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以民国时期安徽省为例》内容简介:明确的边界是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行政区划史中,同一层级的行政区域之间逐渐从模糊的区分过渡到相对明确的界限,但却未曾划定精确的界线。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加强法制化建设,制定并颁布了Ⅸ省市县勘界条例》,逐步对全国范围内各级行政区进行勘界。《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以民国时期安徽省为例》主要是从政治地理的角度,以民国时期为背景,以省级行政区域界线为基础,复原民国时期安徽省界变动的过程,归纳变动的类型,探究在省界变动中政治过程对地理区域的影响。《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以民国时期安徽省为例》将安徽省界变迁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整县改隶,展现了县级政区变动过程中自然、行政、文化、经济等各类因素所起的作用。第二类为模糊界限向精确界线的转变过程,这其中包括两种形式,其一为两省之间共有的湖泊如何划分界线;其二为两省之间以山为界,如何进行具体的界线划分。第三类为两省之间划出一定的相邻地域所设置的新县,应该归属哪一省以及依省界而设的新县对省界区域政治控制的影响。第四类为整理长江沿岸的插花飞地,对以长江为省界的沿江提防建设及管理所带来的利弊。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
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
该书研究的时间框架大体以唐为主,延伸到五代和宋,空间框架以唐长安为中心,以洛阳为辅,以两宋都城开封和临安作为参照,寻访从唐初到南宋五六百年间的都城经济社会变化的点与线。主要围绕对唐宋都城社会变迁的思考、对都城空间与经济社会关系的再认识、流动人口与人口流动对都城经济社会的影响、审视市场与都城社会的新视角、笔记小说与城市社会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第二版),ISBN:9787040292459,作者:蓝勇 编著 -
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
本书从观念、体系和知识兴趣三个方面勾勒宋代地理学发展的基本面貌。以中国传统知识体系自身的知识累积和认识论基础为背景,描绘出更贴近古代中国学术传统,尤其地理学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地理学史,并尝试从知识史的角度来阐释社会历史的进程。 -
三国政区地理研究(上、下册)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三國時期曹魏、蜀漢、孫吳行政區劃的變遷過程。 三國政區與兩漢舊制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州制的確立和定型。三級政區之中州、縣變化均較穩定,而郡級政區變動最大,本書對州、郡、縣三級政區沿革均作細密考證。 本書旨在盡最大可能復原三國政區的動態沿革過程,其最核心的工作便是對三國州郡諸縣的精密考證。這不是對前賢已有成果的補充修葺,而是一次全面重新的整理考證工作。考證的具體方法,以排比文獻直接記載材料爲主,所依據文獻及相關版本,詳文末所附參考文獻;以借助考古出土材料爲輔;以運用間接記載材料進行推斷爲補充,即通過確定某些文獻的著寫年代或著者年代,來使用這些文獻進行考證;以詳察地望以證歸屬爲幫助。這不但是中國歷代行政區劃通史研究的一部分,同時也可以爲魏晉文史研究界提供一個較爲可信實用的三國地理沿革志,這也是本書最重要的研究意義所在。與此同時,對傳世文獻的勘誤校正、對前賢成果的糾正厘定,也可視爲本書的副成果。