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是一部杂文选集,收录了18篇胡适先生的经典杂文,行文流畅,说理深致,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发。 -
胡适论人生
本书取名《胡适论人生》,内容选自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胡适全集》。为保持胡适说话的语境和论说的完整性,不至于断章取义,编者采取全文收录的方式。选取的文章,内容较为复杂,给予适当分类,使其相对集中。 -
容忍與自由
本書以胡適的思想關懷為主題,收錄胡適的著述精華十九篇,匯為一帙,期望能夠幫助有興趣的讀者,打開展望胡適的思想世界的第一扇窗口。 在中國,胡適與魯迅兩人的文學及歷史地位不分軒輊。中國共產黨因政治需要而對極左翼的魯迅有高度評價。毛澤東就曾將魯迅評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而胡適倡導的核心理念,與中共治國理念擁有相當程度牴觸,是謂成了一種禁忌言論。由於中國官方長期禁止胡適文選的出版,坊間民眾一直以來是私下傳閱、販售,常出現洛陽紙貴、一書難求之景。 今年恰逢「五四運動」九十週年,中共當局更是首次將「胡適」相關著作解禁。儘管時局變遷,著眼古今中外,胡適的言論依然是許多政治家、文學家處事座右銘或公開場合演講提倡的理念。本書將胡適最精華的文章及言論,系統性的分類、集結,並緊扣台海和國際當前時局發展,羅列三大部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 做為選文指標。中研院胡適紀念館每年五月四號,更會舉辦大型公開座談會,廣邀文化界、政界重要人士及知名學者,蒞臨演講。此書的編撰目標,即是保留永不退流行的胡適言論集,不論做為「歷史典藏」或「學術研究」,皆具有相當程度長銷賣點。 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並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胡適同時也是「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更是首位提倡「白話文」的學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九一七年返回中國的胡適,面對風雲變幻莫測的政局,認為在從事政治改革之前,應先致力於文學、思想、社會的改造,所以他一度主張不談政治,不幹政治。不過,當胡適在一九一九年六月接替《每週評論》的編務之後,他再也無法避免談政治。因此,他決定就若干基本的問題,特別是針對當時思想界的流行風潮,痛下針砭,從此拉開了自己論政的序幕。胡適向來主張「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不過,在共產主義浪潮好似澎湃無已的時候,為了「時代的需要」,胡適不再墨守己律,反而奔波於中國大地,到處宣講「自由主義」。 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是廿世紀中國史的大事,在日後的歷史敘述裡,「五四」彷彿象徵著一個不言自明的時代。那年五月四日在北京街頭遊行示威的三千多名學生,點燃了後續全國性的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工人罷工等等社會運動的火種;在那一天之前已是蓬勃而興的思想文化運動(或如約定俗成的提法「新文化運動」),更藉著這場熾烈的社會運動,席捲中國大地,勢不可擋。 本書將胡適所提倡的理念、最精華的文章及言論,系統性的分類、集結,並緊扣台海和國際當前時局發展,羅列三大部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 做為選文指標,希冀作為當前社會發展的映照讀本,並在詭譎的政治對立及社會亂象裡,引領大眾進入一個新的思考領域。 -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录
胡适,“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曾被美国《展望》杂志列为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胡适的思想,除了在他的著作,还在他的演讲中。在他的声音里,留下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和精神轨迹。 在胡适大量的著作中,编者取他一生所做的演讲选编了此书。本书对于胡适这位中国现代思想巨匠的介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书中虽然有些表述方式和文字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状况,但为了遵循历史的客观,编者力求使作者的演讲文章保持原貌,旨在使这些文章对于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和文化史的思考的学生、学者和普通读者有相当的价值,也便于他们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关怀。 -
胡适代表作:尝试集
《胡适·代表作:尝试集》主要内容: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
胡适学术代表作(上中下卷)
胡适,中国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一生在多种学科,如哲学、文学、史学、宗教、教育、思想、文化等领域内辛勤探求,著文立说,融汇中西,沟通古今。在中国文化、学术领域内显示了一种全新的眼光和学术路向。本书选录一百三十三篇反映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为文学研究,第二辑为哲学、史学研究,第三辑为文化、思想方面的文章,第四辑为关于人生、教育、社会的言论,及学术书信三十通。其具体内容包括: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跋《红楼梦考证》、《镜花缘》的引论、戴东原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