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纯真年代
《不纯真年代》: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我在1995年9月接任《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筹备《三联生活周刊》正式以半月刊方式连续出版的时候,设计最后一个栏目为《生活广场·大家谈》。就栏目而言,是沿袭原来的设计。在我接手《三联生活周刊》之前,钱钢在《三联生活周刊》创办试刊期间,就设计了“生活广场”这个栏目,杨浪在《三联生活周刊》以月刊方式正式创办时,改成为“百姓广场”。“广场”是当时三联书店的领袖董秀玉先生特别喜欢的一个概念,那是一个无拘无束开放交流的文化空间。 虽为“广场”,其实能做到集会、演讲交汇之气势并不可能,要想将一种思想有寄附之地,文字在千字之内也不可能。我一开始求助于文学圈最熟悉的朋友,王小波、余华、苏童、史铁生,他们都具备最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记得王小波在“生活广场”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个人尊严》,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不在单位里、家里,不代表民族、国家单独存在时,居然只能算是一块肉”。 -
像羽毛一样轻(生活圆桌精选集第3卷2003-2004)(精)/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三联生活周刊》迎来自己创刊号出版十年之际,我们编辑了这本文集,想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 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事们提供的,他们从个人角度讲述的故事,涉及周刊从创刊至今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冗长的感想。数十位读者朋友也写来文章,他们对周刊的期待我们已经铭记在心。 -
妖娆世纪
留学法国归来,曾焱继续对法国文化精神、浪漫气质做深入寻找。她所关注的女性,面临着不同的情感困境,曾焱充满热忱地歌颂她们那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忘我追求的自由精神。这些女性传奇背后,是丰富的法国艺术圈的文化生态,绘画、音乐、文学、哲学,一个个领域都莫测高深,不能进入这些领域,就无法深入体会到这些艺术家的情感与精神境界。 主要篇目:没有归属的缪斯/最后一个沙龙女主人/畅销五十年的忧愁/去要幸福吧,不必有罪恶感/有一种传奇来自破坏/当弗洛伊德遇上玛丽/在画框之外 -
生命八卦
从美国归来的袁越接受过系统的生命科学训练,他的经典口头禅:有什么科学根据?《生命八卦》的科学根据来自哪里呢?自然是世界权威科学杂志发布的信息,以及主流综合性媒体的科学板块。袁越从中寻找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最新报道,一旦发现感兴趣的话题,便动用一切可靠的搜索引擎,寻找一切有价值的素材,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把科学新知通过一个有趣易懂的故事告诉读者。 主要篇目:男人为什么长乳头/有机蔬菜也靠不住了/为孩子做个备份/兔唇、叶酸,和那些关于健康的忠告/抑郁症到底应该怎么治/锻炼的误区/万能流感疫苗 -
零碎的欢颜
《零碎的欢颜》从另一个角度上分析了“生活圆桌”和《纽约客》各自的价值。有人把“生活圆桌”和《纽约客》杂志的“城中闲谈”相提并论,我觉得这没什么可比的,这两个栏目都放在杂志比较靠前的位置上,这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我也从来没认真看过“城中闲谈”,看《纽约客》都是看它的长篇特写,那是杂志写作的最高标准。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生活圆桌”的价值,在一开始,它是有价值的,它给我们的表述方法带来一些变化。在十来年前,报纸杂志上见到的短文大多是“散文”或者“美文”一路,也没有那么多专栏和专栏作家,所以“圆桌”上比较肆意、信息丰富的短小文章还能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有许多作者在这样短小的文章中还呈现出了想象力、结构感,那更了不起。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办。1926年起由邹韬奋任主编,发行量达到15万份,是极有影响的刊物。当年,邹韬奋在发刊词中说:“本刊的态度是好像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 1995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的传统,于1月14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三联书店总编辑董秀玉在这一期的“编辑手记”中说:“今天,我们处于世纪之交的大时代中,这是我们的幸运。如何从老百姓最最平凡的生活故事中,折照出这个时代,反映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新课题,提供人们崭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资讯,当是我们最需努力的关键。” 十年里,《三联生活周刊》坚持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承诺以最快、最丰富、最好看的标准梳理一周新闻。 这本书,是由《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和现在的参与者们提供的回忆文字,还有一些珍贵的创刊史料。希望这本编辑部故事能让“大家在谈笑风生的空气中欣欣然愉快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