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代香港人

陈冠中

文学

香港 陳冠中 文化 陈冠中 社会 散文 香港文化 社會學

2005

牛津大學出版社

内容简介
我這一代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人,成功所在,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香港的好與壞我們都要負上絕大責任。1980年代我們的一些作為,決定了今日香港的局面。 舉世無雙的香港本色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 不知道是天才的劇本,還是自然渾成:土地是皇家的,政府做莊家,以限量供地造成稀有令房價不斷上揚,我這一代香港人紛紛向銀行貸款買房,世代相傳了地產必升的神話。有餘錢就繼續買房,或投在當時七大地產公司主導的股市,有恆產者與地產商、股市、銀行利益與共。至於在私人住宅市場買不起恆產的人,政府建公屋,或租或賣讓大家住。政府同時靠賣地增收入,保持低平窄稅,聯繫匯率,法治開放,繁榮安定,進一步吸引全世界包括中國的直接投資、避難逃資、投機熱錢湧入我們香港。 房價股市越發猛升,大家發財,順便造就了我城幾十年的富貴與浮華、我這一代人的燦爛與飛揚 - 思之令人感傷,然後不禁啞然失笑,簡直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天仙局。誰還理會製造業空洞化,資源投在非生產性的建設,競爭力消失,房價比新加坡高三倍,大陸在改變,地緣優勢在磨滅,熱錢靠不住? 往前走,不能不解掉那些1980年代以來我們這一代香港人自己設下來的套……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理想生活实验室的评论
    #每日一图#今天第 24 届@香港書展 开幕, 陈冠中获选为年度作家。陈冠中解读“港人港事”,图为其作品《我这一代香港人》封面,依稀看出亚皆老街、太子站等“最香港”的地理标志,但这真的就是香港了吗?今天也是书展第一场对谈嘉宾——导演王家卫的生日,“王墨镜”生快![蛋糕] 网页链接
  • 熬吧读书会的评论
    【我这一代香港人】生于上海、长于香港、曾居台湾、现居北京的文化人陈冠中,是香港1949年后“婴儿潮”的一代。2000年后他长居北京,这使他对香港的观察,有了一份隔岸观火般的清醒。梁文道称,他开启了香港集体反思的精神运动。
  • 移动图书馆的评论
    【文化江湖】 >>香港的杂种本地化 文/@陈冠中 (本文选自《我这一代香港人》/@中信出版社/2013年6月版)
  • 藍天TianLan的评论
    1925年,省港大罢工,“香港罢工工人向殖民地政府提出六项要求:第一,政治自由;第二,法律平等;第三,普遍选举;第四,劳动立法;第五,减少房租;第六,居住自由。除第五条是经济诉求外,其他都是本地的政治诉求,有的在今天尚未在香港实现”。——陈冠中《我这一代香港人》我们实现了哪一条呢?
  • 霍霍hls的评论
    今天参加社里[纯粹的中国人:"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中国式碰撞]的活动,非常受教,还与今年香港书展年度作家陈冠中先生合了影,他老人家非常亲切,新书<我这一代香港人>写了香港,台湾,北京,美国等多个地区和国家,一针见血,为深入了解这些地方提供了不同视角,确实是很棒的书[鼓掌][威武][赞]。
  •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评论
    【陈冠中《我这一代香港人》:直指香港人痛处】香港自豪于“经济自由港”,却陷于房价惊人,贫富差距拉大,富豪为所欲为。近年更涌现排外的市民倾向。陈冠中的书矛头直指自以为自己见多识广的香港人实际是夜郎自大,香港曾经所谓成功之道埋下了深层矛盾的苦果。@拇指阅读 讨论中网页链接
  • 凤凰读书的评论
    #凤凰好书榜#5月榜单《我这一代香港人》 - 本书以一个港人的角度,为读者解读了“港人港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城市,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全方位谈香港,比如香港的社会文化史,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 网页链接 @中信出版社
  • BIGFUN的评论
    昨日,第 24 届香港书展拉开帷幕,这次书展以#阅读,令世界更美好#为主题,陈冠中获选为年度作家,陈冠中从“港人”视角解读“港人港事”,他对香港的描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解读香港最好的一部作品,图为今年中信出版社版<我这一代香港人>的封面,模糊中可以看到亚皆老街、港铁太子站等最有香港味道的地理标志!
  • 纪实频道的评论
    【昨日书】《我这一代香港人》以一个港人的角度,为读者解读了“港人港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城市,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全方位谈香港,比如香港的社会文化史,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其余两部分主要聚焦于世界一些其他城市的观念,比如美国的城市等等。
  • 羊城地铁报的评论
    【书香时刻】《我这一代香港人》陈冠中 著。本书以一个港人的角度,解读了“港人港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城市,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全方位谈香港,比如香港的社会文化史,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其余两部分主要聚焦于世界一些其他城市的观念,比如美国的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