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伽梵歌原義
聖恩A·C·巴克提維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是闡釋及評述《薄伽梵歌》最具獨一無二資格的人,聖恩不僅是當代首屈一指的韋達(源於古印度的智慧文化)學者,而且還是自至尊之神(奎師那Krishna)起始之傳系的宗師,也是全面自我覺悟了歷代先師之現世代表。因此,這部《薄伽梵歌原義》并沒有半點歪曲,也不蘊含私人動機,必然能以其邃古但卻十分適切的教導去啓發讀者,造福世人。 -
薄伽梵歌
弥漫着金色烟尘的华丽的插图,悠扬清新一如天籁的诗句。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宗教和文学名著,也是古代印度经典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最精彩的哲理插话和印度教最负盛名的经典。 《薄伽梵歌》这个书名是由“薄伽梵”(Bhagavat,“世尊”之意)和“歌”(Gita,“颂歌”)组成的,全意就是《神之歌》,堪称古印度的《神曲》。 这部圣诗是以《摩诃婆罗多》中的俱卢和般度两个亲族大战为背景的。般度族的第三子阿周那面对即将被屠杀的亲族充满悲伤怜悯之情,黑天神化身为阿周那的车夫克里希纳,与王子做了一番关于宗教、信仰、生命和死亡的对话。 简言之,就是一篇深奥优美的战前动员。 -
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共有十八章,七百颂。十八章这个数字与《摩诃婆罗多》共有十八篇和婆罗多族大战进行了十八天,想必不是偶然的巧合,而寓有深意,即史诗作者将《薄伽梵歌》视为《摩诃婆罗多》的思想核心。“薄伽梵”是对黑天的尊称,可以意译为“尊者”或“世尊”。黑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因此,《薄伽梵歌》也可译为《神歌》。 -
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Ia)中的一部宗教哲学诗。因此,在阅读《薄伽梵歌》之前,先要了解一下《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它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不断扩充内容,层层累积而成,最后定型的篇幅达到"十万颂"(每颂一般为三十二个音节),译成汉语约四百万字。 《摩诃婆罗多》全诗共分十八篇,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的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象城的持国和般度是两兄弟。持国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继承王位。持国生有百子,长子难敌。般度生有五子,长子坚战。这便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前者称为俱卢族,后者称为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国摄政。坚战成年后,理应继承父亲的王位。但难敌不答应,企图霸占王位,纠纷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