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剧名伶轶事
《国剧名伶轶事》中所谈的人与事,笔者都是本着多年对他们的观察、欣赏,和与他们的交往、过从,才敢动笔的。因此,所谈虽不是什么秘闻、内幕,却也有些是前人所未谈过的。同时,不能确知,或了解得不详细的,就不敢着一字。 -
中国昆曲装扮艺术
《中国昆曲装扮艺术》系上海市教委(2006)科研项目,是我长期研究课题《中国戏曲的装扮艺术》系列之一,也是继《中国京剧衣箱》、《中国戏曲衣箱——角色穿戴》(京剧)出版后,又一本介绍中国昆曲传统重要剧目折子戏的装扮艺术专业工具书。作为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戏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中专院校容装、表演专业的教科书,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与操作性,对演员、戏曲工作者,乃至服饰研究者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序 一、昆剧十门脚色 二、开场戏 《跳魁星》 《跳加官》 《男加官》 《女加官》 《跳灵官》 《跳财神》 《报台》 《三星上寿》 《大赐福》 《天官赐福》 《八仙上寿》(《仙聚》) 《财源福臻》 三、传统折子戏 《单刀会》 《训子》 《刀会》 《马陵道·孙诈》 《不伏老·北诈》 《吴天塔·五台会兄》 《西游记》 《认子》 《胖姑》 《借扇》 《升平宝筏.北饯》 《安天会·偷桃盗丹。大战》 《四声猿·打鼓骂曹》 《吟风阁·罢宴》 《荆钗记》 《绣房》 《参相》 《见娘》 《开眼》 《上路》 《钗圆》 《白兔记》 《赛愿》 《养子》 《送子》 《出猎》 《回猎》 《琵琶记》 《南浦》 《辞朝》 《吃糠》 《赏荷》 《卖发》 《盘夫》 《廊会》 《书馆》 《描容》 《别坟》 《扫松下书》 《金印记》 《不第》 《投井》 《归家》 《荣归》 《金圆》 《牧羊记》 《小逼》 《望乡》 《寻亲记》 《出罪》 《府场》 《饭店》 《茶访》 《连环记》 《起布》 《议剑》、 《献剑》 《问探》 《小宴》 《大宴》 《梳妆》 《掷戟》 《绣襦记》 《乐驿》 《卖兴》 《当巾》 《打子》 《收留》 《教歌》 《莲花》 《剔目》 《古城记·古城》 《三国志·挡曹》 《西川图·三闯》 《西川图·负荆》 《草芦记·花荡》 《霄光剑》 《闹庄》、 《救青》 《功宴》 《幽闺记》 《踏伞》 《请医》 《拜月》 《千金记》 《起霸》 《鸿门》 《撇斗》 《追信》 《拜将》 《别姬》 《八义记》 《评话》 《闹朝》 《扑犬》 《南西厢记》 《游殿》 《惠明下书》 《寄柬》 《跳墙·着棋》 《佳期》 《拷红》 《长亭》 《宝剑记·夜奔》 《浣纱记》 《回营》 《打围》 《拜施》 …… 四、其他(时剧、武戏、新排本戏等) 后记 -
京剧丛谈百年录
《京剧丛谈百年录(增订本)》通过选编百年来有关京剧的具有代表性、经典性的文章论述,对20世纪京剧发展和改革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完整的归纳和总结。“增订本”共分为“五四时代的京剧观”、“学人对京剧的散论”、“探索与争鸣”、“艺术家自述”、“菊坛札记漫录”五编及“海外对京剧的反应”、“样板戏资料及其他”两部分附录。为了忠实记录不同时代人们对于京剧发展的各种反应与思考,也为了更全面地呈现出京剧在不同时期的真实面貌,除了极具代表性的著名篇章外,《京剧丛谈百年录(增订本)》还收录了一些较有个人想法的和较有时代特色的文章,其中不免有些观点失之偏颇,或是有些文字颇具争议,但基于史料性、真实性的原则,编者依然将之收编书中,并且除了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或是改正错字以外,并不做其他改动。 《京剧丛谈百年录(增订本)》收录有部分民国时期的文章,其中一些用字和标点符号出现错误,我们作了统一规范。需指出的是,因为收录的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文章,对同一事物、同一人有时会有不同的称呼(有时即使同一时期,对同一事物、同一人也会有不同称呼),如“二黄”“二簧”、“程继仙”“程继先”、“小翠花”“筱翠花”、“《挑滑车》”“《挑华车》”、“《骆马湖》”“《落马湖》”等,再如一些早期的外文译名也与当代的标准译名并不一致,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译法,对此,我们只力求本篇统一,而不进行全书的统一。此外,书中页下注释统一标明了译注或编者注,未作标注的则均为原文注;编者对所收文章做了节选或改动的,也均在文末括注说明。 -
戏曲源流新论
《戏曲源流新论》是是台湾著名的戏曲学、民俗学学者曾永义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曾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以简体字出版。原书收文五篇:《也谈戏曲的渊源、形成与发展》、《也谈“南戏”的名称、渊源、形成与流播》、《也谈“北剧”的名称、渊源、形成与流播》、《梨园戏之渊源形成及其所蕴含之古乐古剧成份》、《台闽歌仔戏关系之探讨》。现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增订本,除对原有文章略作修订并对篇章名亦有所调整外,还增加了《参军戏及其演化之探讨》、《宋元南戏体制规律的渊源与形成》、《元杂剧体制规律的渊源与形成》、《戏文和传奇的分野及其质变过程》、《明代杂剧演进的情势及其特色》、《中国地方戏曲形成与发展的径略》等六篇,全书现有文章总计十一篇,约38万字。 -
中国祭祀戏剧研究
《中国祭祀戏剧研究》为笔者1981年出版的《中国祭祀演剧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的中文译本。原书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祭祀戏剧的产生”,第二篇“祭祀戏剧的发展”,第三篇“祭祀戏剧的传播”。全书原为一千余页的大部头著述,在翻译成中文时根据需要只把原书的第一篇翻译出版,割舍了其余两篇。《中国祭祀戏剧研究》内容包括:社祭礼仪的文艺化,迎神赛会,杂技文艺的产生,喜庆戏剧的产生,镇魂戏剧的产生等。 -
才子牡丹亭
《才子牡丹亭》是清康熙、雍正間,吳震生、程瓊夫婦為湯顯祖的戲劇名作《牡丹亭還魂記》所作的一部箋釋、詮講和評點的專著。 是一部帶著強烈的個性色彩來解釋《牡丹亭》的用詞用語,評點人物思想的戲劇評論。批者淹通書史,廣徵博引,舉凡子史百家、佛道文獻、詩詞曲集、稗官小說,無不為我所用,是一部具有豐富的知識內涵和鮮明的以史料文獻論曲為特點的文學評點之作。 批者在理論上張揚人性,肯定人的情色慾望,無情地批判「昔氏賢文」,尤其是宋明理學的禁慾主義,對男女性意識的自覺提出了許多重要和超前的觀點,是一部以情色論為基礎來闡述《牡丹亭》的創作思想的大膽奇異之作。 在《牡丹亭》的評點史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此書海內外罕見,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