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風光
-
我這一代香港人
我這一代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人,成功所在,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香港的好與壞我們都要負上絕大責任。1980年代我們的一些作為,決定了今日香港的局面。 舉世無雙的香港本色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 不知道是天才的劇本,還是自然渾成:土地是皇家的,政府做莊家,以限量供地造成稀有令房價不斷上揚,我這一代香港人紛紛向銀行貸款買房,世代相傳了地產必升的神話。有餘錢就繼續買房,或投在當時七大地產公司主導的股市,有恆產者與地產商、股市、銀行利益與共。至於在私人住宅市場買不起恆產的人,政府建公屋,或租或賣讓大家住。政府同時靠賣地增收入,保持低平窄稅,聯繫匯率,法治開放,繁榮安定,進一步吸引全世界包括中國的直接投資、避難逃資、投機熱錢湧入我們香港。 房價股市越發猛升,大家發財,順便造就了我城幾十年的富貴與浮華、我這一代人的燦爛與飛揚 - 思之令人感傷,然後不禁啞然失笑,簡直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天仙局。誰還理會製造業空洞化,資源投在非生產性的建設,競爭力消失,房價比新加坡高三倍,大陸在改變,地緣優勢在磨滅,熱錢靠不住? 往前走,不能不解掉那些1980年代以來我們這一代香港人自己設下來的套…… -
香港文學@文化研究
本書按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分為五個部份。【香港故事】部份所選的文章,從不同角度述說香港的故事,內裡又分別引發有關香港身份的不同問題;【全球 /本土】收錄了從全球和本土的關係思考香港的文章,體現出另一角度的香港文化想像;【城市想像】部份探討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城市空間對全球化城市有何啟示;【「雅」與「俗」】和【性別與寫作】兩個部份則分別觸及階級和性別的課題。 綜上所述本書從不同角度解讀香港文學的不同面向,各部份之間又時有重疊,互有指涉,文章既可獨立自足,亦能連結為整體的理論想像。 -
新不如舊
故土風物,一去不返。低首沉吟,無力回天,聊以文字,錄存舊蹟。 黃鐘委地,豺狼當道。山窮水盡,風流雲散。追憶逝去的水土與人情。 陳雲在<<信報>>文化版「我私故我在」專欄的結集。 -
等待香港
“等待香港”系列选取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名称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永远的香港人》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一部,林奕华眼中的香港芸芸众生,小男人、小女人、世故少年、犬儒学者、师奶之城、欲望都市……个中也有几位英雄挺身而出,孤独的光芒显衬得这座浮华的城市愈益苍白。 -
香港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