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二十七)
2013年推出的第四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历史上的第零次世界大战)法兰西画刊对战争的第一手报导图像近40幅,为秦风老照片馆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本辑“特稿”专栏,唐逸《落花飘逝的年华》回忆了1940年代自己在北师附小读书时的童年时光;汪朝光《剪不断,理还乱:抗战时期的蒋、宋、孔关系》以藏在美国胡佛档案馆的三人日记等材料为依据,回溯了这个阶段三人间纠结、复杂的关系。 “人物”专栏,诸葛计《白天将军在历史研究所》回忆了1963-1974年自己与白天将军共同经历的“四清”、“文革”等运动、长达十年的相处;林建刚《董时进的人生片段》通过零碎的史料勾勒出了这位民国史学家的一生;此外还有杨萍《金岳霖:人生就一“好玩”》。 “记忆”专栏,唐龙潜《父亲这一生》回忆了50-60年代大跃进期间自己因为“投机倒把”、偷卖烟枪被抓的经过和父亲两次被关押的痛苦经历;张樯《旧光阴的主人公》写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难忘的人和事,其中有自己暗恋的初中同学“女特务”张苏莉,有性格乖张、才华出众的侯老师,还有文工团的年轻人,等等。 “口述”专栏,《几次运动中的经历》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三部分,口述自己1950年代在参与历次运动的经历。 “往事”专栏,亮轩《崔小萍与曹禺:记一段千古不灭的师生之缘》记录了台湾戏剧界的名导演、现在已是九旬老人的崔小萍女士回忆1940年代在曹禺门下当学生时的生动掌故和1989年她专程回到大陆探望老师的感人场面; 此外还有赖炜福口述、朱新地整理成文的《寻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 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本辑刊出了第二部分。此外,这一辑《温故》还独家发表了由张晖遗孀张霖女士整理的,张晖在南京大学从本科毕业前夕到硕士一年级求学期间(1999年5月—2000年12月)的日记,可以视为中国当代青年学人求学过程的写照。 -
温故
2013年推出的第二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图片共30幅,反映的时代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从台湾光复前后到两岸严重对峙的大约三十年的光景,系首次发表,极具价值。 本辑“特稿”《蒋介石其人》展示了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对蒋介石从1915年到1972年共57年间的日记的全面解读和深度思考,透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了解许多在档案、报纸中不曾记载的政治秘密。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姑苏女杰陆兰秀》追忆了即使遭遇迫害、面临生死抉择但仍然坚持独立思想、深刻批评“文革”错误的革命烈士陆兰秀;《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 “人物”专栏,冰云《陈独秀寥落到晚年交游》描写了陈独秀晚年被开除出党、避居江津后,与章士钊、沈尹默、台静农、郑学稼、何之瑜等人的通信、交往,他晚年的境况,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先驱的坎坷命运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注脚;许述《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一文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共内部对冯有另一种看法,还可以看到苏共、美国人以及国民党对他的观感与评价;还有淮茗《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李宝《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风物”专栏,《狄思威路108弄4号》是陶希圣的外孙沈詝2012年回国后来到自己阔别六十余年的故居后的所思所感;“口述”专栏,《第一次执教武汉大学》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一部分。 “记忆”专栏,《无牵无挂地走吧:忆黄苗子、郁风伉俪》,舞蹈家江青回忆了与黄苗子、郁风的相识、相知的动人往事;邹宁远、倪慧如《中国志愿军张纪》追忆考察了参加1930年代西班牙内战的中国老志愿军张纪的生平故事;还有楚泽涵《对几位老师的回忆》、陈履生《照相馆往事》等文。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温故(十九)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温故(十五)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 目录 ••特 稿• [美]赫伯特•雅德礼 一位美国顾问在战时重庆的生活 •回 眸• 周孜仁 “四清”琐 忆 李文华 当年“驴行” 詹振权 我在50年代的大学生活 •人 物• 蔡登山 报界奇人陈彬龢 赵克风 戢翼翘将军事略 •聚 焦• 赵映林 胡适成蒋介石“诤友”的来龙去脉 •印 象• 张方晦 跟陆小曼学画 杜欣欣 无常中的永恒——献给做书人严喆民 赵 絪 偶逢遇罗克 •文 事• 吴兴文 章丹枫、顾颉刚与《读书笔记》 姚一鸣 断鸿记 •记 忆• 杨 进 与父亲的三次离别 刘光生 大宅门里的舅父 简 杨 嫁妆 •风 物• 罗朝晖 回望县溪 秋 禾 关于“苏州船娘” •文 本• 姜庆刚 朱偰先生的两则检讨 周允中 注释整理 周楞伽与陈梦熊的通信 •留 痕• 何季民 胡适校长最后的题照与题字 •中 插• 托尔贝克 北平表情:荷兰女摄影师镜头里的民国世相 -
温故(十三)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特 稿• 陈为人 马烽与陈永贵的三次喝酒 •回 眸• 白先勇 建设广西模范省 ──白崇禧的“新斯巴达” 贺捷新 和平岁月 秋 禾 有关“兰溪阿金” 的历史记忆 •聚 焦• 张耀杰 “为宪政流血”的宋教仁 •人 物• 蔡登山 “莎乐美”的魅力 ——俞珊迷倒青岛大学的一群教授 •口 述• 朱世乐 口述 陈远 整理 父亲朱光潜的人生片断 •记 忆• 阎长贵 成为“坐探”以后 陈仁德 五妹 陈亚先 奄忽若飚尘——纪念先父陈公树周 祝伟坡 一个老“大立柜”的传奇 •风 物• 张家荣 故乡的呢喃 •文 本• 徐宗懋 蒋介石周恩来武昌会谈外记 周廉臣 撰 金小明 整理 一位小学校长的逃亡日记 何季民 阅读“老号簿” •影 像• 那爱德 消失的天府(中插) -
温故(二十一)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期待已久,2012年《温故》总页码扩为256码,本辑特别奉献白先勇《白崇禧将军台湾岁月》,48码精印老照片,论及白崇禧与蒋介石的关系,分合之间,往往影响国家的安危。 本辑人物、往事专栏,“九三叟”秦宝雄《往事杂忆:从父亲秦汾和丁文江先生说起》,苏小和《财会知识分子顾准》,亮轩《最后的张白帆:兼述六十年前的陈素卿旧案》,周素子《西域探夫记》,吴大年《劳动大学遇险记》,张砚山《我住过的四合院》…… 特稿《我的父亲刘文典》不一样的“狂人刘文典”,冰云《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两个大起大落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