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十六)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目录 •••特 稿• 张功臣 往事半苍茫(上)——成舍我的办报生涯 •回 眸• 邵盈午 风义平生师友间——清华四大导师的交谊 •文 事• 陈为人 “山药蛋派”今日谈 杨建民 1958年:诗人郭沫若 •轶 事• 蔡登山 陆小曼打官司——怒告平襟亚始末 •人 物• 岱 峻 金陵才女——曾昭燏、游寿和沈祖棻的人生悲欢 冯远理 宅心仁厚黎元洪 •印 象• 张方晦 追怀孙大雨教授 马 嘶 何其芳印象与“何其芳现象” 季 蒙 钱仲联先生与海日楼诗 •聚 焦• 傅国涌 20世纪中国两次和平转型的机会 张耀杰 鲁迅与钱玄同的化友为敌 •记 忆• 赵 絪 我与我的父母——童年记忆 苗振亚 改变命运的两封信 •文 本• 胡大勇 吴宓先生的一封轶札 •钩 沉• 赵映林 1948年蒋介石缘何游太湖 •影 像• 孙明经 1944年:西康掠影 -
温故之八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
温故(十一)
本书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它以记述一个小人物生死与档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 -
温故之十
本书是“温故书坊”系列之一的“温故之九”专辑,书中具体收录了:《毛彦文其人其事》《郑孝胥与严复交往始末》《温雅中有[铁]——从集外遣文看周作人骂陈西滢》《空战英雄刘粹刚的生死恋》《叩门访师记》《从小学到大学》《胡适与北大旁听生——兼及胡适为人的一宗疑案》《顾颉刚致刘敦愿书简四封》《西洋版画与北京城》等文章。 -
温故(二十六)
2013年推出的第三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日本军医小野正男拍摄的日占区的图片共20余幅,它们不仅真实再现了中国城市刚刚沦陷时的情形、被战争破坏的景象,还无意间记录了民国时期旧城生活的景观和形态,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献价值。 本辑“特稿”专栏,杜高《劳动教养:比路还长的回忆》,回忆了1957年到1970年自己亲身经历的长达十二年的劳教岁月和这期间同被关押的巫宁坤、从维熙等难友;《老戚:纪念一位忘年之交的难友》,方子奋讲述了1969年在白下区看守所结识的忘年之交老戚在日本人的宪兵司令部的特工队破案、“文革”初期结识逃亡女子的传奇人生。 “往事”专栏,康狄《日本人为什么要杀害张作霖》分析了张作霖被日军杀害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一生的历史功绩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评价;杜元《一个抗战军人的“日本情结”》则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一名抗战期间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做了八年军医的抗战军人与两个战俘和留学日本期间结识的学友、几位日本人之间的交往和故事。 “人物”专栏,吴海滨《早年罗尔纲的“一边倒”》梳理了罗尔纲的思想历程和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学思想,探讨了其在思想上“一边倒”向人民、在政治上“一边倒”向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商昌宝《茅盾在“反右”运动中》以史料分析了茅盾在“反右”运动中的一系列言论和艰难处境。 “口述”专栏,《从大学教授到工会干部》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二部分,1950—1958年的口述记忆;《我的父亲林损》,由林守瑜女士回忆父亲林损——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大的知名教授的访谈录音整理而成。 “记忆”专栏,沙漠《难忘的“拜托”》详细记录了自己跟朱厚泽交往的经历,文字细致入微、真诚感人;陶恒生《沧海寻踪:一个中国家庭的变迁》讲述了父亲陶希圣、伯父陶述曾等陶家的家族故事;黄且圆《山雨欲来》回忆了1956年到1958年的北大校园,马寅初校长因提出新人口论的被迫离开、北大师生自编刊物《红楼》的出版等等;柳红《三十年秋风吹过》重温了三十年前,从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备考到1982年大学毕业的生活;张际会《正在消失的词语:农村少年的“文革”记忆》回顾了少年时代对“右派”、“走资派”、“大字报”等的记忆。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 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本辑《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 -
温故(十二)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目录 •特 稿• 白先勇 战后东北之争(下) •风 物• 简 杨 秋日寻谭 罗朝晖 千年王村 •回 眸• 蔡晓滨 遥望科德角 •人 物• 贺宝善 我的外公齐如山 古远清 胡兰成在台湾的传奇 高 信 商州故人(二章) •记 忆• 徐大毛 我遥远的赣州童年 黄且圆 跟孟昭英伯伯学英语的日子 •印 象• 李 伟 三遇许闻天 马 嘶 艾青主持的一次批判会 周绍昌 “痴者”黄继中 •口 述• 李光谟口述 陈远整理 李济去台湾的前前后后 •片 语• 苗振亚 胡适:他是谁的“帮凶” •补 遗• 贺捷新 也说“新疆俄专” •影 像• 那爱德 印第安人的肖像(中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