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驼庵传诗录
《驼庵传诗录:顾随讲中国古典诗词(套装上下册)》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
苏辛词说
-
诗书生活
《诗书生活:顾随随笔》收录了大量的顾随随笔,包括文与岁月、人与名作、收与禅宗三大部分。近50篇文章。内容简介:青岛天气此刻仍温暖无秋意。野花如雏菊、牵牛、铃儿草,及其他不知名者花,遍山皆是,灿若云锦。我的书室,亦甚爽垲,四面玻璃,电灯朗然。青岛固有海山,然结伴最难,天寒,不欲独游。每拥炉独坐,辄思念旧雨,岁暮怀人,此之谓也。 -
顾随讲《诗经》
继《顾随讲古代文论》《顾随讲<文心雕龙>》《顾随讲<论语><中庸>》之后《顾随讲<诗经>》面市了。《顾随讲<诗经>》系根据顾先生两弟子叶嘉莹女士与刘在昭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并以此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包括“谈国风”、“谈小雅‘变雅’”、“小雅碎语”;后一部分包括“概说‘诗三百’”、“说周南”“说召南”。而所选篇目的讲说无论多寡,均有悉心体悟、独到见识;且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摘录顾先生讲《桃夭》片断如下: 桃有薄命花之名,岂为其花不长而颜色娇艳耶?并非如此。盖桃花既老,很少花果,桃三杏四梨五年,桃三年即花,年愈少花果益盛,五、六年最盛,俟其既老不花,无用,便作薪樵,曰薄命花言寿命短也。诗人不但博物(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且格物(通乎物之情理)。 若我辈游山见小草,虽见其形而不知即吾人常读之某字,此连博物也不够。诗人不但识其名,而且了解其生活情形。诗人是与天地日月同心的,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日月无不照临,故诗人博物且格物。《桃夭》即是如此,诗人不但知其形、识其名,且能知其性情、品格、生活状况。 杜甫《绝句》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花欲然”即“灼灼其华”。然,通“燃”,灼灼之意。红色有燃烧之象,“灼灼”,光明,有光必有热。桃花的精力是开花才茂盛。“夭夭”乃少好之意,少好的反面是老丑,故此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外表是言桃花之红,内含之义是指少壮之精力足,故开花盛艳,“灼灼其华”必是“夭夭”之桃。 不但创作要有文心,即欣赏也要文心。说话要十二分的负责。凡用字要彻底地了解字义,否则言不由衷(衷,中也),此种作品是无生命的。比利时梅特林克(Eterlinck)之六幕剧《青鸟》中说指头是糖作的,折了又长。这是他的幻想,但这还是由事实而来的。糖又长出——木折仍能长。必要博物、格物,方才能有创作,方才有幻想。所谓钞袭、因袭、模仿,皆非创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必是诗人亲切的感觉。 -
顾随:诗文丛论(第2版 增定版)
相同ISBN的还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顾随论学精要》。 -
顾随论学精要
学问乃天下公器,这是一条绵延而义无返顾的河流。在这学问的河流之上,一些有作为的学者,孜孜以求,记述下他们常年累积的学术思想,有的虽未终其研究,但已发出绚烂之光芒,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长久以来,由于社会环境或自身性格的原因,这些有作为的学者被隐藏起来。有的学禅,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的隐忍,甘于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的太过纯洁,不被世俗所容;有的遭遇不宽容的时代,被压倒在地下,仅仅因为说了“犯忌”的话,而遭罪一辈子,因而学术的话语也被掩抑…… 幸运的是,一些有心人,默默地记录他们的思想,保存他们的著作,珍藏他们的讲义,才让这文化的血脉不断,学问的河流不枯。 今日,我们学海拾珍,阅读这批大家作品的时候,发现它们竟是如此熠熠生辉,如此沉甸甸。故以“隐藏的大家”作为文丛之名,以求埋下读书之种子,续上学术之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