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
梅兰芳是一位杰出的京剧旦脚演员,是20世纪的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每次访问演出均载誉而归,在各地掀起了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的热潮,为促进我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梅兰芳都被誉为美的的化身。在梅兰芳访美之前,欧洲的写实戏剧已经走到极致。西方人对东方戏剧,特别是对中国的戏曲文化知之甚少。梅兰芳访美第一次将神奇的东方戏剧展现在西方人面前,西方的戏剧家从梅兰芳充满诗情画意的表演中,领悟到中国戏曲的魅力,看到了未来世界戏剧的发展方向。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戏曲演员被称为“戏子”,戏曲被看作“把戏”。“新文化运动”中的革命派也把中国戏曲批得体无完肤。但使崇尚西方戏剧的人没有料想到的是,美国人不仅极其欣赏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而且波摩拿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学位。 -
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
本书是著名昆曲艺术家、昆曲教育家张卫东先生的文章、访谈、讲座合集。张卫东先生崇古法、好雅乐,为传统昆曲艺术和老北京文化的传承者。其致力于研究、传播昆曲、八角鼓、古诗词吟诵、老北京美食等传统文化,亦批判当代社会之怪现状,《正宗昆曲 大厦将倾》一文之微言大义曾引起很大反响。 -
氍毹留痕
《氍毹留痕》选录了齐如山先生关于京剧行当、剧目、名角等相关文章四十余篇。希望能为喜爱京剧艺术和齐如山先生的读者提供一个入门读本,如果能以此为门径进入到齐先生的艺术世界,《氍毹留痕》的引荐作用就算达到了。 -
齐如山文论(齐如山文集(14))
《齐如山文论》内容简介:戏馆子,是艺术史不会遗忘的角落。走进《戏馆子》,来感受不曾感受的感受;然后坐进煌煌当代大戏院.去悟知方曾悟知的悟知。戏班,却是社会学不可失落的记忆。参与《戏班》吧——中国戏非歌舞所能概括.更非一个“戏”字所能了得。国剧者,惟漫远求索不能“要略”,惟要义钻研不得“漫谈”。读一读本《文论》,或可访到成就这位戏曲理论大宗师之堂奥。 -
粵劇六十年
《粵劇六十年》由著名粵劇演員陳非儂口述,余慕雲先生執筆,先在香港《大成》雜誌連期刊載,及後輯成單行本面世。此書現由伍榮仲教授及陳澤蕾博士重編,記錄陳氏的演藝生涯、教學心得、粵劇的歷史變遷及憶述他在粵劇界的所見所聞。此外,書中亦描述粵劇化妝、服裝、道具、例戲、傳統名劇、紅船歷史及常用術語等珍貴資料。 -
中国京剧
京剧并非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而是由中国南方入京的徽班艺人和汉调艺人相互借鉴,并吸收了当时浒于北京多个剧种的优长而形成的新剧种,迄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京剧植根于东方文化这块丰厚的土壤,与西方戏剧有着根本的差异。第一次看到京剧的现代人,难免会对京剧产生某种距离感,听不懂也看不懂。但假如了解了京剧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就会发觉一切是那么有兴味,说不定在某个早晨,耳边传来了咿呀弹唱,你忽然发觉自己已经爱上了京剧。 本书以中文、英文、日文、俄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七个版本同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