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述村庄的政治
本书是吴毅关于“三农问题”的学术随笔。 -
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
《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讲述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巨大变化之一是农民工从农村向全国各地城市的流动。农民工既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持力量,也成为力图应对日益增长的不安定人口的城市政府的累赘。流动现象对城市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影响已成为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们非常关切的领域。在《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中,作者对农民工返乡——这已开始改变中国农村地区——的影响作了领先的深入的研究。 墨菲在中国农村的深度田野调查为她探索农民流动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提供了丰富而坚实的基础。她的分析集中在促成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发生转变的农民工的经历和生存策略上,同时也考察了流动者、留守者和官员对变化的环境、障碍和机会所做出的反应。 这个前沿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分析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用的比较案例。 -
什么农村 什么问题
本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2004年年初写作的题为“农村政策基础研究”的五篇论文,试图以对政策、法律和制度在农村实践过程、机制和后果及其区域差异的研究,揭示农村内部结构的复杂层面,为农村政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在农村政策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之间建立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二是主要写于2004~2006年的一组讨论农民行动逻辑的论文,试图从村民和村庄的角度解释乡村治理中的各种现象。三是写于2005~2006年的一组讨论农村研究中经验研究重要性的文章,是在农村调查研究形成的关于调研方法的一些感悟,及对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期待。四是2001年以来主要由我执笔表述的华中农村研究者的一些研究共识与策略。此外,导论部分是2006年应《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邀请所写《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的章,试图站在我们的立场对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的现状作些归纳,对乡村治理的可能发展作出描述。 -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出第一版时,他刚因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与被农村基层的草根试验所证伪的那些主张不同的观点而遭到体制内“拆庙赶和尚”的尴尬境遇于是他说:写此书乃“立此存照”,读此书需“细看注脚”。《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出第二版时,虽然他从本土实践中提出的“二农问题”已经被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发起并推动的当代“新乡村建设”也已经家喻户晓;但他却再次遭遇尴尬于是他说:改此书乃“以正视听”,读此书则“斑全豹”。 -
如何研究中国
《如何研究中国》是曹锦清先生继《黄河边的中国》后,持续对中国观察、研究与思考的成果汇总。文集由22篇文章组成,其中的大部分都已发表,且讲演稿居多。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关注角度的不同,文集被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研究的方法”,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部分“重新发现传统”,既是作者从历史中汲取资源分析当下中国,亦是作者从新的角度诠释历史;第三部分“中国转型转向何方”,是作者以学者身份对转型中国发表的看法。《如何研究中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曹先生浓厚的现实关切和人文关怀,而“三农”问题则始终是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借助于走出书斋,深入群众、深入农村的研究方法,曹先生对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十分新颖和深刻,极具启发意义。 -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和事实,揭示了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代际之间对土地态度的变化,中国农村人口离土的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民不愿种地”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和匮乏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如何拯救农业?脱离了农业特点和违背农业发展规律的种种做法会把农业推向危险的边缘。呼唤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是贯穿全书的主题。 全书30万字,通俗易懂,感人肺腑,富有启发性。不仅适合与农业有关的研究者、管理者阅读,也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进行农业教育和了解农民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