐懼。」而此似乎暗喻著,始於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黑暗時光,即將到來。 余華擅於經營小說中的暴力意象、時間凝滯以及瘋狂的現實生活串想。在小說〈死去〉一章裡,余華精準的刻劃著時間的樣貌:「現在眼前經常會出現模糊的幻覺,我似乎能夠看到時間的流動。時間呈現為透明的灰暗,所有一切都包孕在這隱藏的灰暗之中。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實上我們生活在時間裡。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們置身時間之中的夥伴。時間將我們推移向前或者向後,並且改變著我們的模樣。」 《呼喊與細雨》藉由主角孫光林,一個孩子童年的目光,凝視發生在他生活週遭的人事。他比起同年齡的孩子,提早真切的感受著人的死亡、分離、孤獨與冷酷現實。透過余華生動的文字描寫,讀過以後,我們彷彿化身成書中任何一個角色,真實地穿透情節,再活過一遍。 這部作品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小說在敍述上的反諷、嘲弄、荒謬,寫出那樣一個少年孤獨無望的生存歷史,寫出了存在的焦慮和荒誕當中,他對愛、對悲憫的渴求。這些經驗和美學,是這部小說的獨到之處。 -
活著(台灣麥田版)
「我看見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余華最新力作《活著》,敘述平凡人的大悲大喜,而終究都回歸了大地。這無比動人的故事,將會震撼你的心靈。(摘自金石堂網路書店簡介) -
兄弟【下部】(繁體版)
如果你被兄弟【上部】,李光頭偷看屁股的荒謬故事引得哈哈大笑,那你更不能錯過兄弟【下部】的一幕幕黑色喜劇……。 宋鋼在母親臨終前說的「媽媽,你放心,會一輩子照顧李光頭的。只剩下最後一碗飯了,會讓給李光頭吃;只剩下最後一件衣服了,會讓李光頭穿。」這一段真心告慰,不知讓多少讀者留下眼淚,然而承諾與義氣,不捨與真情,經歷了大陸改革開放,劇速的時代改變,兄弟依然是兄弟嗎?..... 《兄弟》【下部】展現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轉變,帶來了人民生活與情緒的轉變;余華直視中國改革開放後種種經濟起飛、貧富差距、人性貪婪的情狀,藉由宋鋼、李光頭這對性格截然不同的兄弟,帶出一幕幕精彩的現代中國浮世繪。文革的中國與現代的中國,人物悲喜命運一樣的振撼人心,故事內容一樣的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