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沧桑
本书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沉思十年之作,也是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作者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典型的作家、学者在1949年至1970年代这一时期的生命历程为观照对象,通过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们在时代的大转型大变动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透视其个人性格、理想与时代、社会之间的交流激荡,重现了那个年月的社会风云,个人命运遭际、幽隐,以及精神的尴尬与波澜,检讨了历史经验得失及其包含的启示。 -
与周氏兄弟相遇
《与周氏兄弟相遇》内容简介:回顾我的人生轨迹与治学之路,最有意义的,大概就是和周氏兄弟——鲁迅与周作人的相遇。早在中学时代就读鲁迅作品,在大学期间,又把新出版的《鲁迅全集》通读了一遍,但许多地方都读不懂。真正读进去,并且有了自己的体会,是在“文革”后期。中国与自己都走到了绝境,在极度的苦闷中,和一群年轻朋友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自己向何处去”时,与鲁迅相遇了。我的第一本鲁迅研究专著《心灵的探寻》就是这次相遇的产物,《与周氏兄弟相遇》第一篇《“多疑”、“尖刻”中的现代智慧》就是其中的一篇。第二次相遇,是在2000年我遭遇了一次全国性的大批判,大病一场以后,又有了一次绝望的生命体验,并且有了《与鲁迅相遇》,这里选了《鲁迅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这一章。记得在这书的《开场白》里还讲过这样一番话:“人在春风得意、自我感觉良好时,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满了疑惑,甚至感到了绝望,这时就走近鲁迅了。”——这当然只是个人经验之谈。而且我的经验也不全是如此:在我退休以后,又出现了一次研究、言说鲁迅的高潮,也可以说是第三次相遇。但这一次我的心境就很难用“绝望”来简单概括。 -
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
“中国教育怎么了?中国教育怎么办?”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超越教育而言教育”,内心深处始终情系教育。本书即为其对中国当下教育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全书首辑历陈作者参与中国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展示“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次辑进一步提炼“真正的教师”坚守的韧性与智慧。作者长期对中国教育保持清醒的思考与批判,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 -
我的精神自传
本书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本书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被《中华读书报》等多家媒体评为年度十大好书。 -
幸存者言
《幸存者言》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出生于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限选课.是属省管课。考试由广东电大的支持教师负责,本课程以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为基本教材。文学史知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却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也就是说,它是在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及本科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品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的。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学的是非中文系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