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民无地
本书谈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经济/社会话题——新型城镇化。开篇直指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现状:对农村地区“化地不化人”;城市自我现代化,接受外来人口提供的劳力,但决绝他们的进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现实问题。而后,作者提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双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改变本是权宜之计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废除桎梏农村人口发展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农村人口遭到的歧视。最终,中国应尊重全球普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借鉴“老浦西”模式,发展内生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三方面转型成功。 -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本书启用了“可信度” 和“空制度”两个概念。一种为社会群体所信赖并确认为可信的制度,其创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群体根据其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无视这一条件,不仅会导致对社会行为人的行为方式作用甚微的空制度的产生,而且会导致社会不公加剧,甚至引起社会冲突。本书指出要正确理解中国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其诀窍在于理解政府所采取的放手政策,及其所刻意坚持的制度模糊原则的意义,因为这两者促成了适合不同地方特性并具有可信度的制度的产生。 目 录 绪 论…………………………………………………………………………………………1 第一章 农地产权制度的可信度,即“有意的制度模糊”之所以生效的原因…………26 第二章 为什么农民没有权利——土地产权纠纷和习俗权………………………………65 第三章 中国的草原管理:“空制度”的创建……………………………………………100 第四章 争议地带——森林权、登记和社会矛盾…………………………………………137 第五章 “四荒”拍卖政策174第六章国有化和私有化之间 ——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共有财产?………………………………………………217 结 论 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254 附录一 两个村庄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71 附录二 国营林场和村庄之间的土地纠纷材料……………………………………………274 附录三 乡村学校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77 附录四 某砖窑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80 附录五 “第二轮”土地承包(农民持有的副本)………………………………………283 附录六 “第二轮”土地承包(村民委员会持有的副本)………………………………286 附录七 责任山承包合同……………………………………………………………………288 附录八 长城村拍卖宜林“四荒地”造林合同……………………………………………289 附录九 官厅村“四荒地”拍卖合同书……………………………………………………291 附录十 将农村土地转让给一家企业的手写合同…………………………………………292 附录十一 上垣村草原界线四至范围的手写协议书(不包括地图)……………………293 附录十二 某村庄的草原使用合同…………………………………………………………295 附录十三 某农户的草原承包合同…………………………………………………………300 中英文专有名词索引…………………………………………………………………………302 -
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市场与土地分配的专着。作者在书中强调提出了两个看法。 第一,秦汉以后出现的地主,不是皇帝所“封”或政府所建,因此“封建地主制”实在是个很不恰当的名称。绝大多数的地主是由土地市场定位的。主流派学者一向认为地权的转移都是不同方式的土地兼并,地权是越来越集中,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二,关于中国明清两代残存下来的地籍册档,不可完全否定其价值。黄仁宇先生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不懂得数字管理”,更有甚者说明清绘制的鱼鳞图册“根本不是史实而是传奇”。这些地籍册档自然不够齐备完整,但若加适当运用,还是很有价值的实证史料。 本书即利用了这些明清官方地籍资料,再加以民国期间的农村调查资料,利用正规统计方法,对明清以来之农村地权分配做了明确之计量研究,并对地权分配之长期及短期周期变动有具体之分析。 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经济史研究上的一个误区 二 租税制度的影响 三 商业资金流向农村 四 人口增加 五 我们需要实证分析 第二章 士地丈量、登记与统计 一 沿革 二 从地籍到户籍 三 面积单位 四 垦田面积的可信度 第三章 分析工具 第四章 综合分析 一 从吉尼系数看 二 地区性的差异不显著 三 地权分配的变动 第五章 农村分化 一 垦荒运动之后续发展 二 朱学源户分家析产 三 包产到户 四 地主的置产簿一五 是福音还是罪恶 第六章 地权分散的机制 一 继承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 贫户与富户生育行为之差异 三 养子与嗣子 四 两种相反的力量决定地权分配之变动 五 土地分配的周期 第七章 地权分配的长期趋势 附 录 A.北宋主客户统计 B.明清土地分配 C.国民政府内政部之调查统计 D.满铁调查统计 E.其他调查统计 -
中国土地制度史
本书摈弃断代研究的方法,针对中国经济史上的几个专题,研讨其演变的过程。其中包括土地所有权制、耕地面积的变动、人口与耕地的比率、农业经营方式、租伽制度等,不但提供贯通历史的纵向观察,也澄清一些以西方经济史观为基础来研究中国土地问题的错误观念。书中有许多有关土地制度的一手资料,辅以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独特的诠释与看法。 目录: 序 第一章 土地所有权制 一 上古的井田制 二 秦以后的土地私有制 三 限田与均田 四 政府及皇室直接经营的公地 五 禄田、勋田及赐田 第二章 耕地面积之变动 一 度量衡之变动 二 土地清丈与地籍 三 鱼鳞图册之研究 四 土地丈量的方法 五 整理历代耕地统计 第三章 人口与耕地 一 历史上的人中统计 二 人口循环的成因 三 人口与耕地的比率 第四章 耕地的分配 一 影响耕地分配的因素 二 历代耕地分配实况 第五章 农业经营方式之比较 第六章 历史上的经营地主 一 经营地主的演变 二 奴婢、部曲、雇农的身份 第七章 历史上的租佃制度 一 租佃制度之发展 二 地租的形态 三 佃农的身分与生活 第八章 结语 -
中国农民土地产权幻觉研究
该书在方法论层面,坚持了以“四个结合”为核心的研究逻辑,即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历史分析与现实研究相结合、对制度绩效的实证研究和对制度改革的应然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从而将“理论分析”、“历史条件”、“现实制度绩效”和“产权改革”四大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有效整合了制度经济学、认知科学(哲学)、知识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法层面,综合采用了文献法、历史法、问卷调查与统计方法和大量的比较法,从而顺利完成了各部分的研究任务,最后提出,新一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在做实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础上,利用农民土地产权幻觉的生成机理,通过管理农地制度环境促使农民建构起主观土地所有权(认知)。 -
黑蚂蚁蓝眼睛
《地母三部曲:黑蚂蚁蓝眼睛》内容简介:黄河决口冲垮了已有的秩序和文明,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再面对过往的历史:柴姑变成了蚁王,成天咀嚼着蚂蚁,天生要和大堤相伴相对:老佛从沙土窝里扒出来,维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腊和大黑牛相依为伴,终成眷属。黑马来到了荒原,爬到树上安居。广衰的土地上,万事万物繁衍生息、自由成长,在与狼共舞、与妖作歌的挑战和冒险中,土地咸了人类的皈依。人间的是非成败,最后都由土地包藏化解,凝重博大的土地成为了万物之母。在悲壮奇绝的情境中,男人们辛苦地劳作,在渴求生存的同时,寻找着迷失的本性,所以女人成了意志和权力的中心。小说的魅力来自于黄河的波涛,充满了深沉和忧郁,雄浑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