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的有限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观念艺术兴起,面对新的艺术形态,传统批评失语。邱志杰发表了十几万宇的论文,激烈批评中国艺术中泛滥的庸俗社会学理论,提倡艺术语言自身的实验性,引发了美术理论界影响深远的“意义问题讨论”,促进了中国的非架上艺术在学术层面的深化。本书前半部分是对当代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的艰深思考,后半部分则是其本人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实验艺术家的创作体验,为读者理解实验艺术提供了鲜活的个案。 -
视觉形式的生命
把艺术作品视为纯粹视觉形式的创造物,而抛开对任何题材,情节和内容的关注,这种现代主义美术观念首先是在19世纪中、晚期德语国家的艺术史和美学理论中酝酿发展起来的。形式问题作为认识论的问题,涉及到艺术地认识或看世界的方式。《视觉形式的生命》以现代艺术史学中的感觉主义和形式主义为线索,对这两个流派的主要艺术史家和理论家,包括康拉德·费德勒、希尔德勃兰特、李格尔、沃尔夫林,沃林格尔等人的思想进行系统阐释和梳理;以沃林格尔两本著作《抽象与移情》和《哥特形式论》为依托,评估这种现代形式理论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美术运动的影响方式、范围和程度。另外,《视觉形式的生命》还就罗杰·佛莱形式主义美术批评与形式理论的关系,以及意大利鉴赏家、艺术史家乔丹尼·莫雷利的形式与风格鉴别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 -
艺术史的终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当代西方学术大背景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史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史研究对象不再限于“高雅艺术”,而扩展到“低俗艺术”;艺术史研究范围不再限于西方艺术,而扩展到非西方艺术;艺术史研究方法不再限于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而扩展到吸收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体系,如阐释学、符号学、女性主义等。这意味着,传统的艺术史研究将终结,一种“泛文化主义”的新艺术史正在形成。本书选编了20位欧美当代著名艺术史家对艺术史学科的历史、现状的反思,以及对学科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论述。 -
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
《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是19世纪最重要的造型艺术理论著作之一。作者提出了一个以古典时代遵循的艺术规则为基础的审美体系,探讨雕塑的结构、手法等纯形式问题,几乎完全不涉及作品思想内涵和具体内容问题。该书讨论的问题是造型艺术中的核心是最富争议的问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直至今天仍是研究者和创作者的有益读物。 -
李格尔与艺术科学
《李格尔与艺术科学》主要内容为:李格尔与19世纪艺术史、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作为知觉方式历史的艺术史、19世纪形式主义理论与知觉心理学、艺术与观者、关于“艺术意志”的概念等。 -
画语录
1971年至1978年,徐小虎就中国书画笔墨问题对旅美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画家王季迁先生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采访。在徐小虎的巧妙追问下,王季迁尽最大努力解释了中国传统书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问题。二人以时而犀利时而风趣的问答,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时代风格、笔墨特质、 用笔技法、构图布局提出了各种精辟的观点。 这本书的诞生,有赖于难得的机缘巧合——结合当代数一数二中国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以及拥有双重语言背景的提问者—诠释者徐小虎——徐小虎具备知识、热情与耐心,以灵敏而尊重的态度,引出王氏的看法与感知,任何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并不时参考书中插图,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无价艺术杰作的欣赏,已增添一层新境界。 ——高居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吴湖帆先生……可以在他的许多弟子中求拔萃之才,我以为王季迁先生不仅能全面继承乃师,而且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先生地下有知,必为此感到欣慰。 ——杨仁恺(著名书画鉴定家,原辽宁博物馆馆长) 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由于破损,题字和印章都漫漶难认。经过谨细的风格比较辨析后,他认为出诸谢时臣之手。另一位生活在东京的中国鉴定家费力地研究了题跋和印章后也得出同样结论。而王季迁展卷一览,即断为谢时臣。王季迁这样的法眼,举世又有几人?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