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汉字部首
“字根云者,多数字所共有之一根。世事日繁,字数日见增益。但字非凭空产生之物,其能见于言辞也,要必有所因藉。因所因藉,即为字根。”所以,研究字根、部首。对于学习和研究文字学很有帮助。 本书为《细学汉字》的姊妹篇,全书撷取了320个常见部首字逐个予以讲解。在讲解时首先罗列各部首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和正楷,让读者对部首字的形体演变一目了然。然后,在讲解每一部首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时,引古代诗文为正,饶有趣味。再次,每一部首字均引《说文解字》的训释,并简要论证其正误,皆言之有据。最后,每一部首字均说明其从《说文解字》到《新华字典》的沿革,在附录中还增列了《部首对照表》,使我们对部首字的演变有较深入的了解。 本书是提高读者语文修养的一本好书。 -
土生说字:建筑篇、宗教篇、养生篇、伦理篇、命运篇(共5册)(精装) (精装)
《土生说字》系列丛书体例令人耳目一新,丛书精心选择了一千多个常用字和通用字,将之分为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法律、伦理、养生、命运、宗教、建筑等十类。每个汉字的解说都是从拆字开始,然后解释该字的基本义项,最后依照该字的类属给予文化内涵的阐释。在解释字义注意突现义项间的源流因革,阐释有理有据,并配有生动有趣的图画,昭示了汉字文化的魅力。 正如李土生先生所说,这套丛书撰写的出发点立足点如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所说的:“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本丛书高屋建瓴、别开生面,探汉字造字之本,溯汉字部件之源,揭汉字文化之神,既是一副汉字文化大观园的“导游图”,也是一把解开汉字宝库密码的“金钥匙”,还是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的一个“集装箱”。 首先,该书用具象的语言表达艰深枯燥的汉字。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人生以及天地人一种真诚的感悟,而读者从书中发现了汉字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魅力。该丛书在拆字部分主要运用“据形说义”的方法,将汉字置于历史的流变中,尽量还原先民造字的本意,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赋予汉字以时代内涵,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故弄玄虚。在解释字义时,或援引经典、或讲解故事、或介绍知识、或谈及文史,并注意突现义项间源流因革,引必有据,系统全面。每个字的最后一部分,都将话题聚集于该字类属领域的文化气息上,通过对该字的文化阐释,将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历史积淀的现实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阐释穿越远古、审查当世、烛照未来,昭示了汉字文化的精彩、深刻与生动。 其次,该书是汉字研究的一株奇葩。长期以来,封闭性、排它性、自足性是掣肘汉字研究发展的痼疾:创造力萎缩、学术个性失落、优良学风的断裂使汉字研究患上了严重的学术“抑郁症”,而本丛书值当今汉字学“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际,以崭新的目光重新审视汉字,重新解读汉字,引发国内外学习汉字的热潮,也被称为是汉字研究的一株奇葩。 第三,倡人文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的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而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源泉,《土生说字》的问世,书中浓厚的人文精神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注入了力量。 这套丛书不仅是一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汉字研究专著,也是人文精神的倡导,更是时代的需求。 -
汉字和文化问题
《汉字和文化问题》介绍文字和文化、文化的创新、衰减和流动、文字演变和文化发展、双文化和双语言的时代、汉字和传统文化、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汉字和汉字学、汉字和汉字型文字系统、汉字和其他古典文字中的“六书”、文化传播和术语更新、汉字和现代文化等等。 -
古汉字结构变化研究
按照使用时代的不同,汉字可以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古文字又可以划分为殷商文字、西周文字、春秋战国文字和秦代的小篆。这些不同时代的汉字相互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差异的。经过层层筛选,作者最后确定作为本书研究对象的字共有1549个,其中最早字形是甲骨文的有1025个,最早字形是西周文字的有524个。本书主要是对这1549个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结构变化现象、规律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
汉字源流
《汉字源流》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高校恢复高考招生和学位制之后,我国高等教育便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1980年春,中山大学容庚、商承祚两位老教授受教育部的委托,举办了一期古文字学师资培训班。随后,学校为了发挥学科优势,满足年轻学子对传统学科相关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要求古文字研究室多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作为本校培养人才的一个特色。为此,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特地为中文系的本科生开设了“文字学系列课程”,除以往开过的“文字学”和“说文研究”两门传统课之外,还增设了“古文字学”和“汉字源流”两门新课,由本人担任“汉字源流”课的主讲。 本人开设“汉字源流”选修课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受到容希白老师的影响。记得希白师为我们讲授《说文研究》时讲过这样一段开场白,大意是说,他研究古文字是从读《说文》开始的,他研究《说文》是从拿《说文》小篆同甲骨文和金文作对比开始的,而他的教学生涯则是从东莞中学教《文字源流》开始的。接着他用许多甲骨文和金文的材料来证明许慎的哪些说法是对的,哪些说法有所不足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有关汉字历史的常识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终身受用。 其次是受到饶选堂先生的启示。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本人有幸追随选堂先生从事楚地出土文献的研究工作。选堂先生研究出土文献的特点是既要释文字,又要明义理,更强调从文化史的高度,明因果,溯源流,窥探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在研究方法上,他主张把研究对象的相关事物尽可能汇集起来,从时间方面探讨其产生、衔接的先后层次,从空间方面考察其交流、传播和互相挹注的历史事实,进而从错综交叉的关系中寻找其说明种种现象的内部规律。饶先生的这些论述,在不知不觉中植下自己对探讨汉字的因果和源流的强烈意识。 -
汉字复兴的脚步
力图通过对打字机的回顾、观察、比较,来展示、描述、分析汉字从铅字时代的厄运到数字化、网络化、电脑化的神奇跨越。同时还分析说明了繁、简体汉字在两个时代(铅字时代与电脑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观。作者以发展的眼光、历史地客观地来看待百年来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对于理解当今全新的电脑时代、网络时代,汉字的优越性及汉字文化的特点,以及迎接汉字文化的新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