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南鸿雪图志
《宣南鸿雪图志》讲述了: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后结晶,集中体现了许多历史名城的形态。在北京历史文化的长卷中,以今日宣武区为主的“宣南”史迹,因其历史久远,类型众多(典章文物;市井旧迹;近代遗存等),内涵丰富而具有特殊价值。许多研究北京文化的学者认为,北京地域文化的源头在宣南;至少可以说,宣南是北京的士人文化、平民文化重要的一处集中地。“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宣南鸿雪图志》可以算作一部图文并茂的宣武史,它从一个侧面向世人展示了宣武区的生长史和文明史。 -
北京街巷图志
北京建城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最早的城址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后迁至广安门一带,元以后又迁至今地。街巷依托城市,但以往有关北京街巷的书籍,只是从名称的角度介绍街巷的流变。本书则首次从城址变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对北京街道与胡同进行系统研究,反映了这一方面的最新成果。本书以文为经,以图为线(320幅图),是全国第一部反映北京街巷变迁的历史著作。在认识的基础上还具有收藏和鉴赏价值。 -
地標:北京的空間政治
中共建國後的首要任務正是改建北京城。50年代首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拆除古城樓、擴建天安門廣場、拓寬長安街、在廣場中心豎立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改明清兩朝的太廟為勞動人民文化宮,豎立了不少矚目的新地標,使北京的市容起了巨大的變化。本書所指的「空間政治」,並非是地理變革,或單純探討建築物的坐向,而是探討政治的地域布局,及廣義的看政治與地理之間的互動、衝突和影響,藉此了解中共如何利用城市空間和建築物的設計來樹立其威信。 -
北平风物
本书是一部回忆老北京风物的专题之作。作者久居燕京之广博见闻与别具风格之妙笔,堪称字字珠玑,妙语天成,深情动人。本书可供今人了解民国时期老北京的生活细节,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业态、民俗、方言、饮食等方面的重要文献,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 编辑推荐: 民国北京城的长篇风俗画卷 《故都风物》简体字本大陆首次出版 了解老北京的一部指南手册 著名学者赵珩先生作序推荐 去趟民国,触摸北平的灵魂 精彩书评: 本书共分五章,分别记录了老北京的风情、业态、市肆、庙会、货声、习俗、游乐、饮食等诸多方面……记录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因多为社会中下层,故而内容平实,没有丝毫的考据、雕琢之感。 陈鸿年先生此书的最大特色当属其文字的生动,对事物、人情的描述可称入木三分,如历其境。如果没有长期在北京生活的经历是绝对不可企及的……关于市井生活的描述,应该说是本书的又一特色,陈先生以最平实的白描笔法,写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生活场景;也以动态的摹写叙述了一天从早到晚,雨雪晴阴的四时风光。 ——赵珩 -
东方帝都
《东方帝都:西方文化视野中的北京形象》同时意在给读者一个特殊视角的认知体验。旧日京城的壮丽雄伟,曾使无数西方人瞠日结舌、倾慕不已。在不同历史时期,北京的形象也在演变。近年来,北京政府开始着手修复或重建故宫、胡同等古迹,然而旧貌究竟如何,仅凭现有的中文资料是不够的,因为中国古人多少忽略了北京古迹的历史意义,也缺乏现代化的手段来记录,倒是一些外国人在有心无心之问,为我们保留了详实的文字记载和图画照片。借助这些资料,读者町以在追忆北京历史的同时,玩味异质文化在阐释"东方帝都"时的独特之处。 古都北京以其宏大的气魄和多元的文化格局面著称于世。让人颇为遗憾的是,关于外国文化中的北京形象研究却乏善可陈,《东方帝都:西方文化视野中的北京形象》应该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北京域外形象的专著。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实是外国作家笔下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城市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东方帝都:西方文化视野中的北京形象》选择的作者有来京的旅行家、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人、记者、作家等,他们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巾华帝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
寻找北京城
《寻找北京城》愿作为你的一个向导。其实,真实的收获应该远胜于此。揭示千年古都的人文魅力,触摸街巷深处的历史印痕——这是《寻找北京城》孜孜以求的目标。北京青砖灰瓦笼罩下的胡同文化几乎遍地是金,一条偏僻的小巷,一个奇怪的街名,说不定就蕴涵着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或与一位声名远播的人物有所关联。以往岁月的每一步都在青砖架构上留下了印记,北京胡同就是一部青砖砌成的历史。即便单以城市景观美学来讲,北京也是一座宝库,那些熔铸着东方神韵的建筑深藏于民间。要紧的,是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